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更新时间:2022-06-26 09:40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牛沙路7号,邮编:610066,隶属于四川省农业厅,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畜牧科研机构,始终立足全省畜牧工作大局,一贯坚持“科研立院、开发强院”的治院方略,通过长期不断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致力于建设行业区域性创新中心,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历史沿革

1936年,创建四川省家畜保育所。

1963年,建立为四川省农业厅畜牧兽医研究所。

1965年,更名为四川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1980年,更名为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1985年,该院因陋就简创办科技企业。

1993年,注册成立省级科技型企业四川省养殖科技开发公司。

1999年1月,更名为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成为全国内地省区第一个院建制的省级畜牧科研单位。

2020年5月,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评为“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20年6月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有在职职工168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83人、中级研究人员4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2人,四川省杰出创新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博士25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蒋小松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蒋小松、万昭军、付茂忠、邝声耀、杜华锐、黄邓萍、王淮、熊朝瑞、廖党金、谢晓红

农业部“改革开放30年推动饲料工业发展全国十大新锐人物”:邝声耀

农业部“振兴中国畜牧贡献奖十大杰出人物”:邝声耀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蒋小松、万昭军、何志平、邝声耀、杜华锐、吕学斌、黄邓萍、李晴云、王淮、熊朝瑞、廖党金、谢晓红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万昭军、付茂忠、邝声耀、杜华锐、李晴云、王淮、李江凌、李金良

四川省十大科技创新改革人物:邝声耀

四川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杨朝武、张增荣

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科技箐英”入选者:杨朝武

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杨朝武、顾以韧、张增荣、谢晶、林毅、应三成、李江凌

科研机构

据2020年6月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设有养猪、家禽、养兔、草食家畜、饲料、生物技术、动物营养、兽医、兽药、畜牧经济与生产系统10个研究所,建有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畜禽生物制品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及省级创新平台22个;在省畜牧高科技园区、龙泉、简阳和双流建有7个具现代化设施设备的科研基地,在四川省20个市州规模养殖场建立专家服务站220余家。

科技机构:养猪研究所、家禽研究所、草食家畜研究所、养兔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饲料研究所、动物营养研究所、兽医研究所、兽药研究所、畜牧业经济与生产系统研究所

科研基地:优质肉鸡育种基地、肉兔科研基地、饲料研发基地、生物制品研究基地、新兽药研发基地所、白兔资源保护场

科研成就

据2020年6月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主持育成四川省第一个国家审定的畜禽配套系“大恒699肉鸡配套系”、黄河以南首个国家审定的乳肉兼用牛新品种“蜀宣花牛”及中国首个通过中国国家审核的优质风味黑猪配套系“川藏黑猪配套系”;先后培育出四川白猪Ⅰ系、齐兴肉兔、肉羊等9个畜禽新品系和南江黄羊、凉山半细毛羊和简州大耳羊3个国家审定畜禽新品种;研究完成畜禽疫病防控、低蛋白日粮配制、饲用有机微量元素等一批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据2020年6月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自1990年以来共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3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8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970篇,其中SCI论文213篇,出版专著83部。

所获荣誉

2021年3月,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