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9 08:44
后晋·刘昫《旧唐书·李纲传》:“纲每固执所见,不与之同。”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固执己见”。
李纲,字文纪,观州蒲县人。祖父李元则,后魏清河太守。父亲李制,北周车骑大将军。李纲年少时候就慷慨有志节,常常以忠义自许。起初名叫李瑗,字子玉,读《后汉书·张纲传》,仰慕他,于是改名。
北周齐王宇文宪任用为参军,周宣帝打算谋害宇文宪,召集宇文宪的僚属作证罗织他的罪名,李纲誓死不从,最终没有说出一句屈服的言辞。到宇文宪被害,用没有车盖的板车拉着他的尸体出去,原来的下属都逃散,只有李纲伏在棺材上痛哭,亲自埋葬了宇文宪,号哭祭拜后离去。
隋朝开皇末年,担任太子洗马。皇太子杨勇曾经因为新年宴请东宫官属,左庶子唐令则自己请求弹奏琵琶,又唱《武媚娘》之歌。李纲对杨勇说:“唐令则身为东宮官员,职责应是调教保护太子,却在宴会上自己像戏子一样,歌唱靡靡之音。玷污视听。事情如果被皇上知道了,唐令则罪责难以预测,岂会不连累殿下?臣请求立即惩治他的罪。”杨勇说:“我自己要作乐,你不要多事。”李纲于是离开了。
等到杨勇被废黜,隋文帝召来东官官员严厉责备,没有人敢回话。李纲回应说:“如今之事,是陛下的错,不是太子的错。杨勇天资不是上等,性情只是常人,如果能有贤明的人来辅导他,足以继承皇位。如今满朝都是能人,应当挑选贤能的人任命为太子的师傅,怎么能让弹琴唱歌玩耍鹰犬的人在太子身边,导致这种后果,是陛下训导不够,岂是太子的罪过!”言辞激烈,气魄凛然,左右众人都因此大惊失色。隋文帝说:“让你在太子身边,岂不是择贤辅佐?”李纲说:“臣在东官,不是能说上话的人。”南文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提拔他为尚书右丞。
当时左仆射杨素和苏威一起当朝掌权,李纲常常固执己见,不和他们相同,因此两人十分厌恶他。正赶上派大将军刘方讨伐林邑国,杨素对隋文帝说:“林邑财宝很多,不是正直的人不能委任。”于是说李纲可以委任,隋文帝任命李纲为行军司马。刘方秉承杨素的意思悔辱李纲,儿乎将他置于死地。大军返回以后,李纲很久没有得到调任。后来任命为齐王府闻马。不久,苏威又命李纲去南海接应林邑,长时间不召回。李纲后来自己前来奏事,苏威又说李纲擅自离开职守,把他交给官吏查办。李纲遇见一个善于算卦的人,让他占卜,是“鼎”卦,于是对李纲说:“你在改朝换代之后,才能得志,成为辅佐重臣。应该尽早退隐,不然,会有鼎断足一样的失败。”不久李纲遇到大赦得以免罪,隐居在鄂县。
过度自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认知偏差,人们往往认为自己所拥有知识的精确度要比实际上所具有的精确性更高,所以他们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总是走向极端。但是,大凡古今中外那些高明的管理者都非常善于“集众人的智慧为己所用”,因此人们应该有主见,但是也应该理性听从他人意见,不可一味的固执己见。
“固执己见”指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肯改变。动宾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固执己见”也作“固执成见”。
明·瞿式耜《请以监军御史蓝亭巡按衡、永、长、宝疏》:“臣前请监军御史蓝亭巡按衡、永、长、宝四郡者,非敢固执成见,以必不可行之事强我皇上,并强在廷诸臣也。”
清·钱大昕《与梁耀北论史记书》:“仆于读史,择善而从,非敢固执已见。”
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三:“但当平心静气,公道持论,取其长以为法,弃其短而勿犯,则观古人得失皆于我有神裨益,何庸一概毁誉,固执成见耶?”
茅盾《子夜》九:“我是有什么,说什么;如果甫一定要固执成见,那就拉倒。”
刘醒龙《与欲望无关》:“我仍旧固执已己见地说,老家豆腐是用井水做的,没有漂白粉,也没有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