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

更新时间:2023-07-16 01:51

《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是2011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本书从两个方面推进了安全研究领域的发展,首先,它全面而又有说服力地描述了国际安全研究历史本身;其次,它以丰富的素材,并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国际安全研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

内容简介

《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主要收录了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安全研究:传统主义者、元事件的消失:摆脱苏联的威胁、内部学术争论:国家中心主义和认识论、大国政治:一种对苏联的替代?、技术驱动力、区域安全与非西方事件等内容。

作者简介

巴里·布赞(Barry Buzan),伦敦政治经济学院IDEAS高级研究员、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荣誉教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中国吉林大学外聘荣誉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学术顾问。著有《从国际社会到世界社会?》、《美国与大国政治》、《新安全论》、《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中国重要吗?》、《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等。

琳娜·汉森(Lene Hansen),哥本哈根大学政治科学系国际关系学教授,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著有《欧洲一体化和国家认同:北欧国家的挑战》、《作为实践的安全:话语分析和波斯尼亚战争》等。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国际安全研究的界定

第一节 构成国际安全研究的四类问题

第二节 安全及与之关联的概念

第三节 国际安全研究的学科边界

第四节 西方中心主义的困境

第二章 国际安全研究的核心问题:国家、政治与认识论

第一节 从中世纪到主权国家

第二节 法国革命和国内凝聚力

第三节 国际安全研究中的政治概念

第四节 认识论和安全争论

第五节 安全概念图谱

第三章 国际安全研究演化的驱动力

第一节 后库恩主义科学社会学

第二节 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

第三节 驱动力框架的理论构态

第四节 作为总体分析类型的五种驱动力

第四章 战略研究、威慑和冷战

第一节 大国政治:冷战和两极

第二节 技术驱动:军事领域的核革命

第三节 时事和“事件”的压力

第四节 学术争论的内在动力

第五节 制度化

结论

第五章 冷战对国家安全的挑战

第一节 和平研究与军备控制

第二节 积极和平、一体化和社会凝聚力

第三节 结构暴力、经济与环境

第四节 和平研究争论的内在动力

第五节 从和平到安全:共同安全、女性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第六节 制度化

结论

第六章 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安全研究:传统主义者

第一节 元事件的消失:摆脱苏联的威胁

第二节 内部学术争论:国家中心主义和认识论

第三节 大国政治:一种对苏联的替代?

第四节 技术驱动力

第五节 区域安全与非西方事件

第六节 制度化

结论

第七章 安全的扩展与深化

第一节 建构主义:规范、认同与叙事风格

第二节 超越(西方)国家

第三节 话语安全:哥本哈根学派和后结构主义

第四节 制度化

结论

第八章 回应“9·11”:国家安全的一种回归?

第一节 后“9·11”时代的传统主义国际安全研究

第二节 扩展视角和全球反恐战争

第三节 制度化和全球反恐战争

结论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国际安全研究的进路

第一节 国际安全研究的变革性模塑

第二节 关于驱动力的再认识

第三节 国际安全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对话或阵营?

第四节 国际安全研究的前景展望

缩写字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