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城遗址

更新时间:2024-07-17 20:20

固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固游路58号附近,是春秋至汉代的遗址,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城邑之一。

历史沿革

固城地处“吴头楚尾”。吴王余祭于公元前543~前527年筑固城以御楚,为懒渚邑。

周景王五年(前540年),楚灵王伐吴,攻克此城并加以修固,大造行宫,后人称“楚王城”。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伍子胥背楚投吴,举兵破楚,焚固城宫殿,不灭,复旧吴。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又灭吴,固城改属越。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汉代为溧阳县治,隋并溧阳入漂水,唐初,阳县迁永阳江北,固城属漂水县。

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在固城湖滨发现东汉光和四年(181)的漂阳长校官潘乾碑。

1949年以来,在固城遗址多次出土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文物,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印证;又经文物部门组织专家学者考证,确认为固城遗址。

1988年,考古工作者对固城遗址进行了调查发掘。

遗址特点

固城遗址平面呈不规则多边形,犹如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东南),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城垣土筑。初步勘测,外城垣周长3900多米;保存较好的北城垣,基宽41米,残高4~6米,外有护城坡,顶宽25米左右。城内东西向长约1450米,南北向宽约600米,平均海拔13~15米,东南高、西南低。城垣的四面留有似城门的豁口。围绕罗城(外城)外的环状低田,宽18.5米不等,现已填淤为洼田,当为遗留下的护城壕痕迹。高出地表的土城墙,除早年因地方建设,在城南与西南角挖毁800余米外,其余地面上土城垣轮廓基本保存。罗城内的子城,为皇宫或衙署区,位于城内中轴线偏西。子城地势北高南低,高于罗城地表约4米,长方形,南北长190米、东西宽120米;四周亦筑有护城壕,现已干涸为田,宽约13.5米。

文物遗存

固城遗址出土的六朝人面纹瓦当。瓦当直径约为14厘米。瓦当的瓦面中心刻画一个人面的形象。鼻子上方饰有“人”字形装饰曲线,眼睛扁圆,有眼腿。眉毛细长,眉毛上方竖立数条短线。面部颜骨处装饰四条发散的短线条。嘴部半张,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使用向上向下的单线条来表达嘴部的结构。在人面的四周饰有一圈密集的短线,呈现装饰带的特点。

文物价值

固城遗址内外出土过战国时代楚国的钱币以及汉代墓葬、窖藏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对研究固城建设史及南京地区的古代开发史有着重要价值。

文物保护

1992年,固城遗址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固城遗址江苏省人民政府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固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固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固游路58号附近。

交通指引

南京市人民政府距离固城遗址96千米,可驾车或步行前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