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地理

更新时间:2023-08-13 17:58

《国家人文地理》以格调、原创、独特深入读者记忆,是品质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地理传媒,2010年3月更名为《环球人文地理》。

简介

《国家人文地理》以精美绝伦的图片、生动有趣的文字,浓缩专业、权威、新锐的理念精华,奉献给读者大众。以其原生态的视觉对地貌山川、人文地理进行深度解读。从2010年3月期开始更名为《环球人文地理》,价格由16元上升为18元,页数相应地也有增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但很多文史内容存在误差(如2010年2月期对京族的介绍,对其族源的介绍出现差错)。

基本情况

为国际正度16开,彩色铜版纸印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0—1087/S,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9744,邮发代号:78-135,月刊,每月1日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定位

发行网络覆盖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发行量超过20万份,阅读群体超过200万,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全国同类媒体中排名第一。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博览会定为指定合作媒体。

发展

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一、人文地理学发展简史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知识积累、学科形成和理论演变、学科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等过程。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

古代阶段是人文地理知识的积累时期,以片断记述为主,出现了各种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

在中国古籍中,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其中既有《礼记·王制》篇中“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这种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又有《孟子·公孙丑下》中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有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明雩》篇中“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的主张人、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绝对化的思想。不过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系统表述人地关系思想的人文地理著作来。

在西方,地理学一直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古希腊、罗马学者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对各地的人文地理现象作过论述。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一些相互隔离、闭关自守的君主制国家,经济、文化处于衰落状态,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相应处于停滞状态。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的地理学获得较大发展,伊德里西等学者在著作中记述了不少人文地理现象。

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线以及“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各国陆续出版了各种地理著作,其中有不少篇幅是关于世界各地人文地理的描述,大多偏重于种族、聚落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