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5 21:09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英文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徐州医科大学为第二主办单位的学术性期刊。创办于1980年。
1980年,《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创刊,始以《国外医学资料(麻醉与复苏)》刊名公开发行。
1982年,经中国国家编译出版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5年9月,中国新闻出版署发文同意《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变更刊名为《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年,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50%)、综述(40%)、讲座(知识更新)、国际交流、学科建设等栏目。
2018年5月《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官网显示,《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共计119人(不含名誉主编),其中编委114人,顾问5人。
顾问:郭政、黄宇光、杨拔贤、于布为、张宏
编辑委员:卞金俊、仓静、曹君利、柴小青、陈国忠、陈世彪、陈向东、陈彦青、邓小明、丁正年、董海龙、杜洪印、方向明、冯艺、高鸿、高巨、古妙宁、顾小萍、郭曲练、郭向阳、韩冲芳、韩如泉、韩文军、黑子清、黄文起、嵇富海、贾珍、姜虹、蒋宗滨、拉巴次仁、冷玉芳、李恩有、李恒、李洪、李金宝、李军、李天佐、李伟彦、李文献、李文志、连庆泉、刘红亮、刘金锋、刘敬臣、刘克玄、刘宿、刘友坦、鲁开智、鲁显福、麻伟青、马虹、马正良、梅伟、闵苏、缪长虹、倪新莉、欧阳文、戚思华、容俊芳、尚游、思永玉、田国刚、田鸣、屠伟峰、王东信、王锷、王庚、王国林、王国年、王海英、王海云、王强、王胜、王晟、王士雷、王天龙、王晓斌、王秀丽、王英伟、王月兰、吴安石、夏中元、熊君宇、徐国海、徐美英、徐铭军、徐世元、薛富善、严敏、阎文军、杨承祥、杨立群、姚尚龙、于建设、于金贵、于泳浩、余剑波、喻田、袁红斌、岳云、张加强、张马忠、张睿林、张卫、张野、张宗旺、赵国庆、赵晶、赵俊林、赵平、郑宏、朱涛、左明章、左云霞
国际交流合作方面:
2003年10月16日,时任总编曾因明教授与美国 《Anesthesiology》主编Dr. Michael Todd及出版 《Anesthesiology》杂志的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LWW)出版社代表Nancy Megley签署合作协议。对促进中美双方麻醉学学术的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005年,在此之前与美方合作的基础上,为加强海外编委会的建设,《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在美国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MGH)开设联络部,以便于双方开展合作。
港澳台交流合作方面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设立审稿中心以扩大与中国港、澳、台地区的联系与合作。
据2018年5月13日中国知网显示,《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共出版文献4801篇。
据2018年5月1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载文量为3318篇。
2008年《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 chemical Abs tracts)和万方数据库收录。
据2018年5月13日中国知网显示,《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总被下载269405次、总被引22855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703、(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46。
据2018年5月1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被引量为14961次,下载量为196453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影响因子为0.91,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名第1244名,外科学期刊(89种)中排名第47名。
2008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办刊宗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以提高中国国内麻醉学学术水平为宗旨,竭诚为中国麻醉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建设起推动和导向作用;致力于期刊学术水平和质量建设,以期经过不断发展能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权威期刊,为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成果的舞台。
形象标识
中华医学会《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领导
名誉总编:曾因明
总编辑:邓小明
副总编辑:曹君利、古妙宁、郭曲练、李文志、王国林、王英伟、姚尚龙、喻田、岳云、左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