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6 11:42
团风荸荠,湖北省团风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荸荠又名“马蹄”,肉质洁白、脆嫩多汁、醇甘清香、营养丰富,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荸荠果蔬兼用,为果生吃,味胜秋梨;或当蔬菜食用,皆鲜美可口。
荸荠还有很好的医疗保健效果。它性味甘、微寒、无毒。早在清代《本草求真》中就有记述,说它具有“破积攻尖、止血、治痢、解毒、发痘、清声醒酒“等功效。中医常用荸荠治疗舌赤少津,咽干喉疼,大便燥结、酒醉昏睡等症。荸荠中还含有一种叫“荸荠英”的抗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另外还含有防治癌症的有效成分,对高血压亦有效果。
荸荠除了能制成口感好的“马蹄爽”饮料外,还可以开发制成马蹄罐头、马蹄粉,马蹄皮可制成防腐剂。“荸荠”开发前景广阔,利用率高。
团风县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该地土壤肥沃,河流众多,地势平缓。长江在该地穿城而过,举水河、巴河流经该地注入长江,水网密集,水质清洁。淋山河、方高坪、马曹庙3乡镇为长江冲积层发育而成的灰潮泥沙土壤,境内土壤经检测未受污染,且富含锌、硼、镁、钼、钙、硫、铁、磷等多种微量元素,土壤酸碱度适中,透气性好,有利于植物进行物质积累,适宜农作物种植。团风荸荠便是在这特有的地理环境因素下,经过不断提纯,成为优秀土特产。
团风县栽培荸荠有4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在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黄州府志物产篇》、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光绪八年(1883年)、光绪九年(1884年)的《黄州府志物产篇》均有记录。
2007年12月,团风无公害荸荠标准化示范区列入全国第五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
2008年7月31日,为切实保护好团风荸荠的品质,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团风县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
2009年11月16日,团风荸荠被批准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1年,团风县荸荠种植面积由建县初的130余公顷扩大到近1400公顷,年产3.5吨,年实现经济收入1.05亿元。
2015年,团风荸荠种植面积达1.6万亩。
2016年,团风荸荠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产量达1500多千克。
2009年11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团风荸荠”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团风荸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团风县淋山河镇、方高坪镇、马曹庙镇等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鄂荠1号。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灰潮泥沙壤,土壤pH值6.5至7.5,耕作层厚度≥20厘米,有机质含量≥1.8%,海拔高度18米至35米。
(三)栽培管理
1.种荠质量要求:选取外形端正、大小一致,单球茎重22克至25克,顶芽和侧芽完整、无裂缝、无破损和病虫害的球茎作种,育苗前用杀菌剂浸泡处理种荠。
2.育苗:3月中旬选择避风向阳的旱地进行育苗,种荠间隔4厘米至6厘米,芽头向上摆放,盖细砂壤土,厚度以盖住芽头为宜,保持苗床略湿。当种荠抽生叶状茎8至12根,叶状茎高≥40厘米时,于5月下旬分苗,移栽至水田进行二次育苗。
3.定植:在定植前进行整田,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3万千克至4.5万千克,可根据土壤情况适当施用磷、钾肥,翻耕耙平。定植期在7月下旬,每公顷定植2.7万株至3.3万株,定植深度4厘米至6厘米,以叶状茎下部根系入泥立住即可。
4.水位调节:定植后保持水深5厘米至7厘米;返青后保持水深2厘米至3厘米;9月中旬开始保持水深8厘米至10厘米;10月中旬后保持泥土湿润即可;12月初在大田周围起沟滤水。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从12月下旬荸荠的叶状茎枯萎并逐渐倒伏,球茎成熟开始采收,可延续到翌年3月上旬。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征:球茎呈扁圆形、皮薄、表皮呈棕红色、肉呈白色、甜脆、渣少、脐部平。
2.理化指标:单个球茎重20克至25克,在1月份测试的鲜样中水分含量≥80.0%,总糖含量≥5.2%,淀粉含量≥5.1%。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团风荸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团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团风荸荠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