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0 22:00
围场镇,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部偏南,东与腰站乡相邻,南与四合永镇毗邻,西南与黄土坎乡、半截塔镇、道坝子乡相连,西、北与龙头山乡相接,东北与朝阳湾镇接壤,区域面积187.79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73255人。
清代末期,称锥子山街,属围场粮捕厅。
民国时,属围场县三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围场县治由克勒沟迁至此处,称锥子山镇。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建围场县城关区,为县政府驻地。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属国民党统治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为城关区,系县政府驻地。
1950年3月,为十三区。
1955年8月,撤销城关区,建围场镇。
1958年9月,属先锋公社。
1961年8月,以原镇内8个街道为基础建城镇公社。
1982年1月,改建围场镇。
1984年5月,郊区公社并入。
2011年末,围场镇辖迎宾、木兰、锥峰、伊逊、凤凰5个社区,前进、吉上、吉下、富强、坡字、湖字、河东、金字、车字9个行政村;下设115个居民小组,10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围场镇下辖5个社区和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前进村。
围场镇地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部偏南,东与腰站乡相邻,南与四合永镇毗邻,西南与黄土坎乡、半截塔镇、道坝子乡相连,西、北与龙头山乡相接,东北与朝阳湾镇接壤,区域面积187.79平方千米。
围场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峰东光顶子,位于吉上村,海拔1706.2米;最低点位于坡字村,海拔828米。
围场镇极端最低气温-38.9℃,极端最高气温38.2℃。无霜期年平均120天。
围场镇境内最大的河流为伊逊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境内金字、河东、富强、前进等村,长8.5千米,境内流域面积187.79平方千米,主要支流吉布汰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境内吉上、吉下、前进等村,长21千米,流域面积72.1平方千米。
围场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冷冻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74年7月23~26日,境内降雨量达到175毫米以上,县城西天宝山发生泥石流,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
围场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硅砂、佛石、萤石、油母页岩、玄武石等10余种;已开发的有硅砂矿,可采量7000万吨。其他自然资源有雉鸡、獵子等野生动物,黄花、蘑菇、山杏、榛子树等野生植物,黄苓、柴胡、防风等野生中药材。
2011年末,围场镇辖区总人口6960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4250人,城镇化率97.97%,另有流动人口9800人。总人口中,男性34981人,占50.25%;女性34628人,占49.7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4991人,占50.27%;有满、蒙古、回、朝鲜、高山等35个少数民族,共34618人,占49.73%;超过千人的有满、蒙古、回3个少数民族;其中满族29629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5.59%;蒙古族2659人,占7.68%;回族1286人,占3.71%;2011年,人口出生率11.44‰,人口死亡率7.23‰,人口自然增长率4.21‰。
2017年,围场镇常住人口6141人。
截至2018年末,围场镇户籍人口73255人。
2011年,围场镇财政收入完成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3.2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0.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4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645万元,增值税2232.12万元,企业所得税3427.22万元,个人所得税1129.1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023.75元,比上年增长21.99%。农民人均纯收入3614元。
围场镇有农业耕地面积2.63万亩,人均0.38亩;林地面积14.80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4%,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0.49%。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0.44万吨,人均63.01千克。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03万亩,产量2.67万吨,主要品种有白菜、圆白菜、菠菜、四季豆、芹菜等。
围场镇畜牧业以饲养牛、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牛饲养量1.20万头,年末存栏0.85万头;生猪饲养量1.17万头,年末存栏0.54万头;羊饲养量0.44万只,年末存栏0.24万只;家禽饲养量21.36万羽,上市家禽13.45万羽;生产肉类0.11万吨;禽蛋0.03万吨,鲜奶1.33万吨;畜牧业总产值0.8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4.86%。
截至2011年末,围场镇累计造林9.09万亩,其中防护林4.03万亩,经济林2.25万亩,森林覆盖率32.27%,农民住宅四旁植树19.70万株,活立木蓄积量36.01万立方米。2011年,果树种植面积0.21万亩,产量0.20万吨,主要品种有小苹果、香果、梨、杏。2011年,名优特农产品有马铃薯、圆白菜。
围场镇工业以造型材料、轻工、食品、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7.10亿元,比上年增长52.12%,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5.12%。2011年,工业企业86家,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93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94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4.60%。
2018年,围场镇有工业企业160个,其中规模以上12个。
2011年末,围场镇有商业网点2120个,职工13487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0%;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0%。2011年,出口总额2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60%,主要产品有毛呢、淀粉。
2018年,围场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1个。
2011年末,围场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9.84亿元;人均储蓄23718元;各项贷款余额25.20亿元。
2011年末,围场镇有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3892人,专任教师179人;小学8所,在校生12329人,专任教师557人;初中3所,在校生8378人,专任教师481人;高中2所,在校生8545人,专任教师49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主要学校有围场一中、围场二中、卉原中学、围场镇中学。
2011年,围场镇教育经费达1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亿元。
2011年末,围场镇有专业技术人才5120人,经营管理人才76人,技能人才221人,农村实用人才81人。
2011年末,围场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280平方米;农家书屋9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图书室5个,建筑面积480平方米,藏书3万册。文化专业户15户,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50人。
2011年末,围场镇有体育场地17处。78%的村和100%的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86%。
2011年末,围场镇有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02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9.98%。
2011年末,围场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8个,其中二级甲等医院1所(综合医院),中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民办医院3所,诊所35个,卫生室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病床689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574张,每千人拥有病床9.90张,固定资产总值1.78亿元。专业卫生人员727人,其中执业医师185人,执业助理医师77人,注册护士14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44人、执业(助理)医师3.76人、注册护士2.03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41.20万人次,住院手术0.51万台次,出院病人3.48万人次。重点医院有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
2011年,围场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02万人,参合率98.28%;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为0。
2011年,围场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159户,人数6788人,支出1679.12万元,月人均206元;医疗救助46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070人次,共支出140.6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99户,人数718人,支出72.96万元,月人均85元;五保集中供养20人,支出12.00万元;五保分散供养66人,支出12.37万元;医疗救助8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19人次,共支出29.9万元;临时救济78人次,支出2.28万元。
2011年,围场镇自然灾害受灾人口0.8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0.3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万元,救灾支出1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4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28.29万元。新增就业人员2244人,有135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12人。参加各项社会保险6.45万人。
2011年末,围场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175千米,投递点1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57万件,征订报纸累计174万份、期刊5.63万册;有电信服务网点560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08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35.68%;移动电话用户6.2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89.79%;光缆线路总长83千米,主干电缆120对千米,宽带接入用户2.23万户。
围场镇境内有111国道过境,境内长5.40千米;254省道过境,境内长7.43千米;县乡级公路2条,长20千米;村村通公路长26.20千米。
1982年,因城镇公社系围场县政府驻地,建镇时更名为围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