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0 18:16
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李浩然,曾经是北伐的“英雄”,抗战的“功臣”,撤离大陆前夕,他全军覆没,幸存的三员“猛将”,或隐居香港,或住进台北荣民医院,或出家当了和尚。妇人离他归田,儿子跑到美国去了。形单影只的李将军寂然死去,当局为他举行“国葬”。当年的副官、须眉皆白弓背弯腰秦义方前来祭奠。他想起将军早年鹰扬虎啸,晚年家人离散、下属落寞的景象,不仅怆然而悲。小说为国民党旧权贵们唱了一曲哀哀欲绝的挽歌,也是台湾当局凄凉出境的写照。
《台北人》是白先勇在美国寻求自身文化身份的成果,深刻地体现了白先勇复杂的文化认同。《国葬》作为其中最后一篇,通过年轻人、退伍老兵及将军本人,表现了台湾社会中三种不同的国家认同形式。小说不仅通过国葬中的民俗表现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而且通过选择北伐、抗战胜利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体现了白先勇超越政治的国家认同。
白先勇,作家、评论家,生于1937年。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树犹如此》等。近年来致力于昆曲的复兴与古典名著《红楼梦》的重新解读与推广,重新整理了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和高濂《玉簪记》等。曾获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