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2 17:49
2020年3月14日,是人类第一个“国际数学日”。这个节日的昵称是“π日(Pi Day)”——国际数学日之所以定在3月14日,也是因为“3.14”是圆周率数值最接近的数字。此前数学界也庆祝过“圆周率日”,但这一次,将每年3月14日定为国际数学日,是2019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届大会上正式宣布的。
2019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届大会宣布将每年的3月14日定为国际数学日,因为3.14是最接近圆周率(π)数值的数字,这个节日也被昵称为“π日(Pi Day)”。
发起“国际数学日”项目的是国际数学联盟,这个历史悠久的国际学术组织称,此举是为了庆祝“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美丽与重要”。
为了庆祝第一个国际数学日,全球100多个国家宣布了1000项活动。
国际数学联盟甚至制作了9种语言版本的“国际数学日”标识,并为这个日子建立了一个官方网站。
在葡萄牙,一家广播电台举办了“圆周率节”,评选那些从“π”中汲取了灵感的诗歌和音乐作品。
“在全民抗疫、共克时艰的特殊时期”,中国数学界的一个庆祝活动,是一场以网络直播形式举行的科普讲座。这场讲座由中国数学会、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中国运筹学会共同举办,主讲人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袁亚湘院士,主题为“漫谈数学”。
国际数学日的首倡者、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安·卢梭表示:“数学是贯穿人类历史的一个研究领域。今天,数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非常复杂的工具,以至于大多数人甚至没有注意到它在我们生活中的无所不在。”“在我看来,早就该设立国际数学日了。”
尼日利亚数学家、非洲数学联盟原主席阿德瓦尔·索拉林说,“数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因为万物中皆有数学。”首个国际数学日的主题就是“数学无处不在”。
国际数学联盟称,数学在人类日常生活的几乎每个领域都发挥着基础作用:气候科学、医学成像、搜索引擎、人工智能……就连全球正在进行的传染病控制,也需要数学建模的作用。
在中国,几代数学家的一个梦想是把中国建成数学强国。中国政府已经提升了对数学的重视力度。
2018年《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指出,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存在明显短板,“数学等基础学科仍是最薄弱的环节”,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顶尖人才和团队匮乏,评价激励制度亟待完善,企业重视不够,全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国务院提出,“坚持从教育抓起,潜心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对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
在2018年1月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指出,“我们之所以缺乏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卡脖子'就卡在基础学科上。”
2019年7月,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出台的措施包括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基础数学中心,支持地方政府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应用数学中心。
与之相关的另一举措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数学与交叉科学”重点专项,统筹支持数学及交叉科学研究。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开宗明义指出:“数学实力往往影响着国家实力,几乎所有的重大发现都与数学的发展与进步相关,数学已成为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生物医药、信息、能源、海洋、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2024年3月14日,国际数学联盟邀请全世界“游于数(Playing with Math)”,庆祝第五个国际数学日。官方海报也“装满”快乐,包含6个来自数学世界的经典游戏,人们熟悉的“数独”“一笔画”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