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贵州农工学院

更新时间:2022-10-14 03:50

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建立于1941年9月由教育部批准办学,首任院长李书田。1941年12月20日开学上课。学院将这一天定为成立纪念日。

学校建立

1941年9月,教育部聘李书田教授任国立贵州农工学院院长,10月李书田教授到校任职。同月,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再次到校视察,主持校舍建设奠基典礼。李书田院长是当时国内知名学者,水利专家,以他的声望和学术影响,聘请了40位教授、副教授担任教学工作。所聘教授中多为国内知名之士,其中有魏寿昆、田渠、董维汉、刘伊农、石志清、陈鸿佑、刘仙洲、茅以升等,除刘仙洲、茅以升等少数先生应聘后未到院任教外,当时可谓人才济济,集一时之盛。聘魏寿昆教授任教务主任兼矿冶工程学系主任,张梦麟教授任总务主任,田渠教授任训导主任,顾青虹教授任农林学系主任兼林场主任,刘伊农教授任农业化学系主任,陈鸿佑教授任农业经济学系主任兼农场主任,董维汉教授任机电工程学系主任,曾广典教授任图书馆主任,李书田兼任土木工程学系主任。成立督工处,聘闫楼楠为主任工程师。成立驻筑办事处,派张伯铭为主任。李院长治学严谨,办事认真负责,对创建农工学院作出了很大贡献,也为国立贵州大学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历史背景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七·七”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我国军民奋起反击,开始了全民抗战。抗战开始后,平、津、宁、沪相继沦陷。日寇所到之处,残杀我同胞,疯狂掠夺我国资源和财富,于是沿海工商业及富商巨贾随国民党政治中心向西南迁徙。沦陷区特别是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工厂、企业纷纷迁入贵州,仅1938年至1939年,从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地迁入贵阳的工厂就有101家,而贵州当时仅有手工作坊式的工厂50余家。部分富商携其游资也来到贵州,以官僚资本为主体并吸收部分地方(官股)和私人投资,成立了贵州企业公司、中国国货公司、上海储蓄银行等工商业和金融业。

学校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培养与之相适应的高级人才为之服务。与此同时,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区的9所高等学校,即国立浙江大学、私立大夏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乡政学院、私立湘雅医学院(迁入贵州后改为国立)、国立广西大学、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国立中正医学院、私立之江大学,从1937年7月后陆续迁入贵州。另有12所军事院校也相继迁入贵州。大量学校内迁和大批知识分子流入贵州,使贵州一时群英荟萃,人才鼎盛,全国知名的专家、教授达数百人,为贵州设立一所综合大学准备了师资条件。

1937年,贵州有中学32所,学生不足万人。到1945年,内迁的和在贵州新成立的国立中学19所,其他中学发展到128所,学生增加到29522人(其中办高中的学校从3所增至38所)。同时大批流亡学生也涌入贵州,为设立一所大学准备了较充足的生源。

客观形势迫切要求在贵州设立一所大学,一方面为本省培养所需人才,另一方面为流亡学生提供继续就学机会。有鉴于此,贵州省第一届临时参议会于1939年冬有“设立贵州大学”以培养“抗建(即抗战建国)人才”之提案。

筹备工作

1940年1月,国民政府行政院根据贵州省第一届临时参议会要求“设立贵州大学”以培养抗战建国人才的提案,并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允许先成立国立贵州农工学院。据同年6月14日贵州省政府委员会第649次会议记载:“查筹设国立贵州农工学院一案,业奉行政院(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三十日阳字第11825号训令行知到省,除电请转饬教育部即派筹备委员克日来黔主持一切筹备事宜,并将设置详细办法,校舍详图,暨本年秋季拟招学生人数先期示知,以便协助办理外,特提请报告。”此国立贵州农工学院乃得开始筹备。同年12月,教育部电派叶秀峰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省政府委任欧元怀(贵州省教育厅长)、王克仁(重庆大学教授、首任贵阳师范学院院长)、商文立、虞振镛为筹备委员会委员。

1941年1月,叶秀峰来黔。2月,筹委会借省政府职员消费合作社社址为临时办公处,正式开始筹备工作。国立贵州农工学院筹备之初的首要问题是选择校址,经过一个多月的多处勘测,最后择定贵筑县(今花溪区)花溪镇西南为校址。校址界限勘定在花溪中正公园(今花溪公园)以南,贵惠路以西,杨家山以北,马路寨以东,纵约1500米,横约1000米,面积2820余亩。经勘测绘成《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基地图》报经贵州省政府批准征购。拟征土地,荒山占40%以上,以约1400亩为实习农场,200余亩为农作物病虫害实验地,其余1220亩为建设校舍、实习工厂、体育场地等之用。5月,第一批选定校园用地1064亩。6月,省政府派省教育厅长欧元怀、民政厅长谭克敏、建设厅厅长等到花溪,与叶秀峰、贵筑县官员等共同勘划地界,确定校址,并在基地图上签字认可。接着贵筑县政府发出布告,开始办理第一批土地征购手续。8月,由筹委会派员与贵筑县政府、乡、村有关人员一起树立界碑,以地价92万元(国币)征购第一批土地,经费由国民政府行政院拨给,到10月底办完首批土地征用手续。

1941年2月,筹委会在择定校址的同时,向教育部呈报了国立贵州农工学院组织大纲。在系科设置方面,农科类设农林、农业化学、农业经济三学系,工科类设土木工程、矿冶工程、机电工程三学系,并附设一个先修班。经教育部同意,先修班先行招生,聘张振宇为先修班主任,同时聘周厚复为教务主任,于鉴生为总务主任,朱元懋为秘书。3月,先修班招生3个班(共180名)并开始上课,教室设在花溪镇营上白云寺中,同时租用该寺左边的民房作女生宿舍,右边的民房作办公室和食堂,男生宿舍设在杨家山。聘潘兆兰、赵继善、董敏几、曾广典、王殿球等为先修班教师,开设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生物等课程。7月第一期先修班学生结业,择优40名升入农工学院本科学习。4月,筹委会由贵阳迁到花溪校址内办公。同月,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到校视察,检查学院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8月,以国立贵州农工学院的名义在贵阳、重庆和湖南的沅陵招收农林、农业化学、农业经济、土木工程、矿冶工程、机电工程6学系新生170名(农业化学系未招到新生)。同时在林场(今兽医院一带)修临时房舍4栋,其中砖瓦平房2栋,为教职员宿舍,木板平房2栋,为教室。至此,完成各项筹备工作

学院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贵州大学北校区花溪大道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