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氮菌

更新时间:2023-01-03 15:15

固氮菌属于细菌的一科。菌体杆状、卵圆形或球形,无内生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氧,厌氧,兼性厌氧均有,有机营养型,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包括固氮菌属、氮单孢菌属、拜耶林克氏菌属和德克斯氏菌属。固氮菌肥料多由固氮菌属的成员制成。

共生固氮菌

在与植物共生的情况下才能固氮或才能有效地固氮,固氮产物氨可直接为共生体提供氮源。主要有根瘤菌属(Rhizobium)的细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的根瘤共生体,弗氏菌属(Frankia,一种放线菌)与非豆科植物共生形成的根瘤共生体;某些蓝细菌与植物共生形成的共生体,如念珠藻鱼腥藻裸子植物苏铁共生形成苏铁共生体,红萍与鱼腥藻形成的红萍共生体等。根瘤菌生活在土壤中,以动植物残体为养料,过着“腐生生活”。当土壤中有相应的豆科植物生长时,根瘤菌迅速向它根部靠拢,从根毛弯曲处进入根部。豆科植物根部在根瘤菌的刺激下迅速分裂膨大,形成“瘤子”,为根瘤菌提供了理想的活动场所,还供应了丰富的养料,让根瘤菌生长繁殖。根瘤菌又会卖力的从空气中吸收氮气,为豆科植物制作“氮餐”,使其枝繁叶茂。这样,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因此根瘤菌也被称为共生固氮菌。根瘤菌生产出来的氮肥不仅满足豆科植物的需要,还可以分出一些帮助“远亲近邻”,储存一部分给“晚辈”,所以我国历来有种豆肥田的习惯。

自生固氮菌

还有一些固氮菌,如圆褐固氮菌,它们不住在植物体内,能自己从空气中吸收氮气,繁殖后代,死后将遗体“捐赠”给植物,让植物得到大量氮肥。这类固氮菌叫自生固氮菌

培养

在实验条件下培养自生固氮菌,培养基中只需加入碳源(如蔗糖、葡萄糖)和少量无机盐,不需加入氮源,固氮菌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N2)作为氮素营养;如培养根瘤菌,则需加入氮素营养,因为根瘤菌等共生固氮菌,只有与相应的植物共生时,才能利用分子态氮(N2)进行固氮作用

微生物肥料

1.固氮菌对土壤酸碱度反应敏感,其最适宜pH为7.4~7.6,酸性土壤上施用固氮菌肥时,应配合施用石灰以提高固氮效率。过酸、过碱的肥料或有杀菌作用的农药,都不宜与固氮菌肥混施,以免发生强烈的抑制。

2.固氮菌对提高土壤湿度要求较高,当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25%~40%时才开始生长,60%~70%时生长最好。因此,施用固氮菌肥时要注意土壤水分条件。

3.固氮菌是中温性细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低于10℃或高于40℃时,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固氮菌肥要保存于阴凉处,并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严防暴晒。

4.固氮菌只有在碳水化合物丰富而又缺少化合态氮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固氮作用。土壤中碳氮比低于40~70:1时,固氮作用迅速停止。土壤中适宜的碳氮比是固氮菌发展成优势菌种、固定氮素最重要的条件。因此,固氮菌最好施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上,或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

5.土壤中施用大量氮肥后,应隔10d左右再施固氮菌肥,否则会降低固氮菌的固氮能力。但固氮菌剂与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则能促进固氮菌的活性,特别是在贫瘠的土壤上。

6.固氮菌肥适用于各种作物,特别是对禾本科作物和蔬菜中的叶菜类效果明显。固氮菌肥一般用作拌种,随拌随播,随即覆土,以避免阳光直射。也可蘸秧根或作基肥施在蔬菜苗床上,或与棉花盖种肥混施。也可追施于作物根部,或结合灌溉追施。

特性

在无氮培养、温度18~40℃时,菌株均能生长且有固氮酶活性,其最适生长及固氮的温度为26~37℃;在偏酸(pH值5.0)和偏碱(pH值8.0)的条件下,菌株均能保持较强的生长势和较高的固氮酶活性,并能通过调节自身代谢适应环境的酸、碱变化,使培养液趋近中性;培养液中NaCl浓度在0.5~2.5g/L、(NH4)2SO4浓度在0.05~0.50g/L时,菌株均能保持旺盛生长且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

发展

1901年,M.W.拜耶林克首先发现并描述了这类细菌,他定名的有2个种:一是褐色固氮菌,常生存于中性或碱性土壤中;一是活泼固氮菌,常生存于水中。后来,各国学者相继分离出许多不同的菌株。1938年,C.H.维诺格拉茨基将生产孢囊的菌株(以褐色固氮菌为代表)归属于固氮菌属,将不产生孢囊的菌株(以活泼固氮菌为代表)归属于氮单孢菌属。1950年,H.G.德克斯提出建立拜耶林克氏菌属,其主要特征是细胞两端有折光性颗粒(类脂质)。1960年,H.L.延森等提出建立德克斯氏菌属,包括生长在热带酸性土壤中的种类。

用途

在形形色色的固氮菌中,名声最大的要数根瘤菌了。根瘤菌平常生活在土壤中,以动植物残体为养料,自由自在地过着“腐生生活”。当土壤中有相应的豆科植物生长时,根瘤菌便迅速向它的根部靠拢,并从根毛弯曲处进入根部。豆科植物的根部细胞在根瘤菌的刺激下加速分裂、膨大,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瘤子”,为根瘤菌提供了理想的活动场所,同时还供应丰富的养料,让根瘤菌生长繁殖。根瘤菌又会卖力地从空气中吸收氮气,为豆科植物制作“氮餐”,使它们枝繁叶茂,欣欣向荣。这样,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结成了共生关系,因此人们也把根瘤共生固氮菌。根瘤菌生产的氮肥不仅可以满足豆科植物的需要,而且还能分出一些来帮助“远亲近邻”,储存一部分留给“晚辈”,所以中国历来有种豆肥田的习惯。 还有一些固氮菌,比如圆褐固氮菌,它们不住在植物体内,能自己从空气中吸收氮气,繁殖后代,死后将遗体“捐赠”给植物,使植物得到大量氮肥。这类固氮菌叫自生固氮菌

固氮菌肥料是利用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气转化为农作物能利用的氨,进而为其提供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氮素营养的肥料。微生物自生或与植物共生,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气转化为农作物可吸收的氨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在极其温和的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不需要化肥生产中的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因此,生物固氮是最便宜、最干净、效率最高的施肥过程。固氮菌肥料是最理想的、最有发展前途的肥料。

目前固氮菌肥料的生产基本上采用液体发酵的方法。产品可分液体菌剂和固体菌剂。从发酵罐发酵结束后及时分装即成液体菌剂,发酵好的液体再用灭菌的草炭等载体吸附剂进行吸附即成固体菌剂。固氮菌肥料是含有大量好气性自身固氮菌的微生物肥料。自身固氮菌不与高等植物共生,没有寄主选择,而是独立生存于土壤中,利用土壤中的有机质或根系分泌的有机物作碳源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或直接利用土壤中的无机氮化合物。固氮菌在土壤中分布很广,其分布主要受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酸碱度、土壤湿度、土壤熟化程度及速效磷、钾、钙含量的影响。固氮菌肥料是含有大量好气性自身固氮菌的微生物肥料。自身固氮菌不与高等植物共生,没有寄主选择,而是独立生存于土壤中,利用土壤中的有机质或根系分泌的有机物作碳源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或直接利用土壤中的无机氮化合物。固氮菌在土壤中分布很广,其分布主要受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酸碱度、土壤湿度、土壤熟化程度及速效磷、钾、钙含量的影响。固氮菌肥对棉花、水稻、小麦、花生、油菜、玉米、高粱、马铃薯、烟草、甘蔗以及各种蔬菜都有一定增产作用。

原理

氮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占空气总量的五分之四。然而由于氮气分子被三条“绳索”--化学键所束缚,因此大部分植物只能“望氮兴叹”。固氮菌的本领在于它有一把“神刀”--固氮酶(含有Fe Co Mo即铁钴钼),可以轻易地切断束缚氮分子的化学键,把氮分子变为能被植物消化、吸收的氮原子。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生化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别尔佐娃经过多年探索研究,成功地解释了固氮菌在空气中生存固氮的机理。别尔佐娃由此获得了2002年的欧洲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在几十亿年前的太古时代,大气层中没有氧,地球上生存着大量的厌氧性生物。在地球上第一次大灾难发生后,地球表面出现了很多氧。大量厌氧性生物由于氧的出现而消失了,但有少量厌氧性生物由于躲藏在无氧、不透气的淤泥、沼泽地和深层土壤中而存活至今。但也有一部分厌氧性生物如固氮菌,它适应了环境,能够在含氧21%的大气层中存活,并从空气中吸收氮气。

固氮菌缘何没有灭亡,而在氧性环境中生存了下来。别尔佐娃经过多年研究揭示了它生存与固氮的奥秘。别尔佐娃发现,固氮菌内部氧的浓度低于外部,也就是说,固氮菌拥有自身保护办法,它的呼吸链中有一种能够处理氧的特殊酶。别尔佐娃推测,在固氮菌呼吸链中很活跃的、开始阶段起辅助作用的特殊酶在处理氧的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别尔佐娃通过实验观察确认,正是这种很活跃的酶帮助固氮菌完成氧吸收与处理任务。在这种特殊酶的带动下,其余的酶才开始工作、开始固氮。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别尔佐娃将固氮菌中那个特殊的酶除掉,结果发现,固氮菌立即丧失了在氧环境中固定氮的能力。

有关专家指出,别尔佐娃的研究成果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对目前正在开展的人工活器官研究工作有重要意义。

前景

现在人类生产氮肥使用的化学方法。不仅需要高温、高压等非常苛刻的条件,而且还浪费大量原料,氮分子的有效利用率很低。固氮菌每年从空气中约固定1.5亿吨氮肥,是全世界生产氮肥总量的几倍。所以,科学家正在认真研究固氮酶的构成。中国科学家在本世纪70年代仿制出与固氮酶功能相似、能够固氮的分子。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类一定能学会并利用固氮菌“巧施氮肥”的本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