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09 00:23
余嘉锡(公元1883年—1955年)撰。字季豫,号狷厂,湖南常德人。曾任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门委员。
由其父启蒙,曾索《书目答问》骇其浩博,茫乎失据,不知从何入手,及读《輶轩语》,始知从《四库全书提要》求治学之门径,十七岁起,日夜研读,但有所得,笔之书首,集年成册,更以他本。这就是他从事《提要辨证》的开端,至1937年,国乱日纷,恐多年心血付之流水,遂以子、史两部写定之稿一百二十余篇,排印数百册,即此书之初版。此后续有增益,从l937年至1952年.十七年间先后写定经部稿六十余篇,集部稿百余篇,史、子两部稿百余篇,凡二百六十余篇.自谓“惟以著书为事,此稿既为一生精力所萃,於他人或不无裨益,未可任其废置,因重加编定,取其成稿四百九十篇,依《四库提要》原书目次排列,汇为一书,以就正於当世。傥蒙告之以所闻而匡其不逮,则是区区之愿也。”。共八十余万字、系统地专辨《四库提要》对所论述的许多古籍,从内容、版本到作家生平,都作了翔实的考证。
余亲福分析《四库提要》的功过得失,态度比较客观。首先,他指出:今《四库提要》属作者之爵里,详典籍之源流,别自是非“旁通曲证,伎联瑜不掩,淄涡以剔,持比向、敖,殆无多让。至于剖析条沈,斟酌古今,辩章学术,高担群言,犬非王尧臣、冕式等所能望其项背。故日郎别录拟来、未有此书,非过论…—汉唐目录书尽亡,《提要》之作,前所未有。此可为读书之门径。
《辨证》是作者一生精力所萃。作者十六岁之时,虽然十分好学,但还不懂治学途径,当读到张之洞《輶轩语》“今为诸生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矣”之语时,不禁欢呼雀跃。第二年,其父从长沙购得《提要》,大喜过望,日夜苦读,遇有疑难之处,便核对原书,有所发现,则记于书眉,这是作者从事《辨证》写作之始,时为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年仅十七岁。次年,便将研究所得,誊录一册。“而后读书续有所得,复应时修改,密行细字,册之上下四周皆满,朱墨淋漓,不可辨识,则别易一稿。如此三十余年,积稿至二十余册。”到1931年,作者已撰写考证《提要》之稿七百余篇。1937年,作者择取史、子两部写定之稿290余篇,分为十二卷,排印数百册以避免亡佚。自此以后,作者研治此书更勤,到1952年,又已费时十五年,新撰《辨证》稿260余篇,汇合前稿,共计490篇,约90万字,按《四库提要》原书顺序编排,即我们今日所见之《辨证》。从1900年到1952年作者写成此书,用时53年。我们说《辨证》是作者毕生心血的结晶,毫不为过。《辨证》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经典性著作和研读《四库提要》不可或缺的参考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他总结《四库提要》对学术界所起的作用,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又指出了它存在的严重缺失,他说:观其援据纷纶,及按其出处,则经部多取之《经义考》,史、子、集三韶多取之《通考·经籍考》,即晁、陈书目,亦未尝复核原书,无论其他也。及具自行考索,征引群籍又往往失之眉睫之前。隋、唐两志,尝忽不加察,《通志》《玉海》仅皆一引用。至宋、明志。及《干顷堂书目》惮于检阅夫。……纯缪之处,难可胜音,余已逐条驳正,不假一二淡也。余氏对《四库提要》的错误和疏漏之处,认真加以考核.“搜集证据,推勘事实”,“权衡轻重,而后笔之于书”(引义俱见本书《自序》)。全书征引繁富,考证极详,按《四库提要》原书日次编排.先摘原文,然后逐项指出它的失误所在。条理清晰,便于对照阅读,每本将所考辨的,包括原书内容、作者、版刻诸方面的问题。例如蔡卞《毛诗名物解》二十卷。《提要》:“白干女石《新义》及《字说》行.而宋之十风一变,其为名物训访之学者.仅卞与陆佃二家。……然其书虽工氏之学,而征引发明,亦有出于颖达《正义》、陆玑《草木虫鱼疏》外者,寸有所长,不以人废言也。”《四库提要辨证》所说见卷一。
嘉锡案:又如《新语》二卷。《四库提要》云:“旧本题汉陆贾撰……然《汉书司马迁传》称迁取《战国策》、《楚汉春秋》、陆贾《新语》作《史记》。《楚汉春秋》张守节《正义》犹引之,今佚,不可考。《战国策》取九十三事,皆与今本合。惟是书之文,悉见于《史记》。”《四库提要辨证》说:自来目录家皆以《新语》为陆贾所作,相传无异词,至《提要》始疑其伪,而其所考,至为疏缪,不足为据。
余嘉锡核对《汉书·司马迁传》终篇未尝记及陆贾《新语》,并进一步找出了《四库提要》致误的原因,是因为高似孙《子略》适于曾说“班固称太史公取《战国策》、《楚汉春秋》、陆贾《新语》作《史记》”,余氏判断说:“此盖似孙误记,而《提要》误信之,未及复考之《汉书》本传也”(引文皆见本书卷十)。上述两个例子,都是纠正《提要》对书籍内容疏于考核造成的外误。
案:“开卷本做十四卷,实诸本皆做二十四卷,开卷便错。
《四库提要辨证》一书博大精深。余嘉锡用50余年的时间,对《提要》中490种古籍进行考辨。这些古籍跨越经、史、子、集各个部类,对《提要》的错误加以纠正,对其疏漏加以补充。考证人物的姓名字号、时代籍贯及生平事迹等,必参考正史、别传及墓志碑铭;对于历史事实,必弄清其来龙去脉,比较各家的异同,将其放在广阔的背景之下,条分缕析,多方考证;对于书籍,必明确其体例,广泛引用历代官修、私修书目及历代正史中的艺文志、经籍志,或明辨其主旨,或考查其版本源流,对清人的藏书志、古籍题跋集,更是信手拈来,为其所用。综观全书,取材广博,考证精确,方法多样,新见迭出,实事求是,绝无空言。《辨证》虽是专门针对《提要》而作,实则对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学、哲学、文献学及学术史的研究,均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库提要辨证》一书的版本主要有:1937年史部与子部未完稿十二卷;1958年科学出版社二十四卷本;1980年中华书局据科学出版社本标点重排本(四册);2004年云南人民出版社重印本(上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