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改进社

更新时间:2022-04-17 16:38

1927年5月成立于北京。由刘天华等人发起,并主持日常工作。该社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组织进行民族音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族乐器的改进,民族乐曲的创作以及编辑出版音乐刊物。自1928年至1934年间共出版期刊《音乐杂志》10期。该社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也即“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所掀起的探求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热潮时期,兴办各种新文化事业,发行各种刊物杂志,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新风气,对新文化的发展起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挑战

音乐对于人类有绝大的功用,这是无论什么人不能不承认的。我国近来最没长进的学问要算音乐了,虽然现在也有人在那里学着西人弹琴唱歌,大都还只是贵族式的,要说把音乐普及到一般民众,这真是一件万分渺远的事。而且一国的文化,也断然不是抄袭些别人的皮毛就可以算数的,返过来说,也不是死守老法,固执己见,就可以算数的,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得到“进步”两个字。

历史背景

我国音乐在历史上虽然有数年可贵的事实,但因历经灾乱的破坏,贵族的蹂躏,加之以人材的缺乏,门户的隔阂,早已弄得零零碎碎,不成个样。近数十年来,政府既不提倡,学校又不列为正式科目,做子弟的要学习,还不免受父兄的呵斥与社会的蔑视,结果,所谓中国音乐,百分之九十九只能留在吹鼓手手里苟延残喘,这真是太不像话了。

国乐之在今日,有如沙里面藏着的金,必须淘炼出来,才能有用。这淘炼的责任非我辈莫属,虽然严格说来,我辈也只是一知半解的人。

现在可作模范的前辈大师一天少似一天,制造乐器的工人,只图渔利,一天随便一天;研究乐理的人更是晨星般的稀少,我们看了这种状况,心上不禁栗栗危惧,所以虽然明知自己的能力有限,也要努力呼号一下——组织国乐改进社。

改良记谱法

我们想改良记谱法,使与世界音乐统一;想把各种的演奏法尽量写出,编成有统系的书籍,以便一般人的学习,我们想组织乐器厂,改良乐器的制造。

我们想集合多数人的意见,判断乐曲乐器的优劣,以定取舍。

我们想介绍西乐,以为改进的辅助;并想效法西乐,配合复音,并参用西洋乐器,以期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

我们想从创造方面去求进步,表现我们这一代的艺术。

至于发行刊物,创设学校,组织研究所等等,那是不消说,只要有经费,有人材,立即次第举办。

我们发起人自知心长力绌,难胜重任,务望国内同志共起赐教,则国乐前途庶有一线之光。

发起人

王同华 吴伯超 吴仲瓯 李淑清 李文淑

李光涛 汪颐年 周 宜 金式斌 邵增昕

林之棠 柯政和 徐季吾 徐义衡 张友鹤

张凤昌 张粹如 曹安和 程朱溪 郭绍猷

贺青莲 梅茂鼎 杨庆功 杨筱莲 廖书筠

廖赞化 熊 泌 潘君方 郑 志 郑颖荪

刘天华 谢兰郁 韩权华 萧从方 萧淑娴

(以姓氏笔画多寡为序)(《新乐潮》第一卷第一号)

计划

我们认这事为艺术界的大事,非少数人所能举办,必须要联络全国同志,一致进行;我们应该打消门户之见,大家合力工作,以救此国乐残生。

我们应该调查现在各地所存在的可作模范的大师,以及现存的乐曲、乐谱、乐器,并人们对于何种乐曲的感情最浓厚。

我们应就经济能力之所及,搜集关于国乐的图书,并古今各种乐器,组织图书馆及博物馆,应该设法刻印尚未出版的古今的乐谱;应当把无谱的乐曲记载下来;应当把音乐名奏用留声机收蓄,以期现有的国乐,不再渐渐的消失下去。

改进国乐这件事,在我脑中蕴蓄了恐怕已经不止十年,我既然是中国人,又是以研究音乐为职志的人,若然对于垂绝的国乐不能有所补救,当然是件很惭愧的事。现在有这许多同志来组织这个国乐改进社,虽然还只呱呱堕地,算不定它的终身,可是有了芽,总有开花结果的希望。所以我虽然在这“四海困穷”的当儿,也不免破涕为笑。

因为社务进行的关系,有几位同志要我做篇计划书,在成立刊上发表。这真是一件大难事!您想,改进国乐这个问题多么大?凭我们这数十人去做,做一辈子也做不了它们一个角;而况我们非有职业牵制,即在求学时期。还有一层“万事非钱不行”,我们社里既没有基金,又没有收入,只靠我们几个穷书生掏腰包,又加之以这个年头儿,能掏得出多少!那么,在这人材、经济两缺的状况之下,有什么预算,什么计划可拿来发表呢?还是干脆不说罢?而我们的诚意与精神,也就跟着这物质上的缺乏同归乌有么?这当然是不能的。既然不能,就得从无可计划中打出一条有计划的路来。

具体工作

我们想做的事,已在本社缘起上说过。目前把急于举办的事,略说几桩如下:

刊印《音乐杂志》,这是我们提倡音乐的至要工具。担任编辑的已有几位,其余还在极力进行。经费未必有富翁们肯捐助,即由社友们自行想法。假使时局影响不到我们身上来,元旦一定将第一期出版。

设立研究部,这是对于国乐上解决各项问题特设的机关。例如:皮簧,现在通行全国,而至今尚无一部可靠之谱。对此问题,我们想召集国内喜欢研究皮簧而已有程度的同志,集合一处,再请皮簧导师多位,组织研究部去解决它。诸如此类的问题甚多,我们想择其切要的,在一、二年内为征求同志与导师的时期,然后分别成立研究部。至于经费一层想由研究的人分担,惟尚无概算,不敢说定。

保存古合乐,此为前项问题之一种,以其紧急,故特别提出说明之。此项合乐,即清宫里祭享及仪式上所用的音乐,但其乐曲有很古的渊源,并非有清一代所造。因为这种音乐是帝王的独享品,所以民间除了一套祀孔的乐章外,什么都没有听到过。到清室一亡,大家便糊里糊涂不去注意,现在是快要消灭到无踪迹了。我以为这种音乐对于将来造成国乐的大合奏orchesra上大有可以研究之处。退一步说:于古乐的价值上亦该把它研究,于我国的音乐史上,也该把它的内容详细记载下来。据社友郑颖先生说:宫中散出之乐工,能奏全数曲谱----约三、四百套者,现在只剩一人。而此君年老多病,我们应该急急想法找他一同研究。现在我们已请郑先生负责同他接洽,大约在我们第一期《音乐杂志》上总有郑先生的详细报告。但是,要是成功,便有两椿难事:一是乐器问题。现在此种乐器无从购买,只有公处有----如孔庙,天、地坛,社稷坛等,是否能借到一副用,殊不敢说。二是经费问题。就是请那位乐工来的指导费。此项我拟请欢喜加入研究的人分担一部份。其余由募捐方面着想,但不知能不能碰钉子。

音乐演奏会。此事对于本社,关系不甚重要,不打算十分注意。不过至少要演奏一次,以后能多更好。

国乐义务教育。拟自暑假起,每逢暑期举行。由社员担任,不收学费,不给薪水,办公费则由常费内支出。

乐器制造厂。拟俟时局略平,由社员中集股先设一小规模的厂,从事制造与改良,如成绩好,便逐渐扩充。

各奏蓄音。此为保存现有国乐的最重要问题,但所需经费亦属最大,而工作与手续亦最困难。现在虽有此想,尚无妥善办法。这是希望大家来指教的。

我这笔柴米油盐糊涂帐,到此暂行打断。

论理,这种整理国乐的工作,哪里该人民组织团体去做,该是政府的责任。它早应立出正式机关去办理——如日本的邦乐调查所,土耳其的国乐调查所等。我本想写一篇意见书来讨论这件事,后来一想,现在国内政府如许之多,可是哪一个能注意到这件事的,还是省说废话罢!

注:“缘起”与“计划”两部分为刘天华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