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7 16:34
一. 不得贪胜
二. 入界宜缓
三. 攻彼顾我
四. 弃子争先
五. 舍小就大
六. 逢危须弃
七. 慎勿轻速
八. 动须相应
九. 彼强自保
十. 势孤取和
说明:口诀起源有唐代王积薪创、宋代刘仲甫创等说法,最早记载于南宋陈元靓的《事林广记》(标题为《象棋十诀》), 《鸿书》、《秋仙遗谱》、《石室仙机》等书也有转载。
不要走不讲道理和过分的棋。濑越宪作曾改为“贪不得胜”,本质未变,侧重不同。在这里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情况,列出要领,供大家参考:一、有一定优势时,对方下出胜负手;1.布局阶段,决不能退让,因为此时距离胜负道路尚远。2.中盘阶段,关键之处不能退让。局部损得,可酌情处理。3.收官阶段,必须将这种优势正确地计算为目数,能否退让,完全取决于优势目数的情况。二、有绝对优势时,对方下出胜负手;不论任何阶段,在反击没有把握的场合,都必须做出让步,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绝对优势。
打入对方阵势要徐徐图之,不求一击而得逞;另外,“宜缓”从广义上去理解,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在没有合适侵消点的场合,从全局将对方的模样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等待入侵时机。这是一种以静制动的后发制人之策。
将要攻击对方时,要想到自己的安危与发展,以及和全局的配合。分析攻击的方向,确立借攻击是为了围空、扩张、转换,还是攻杀。
和《棋经》中“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是一个意思,不要因小处纠缠而丧失“先手”的主动。弃子原则:1.仅是目数的增减(等于官子)。2.仅是局部的损失(亦等于官子)。3.逃孤对全局不利。4.对方很难吃干净的子。5.弃子可以得到重要好处。6.弃子争得先手后可以换取全局更大的利益。弃子争先大都只适用于布局至中盘的各个阶段,到了官子阶段则一切取决于目数的大小了。争先即争取先手和主动,争取对全局的控制能力(急所和大场)。
“大小”,指棋的价值,是围棋中最基本的棋理,是指导我们行棋的第一考虑要素。对弈中,每行一步棋都是一次判断棋子价值大小的选择。广义的说除了填眼的棋没有价值,所下的每一步棋都会有所得,但是要选价值最大的那步棋走。“小”,即目数少或发展潜力小的子,或只与局部利益有关的子,次要位置的子等;“大”,则是目数多或发展潜力大的子,或者与全局的利益相关(急所、大场)的子,重要位置的子。“小”与“大”的判断方法,应尽量将其转化为一种确实的目数概念,这样判断就比较容易了。比如:某方以弃去30目价值的残子换取一道厚势,那么事先必须估计这个厚势是否具有30目的价值,或者这个厚势对全局的影响和控制力是否大体具有30目的价值。这种估算法,虽然没有点目那样准确,但若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其准确性便会越来越高,同时对于提高大局观,提高全局的判断力亦是大有裨益的。
《棋经》上讲“善败者不乱”。孙子兵法上也有类似的意思。指形势不利时,自己的棋已经危险,越逃可能死的会越多,或者越逃跑对方借攻击获得利益越多的情况下,就须放弃,放弃的越早损失越小。“危”,一般指形势受到损害,棋子受到攻击或遭到某种危险状况。“危”的另一层涵义是“居安思危”,这是从全局来讲的,是己方的弱棋,在尚未直接遇到危险时,就已经计算到某些暗伏的危险,需要提前作出有效地防范措施。“弃”,与前面的“弃子争先”、“舍小就大”有所不同,“逢危需弃”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更有腾挪、转身、转换之意。不过其总的要领仍然是相同的:“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弃”可以摆脱困境,争取主动。
对局时,态度上要重视对手,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不要凭主观意志盲目出手行棋,要根据双方棋势的发展,计算周全、严密后,再确定如何行棋。
指下棋时要有全局观念,时时刻刻都要将全局的形势放在首位,明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局部要和全局呼应配合,所落下的棋子要和周围的形势相应。“相应”包括:一、获得周围子力的接应。二、借用全局的力量攻击对方。三、和全局的形势配合,围空或扩张势力。
“彼强”说明对方在某一方面有优势,要准确地判断对方强在哪里,是形势、模样还是厚势?是无懈可击吗?其弱点在哪里?搞清楚这些是决定如何自保的前提。“自保”是本诀的关键。在敌方的强处,棋没有缺陷,无理挑战只会自找苦吃,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要以忍为上,力求尽快安定;敌方的棋虽强,但有缺陷或弱点,这时候的“自保”要根据全局的需要,采取积极的自保(主动出击,以攻为守),或含蓄的自保(瞄着对方弱点,有章法地撤退,以图后发制人,使对方攻杀时有所忌惮,不敢放手一搏),这需要对局者有一个良好的形势判断能力,根据不同的局面,采取相应的“自保”措施。
这实际上是教人一种治理孤棋的方法。“势孤”说明在某一局部或某个方面,对方势力较强,己方子少力薄,强战必然导致失败。那该如何打开局面呢?“取和”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与理论支柱。采取“和”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场合而变化,有的宜直接谋活;有的场合不能与对方正面作战,需要运用灵活的转身战术;有时又需经过腾挪,再相机动出,情况繁多,不再列举。因此“势孤取和”直译即为:当己方势力弱时,应采取灵活、调和的方针。本诀中又包含了“入界宜缓”、“慎勿轻速”、“彼强自保”等内容,但又与以上三诀有所不同,因为“取和”,是属于一种有准备的、积极的抵抗手段,如果对方“不和”的话,就要预先准备必要的反击手段,这样才能确保“和”的成功,这也是“取和”之真意。
一. 持重勿贪
二. 入界宜缓
三. 相机而攻
四. 扼要而据
五. 弃子取势
六. 舍小就大
七. 动须相应
八. 慎勿轻速
九. 彼强自保
十. 先势后地
说明:20世纪20年代,日本铃木为次郎与我国陶审安讨论后,将原围棋十诀改为上面的新十诀,但改稿的影响远不如原作。
1.坚决要胜
2.入界宜深
3.攻彼忘我
4.弃子另杀
5.大小都要
6.逢危就战
7.爽在轻速
8.棋都不应
9.彼强硬搞
10.势孤玉碎
说明:进入二十一世纪暴力围棋时代,一些年轻的职业棋手和网友总结了上面的新十诀,鲜明凸显了现代围棋取胜第一,依赖计算的特点。
围棋就是宇宙,就是天地。围棋中的内涵太丰富了,包括天文、数学、哲学、军事、人生等,包罗万象。就拿哲学来说,围棋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充满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大小,先后,攻守,得失,生死、厚薄、奇正、动静、地势、虚实等。攻与守是矛盾的,又是不矛盾的,像围棋就是阴阳调和,黑白阴阳,黑跟白交融在一起,像太极图,黑白互相转换,不可分割。守跟攻,只有守得好才能进攻,攻得好就是最好的防守,但是必须守得好。
不得贪胜,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度。干什么事情,一贪就坏,所以不贪摆在第一。围棋不管赢半目还是十目,都是赢。如果明明只能赢二目,非要赢二十目,勉强去进攻,最后却反而亏了几目,那就得不偿失了。中国的中庸思想就是这样,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不可贪胜。
入界宜缓。进攻别人时要慢,思考要快而全面,落子要慢,在侵消对方时还要让自己的棋子之间要保持联系,前后呼应。切不可进攻太猛,留下破绽,被对方断了后路。
攻彼顾我。进攻别人要顾到自己,不能只盲目去攻,自己却破绽百出,这种攻是不行的,首先要顾到自己,自己没有破绽,才能去攻别人。匹夫之勇不可提倡。
弃子争先。弃子才能争先,要抢先手,就要付出代价的,放弃才能抢先手。什么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好处不可能都让同一方占了,不仅是下棋,做人也是这样。
舍小就大。要大的,就要舍小的,连小的都不愿意舍弃,那是不行的,必须有得有失。一个人干任何事情就要有得失。通过学围棋就要懂得得失关系,人的一生最后总结得比失多一点,就成功了。世界上没一个人都是得或都是失的,舍小就大。
逢危须弃。碰到危险,无法摆脱或代价太大时,就要考虑放弃,不要垂死挣扎 ,保局部而损全局。
慎勿轻速。速度不能太快,轻举妄动是不行的,要三思而后行。做人要谨慎、小心、稳重。
动须相应。行动要有照应,不要单干、蛮干。
彼强自保。对方太强大时,要先保护好自己,再想办法反击对方。在局势不如对方时还要盲目进攻,往往最后会付出惨重代价。
势孤取和。在势单力薄,被包围时,如果无法突出重围,就要去寻找调和的办法,使自己在绝境中有机会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