更新时间:2022-10-14 22:52
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属群众性学术专业团体,成立于1959年。前身为四川省民间文艺研究会,后改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四川分会,1991年12月改为现名。协会现有主席团成员7人,在职工作人员2人,会员近千人。
协会始终以弘扬民族精神,繁荣民间文化事业为己任;以搜集﹑整理﹑编辑﹑出版﹑研究﹑展演团民间文艺为工作职责。在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40余载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按年代记录于后。
1956年。, 对藏族史诗《格萨尔》﹑彝族史诗《俄勒特依》进行采风﹑调查。
1959年,出版了《四川民间故事选》﹑《四川民歌选》﹑《大巴山红军传说》﹑《大凉山彝族民间故事选》等作品。
60年代初,在民协工作进一步走向正轨后,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的民间文学作品产生了。如《赵巧儿送台灯》 ﹑《王抄手下打鬼》和专集《杜鹃与李贵阳》﹑《青蛙骑手》等。
70年代末,省民协的工作重新焕发了生机。先后与川大﹑西南民院等大学 的中文系合作,做了大量的田野采风,促使《少数民族神话故事选》﹑《阿叩登巴》﹑《望娘滩》等一批优秀作品出版了。
1980年开始,对藏族史诗《格萨尔》的研究﹑翻译工作也取得了辉煌业绩,搜集到手抄本或印刷本64部,发现能唱两部以上的歌30余人。
1982年袁珂先生《中国神话史》出版,在国际﹑国内神话界产生巨大影响。其他著述《神话传说辞典》﹑《山海经校注》均受到好评。
1985年,中国民间文学依仗民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四川省委﹑省政府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成立了从省到县的民间文学编委会办公室,掀起了我省历史上空前的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抢救民间文学的高潮。作为艺术学科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三套集成凝聚了全川广大基层民间文学工作者和有关专家的心血,目前《四川歌谣》(上下册)和《四川谚语卷》正在进行出版前的补阙﹑完善工作。249万字的《四川故事卷》已于1998年3月付梓,编辑部和有关编纂人员获得文化部及全国艺术学科规划领导小组的表彰。
1989年,创办民间文艺刊物《巴蜀风》,深厚受会员欢迎。
1990年至1997年,协会出版了《四川民间文学丛书》(6册)﹑《世界民俗文化系列》(11册)﹑《中国民俗文化系列》
(10册)﹑《羌族民间故事选》﹑《爱我中华》彩图系列(25册)等。
1992年《中国影戏》出版,填补空白。
1996年《羌族文学史》出版。蔡叔全“糖龙”获南宁少数民族运动会特别贡献奖。
1997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完成了《走马镇民间故事》的采录﹑出书。司徒华获“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的称号。
1998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5届中国民间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礼品(含收藏品)博览会,为民间艺术的交流并走向市场提供平台。
1999年《萧崇素民间文学论集》出版,省文联召开会座谈会给予高度评价。
199年和2001年,两次组团参加中国民间艺术节,取得演出优胜奖及二金一银的优异成绩。协会获优秀组织工作奖。
2000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袁珂﹑萧崇素获成就奖,《川北狮灯》获电视音像奖。《九寨﹑黄龙沿线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获国家民委社科成果一等奖。
2001年《四川民俗大典》﹑《彝族文学概论》﹑《谚语小词典》出版。民俗光盘《羌风》在央视播出。
2002年10月,组织绵竹年画和有关专家参加在河南朱仙镇举行的“中国木版画国际研讨会和全中大联展”,协会获优秀组织工作奖。12月,《四川方言与民俗》(增订本)出版。
2003年7月31日,召开全省抢救﹑编纂四川绵竹年画集成专家座谈会。省委宣传部﹑绵竹市﹑川大等有关领导﹑专家出席,为我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首个项目建言献策。
2003年9月青神竹编《龙凤呈祥》获选项进京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抗击非典大型主题展览。
2003年11月12日,在经历了非典的困难后,第六届中国民间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礼品(含收藏品)在省展览馆圆满举行,受到各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