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30 17:26
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后人据此提炼出“困兽犹斗”这则成语。
春秋时期,一次晋军援郑伐楚,由于贻误战机,大败而归。晋景公盛怒之下,拂袖示意卫兵把荀林父押下去杀掉。
“我主息怒,此人杀不得呀!”大夫士贞子急忙上前阻止。晋景公说:“为什么杀不得?”
士贞子不慌不忙地对晋景公说:“三十多年前的城濮之战中,我晋军大获全胜,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士兵们大吃三天楚军的粮食,但先君文公面无喜色,忧心忡种,左右的人甚为不解,就问晋文公为什么。晋文公说:‘这次战斗,因为我们用人得当,战略战术正确,加之士兵勇猛,首先击破了楚军的左、右翼,致使中军完全陷于被动之中,败局已定,无力挽回,只好收兵。楚军虽败,但主帅成得臣还在,我怎可就此放心呢?一头野兽被困住了尚要挣扎,更何况得臣是一国之相呢?有朝一日,他体整好了,势必要来报仇雪恨的,你说,我们有什么可庆祝的?’后来,气急败坏的楚王杀了战败的得臣,先君文公才露出笑脸,高兴地说:‘太好了,得臣死了,楚王帮我除了心头大患,从此我可以高枕无忧了,不必再担心得臣会来害我了。哈哈,我晋国算是又胜了一次。’自楚王杀了得臣以后,楚国两代都兴旺不起来。如今,荀林父虽然在此次战斗中失败了,但他是个难得的人才,算得上是国家的柱石,杀了他,岂不是正中了楚国的下怀,帮了他们的忙吗?您说,荀林父能杀吗?”
晋景公听了士贞子的话,方如梦初醒,立即下令赦免了荀林父等人的死罪,官复原职。
“困兽犹斗”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挣扎、搏斗。比输陷入绝境的人还要作最后的挣扎。
“困兽犹斗”这个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指在绝境中挣扎。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嵩传》:“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
后晋·赵莹《旧唐书·张孝忠传》:“然恒州宿将尚多,迫之则困兽犹斗,缓之必翻然改图。”
现代·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七:“不过县里几个科长的看法,认为此事必定能够成功,赵守义困兽犹斗,徒然拖延日子罢了。”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二十六章:“况师老则疲,锐气易于消磨,困兽犹斗,强寇岂肯坐毙?”
“困兽犹斗”和“困兽之斗”
这两条成语意思相近,区别在于:“困兽犹斗”是主谓结构,动词性成语,多用作谓语、定语;
“困兽之斗”是定中结构,名词性成语,多用作主语、宾语。
这是两条语法功能不同的成语,不是一条成语的不同写法,不能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