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评论

更新时间:2021-07-23 01:51

图书评论是图书宣传的一种高级形式。它着重于图书的评价和议论,是对图书的思想倾向、学术价值、艺术水平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等方面作出正确分析与评价的文章。图书评论要求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恰如其分,不作溢美之词。它既有思想教育的功能,又具有学术研究的性质。图书评论可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书籍内容,提高读者识别和选择图书的能力;可以鞭策作者和编者自觉提高书稿质量,为读者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可以启迪思想,促进文化、学术的交流和繁荣。图书评论也是一种社会舆论。利用社会力量来鉴定图书的社会效果,可以促使出版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出版方针,多出好书,使出版工作健康发展。

书评的发展

中国的书评

自有图书问世,就逐渐有了图书评论的活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著书,几乎同时就有了注书和评书。相传孔子的弟子子夏为《 诗经 》写的《诗大序》,就是先秦诗论的总结性文字。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写的《太史公自序》和此后图书中的序跋,便包含有图书评论的因素。 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撰的 《别录》、《七略》中的叙录和此后图书目录中的解题、提要或类序,以及许多以读书心得为主的著作,也都含有对图书的评介。古代相继出现的文论、诗词话、曲话和小说评点等文学批评著作,如三国时曹丕撰的《典论·论文》,晋代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南宋魏庆之的《诗人玉屑》,明代吕天成的《曲品》,清代毛奇龄的《词话》等,也可以说是著名的图书评论著作。

现代书评的出现和被普遍运用,跟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以及现代图书出版事业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出版家鲁迅、邹韬奋、郑振铎、叶圣陶等,写过不少书评。20世纪30年代,报刊上出现了书评专栏,还出版了研究书评创作的论文、专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图书评论工作一直受到有关领导机关的重视。1951年 3月,新闻总署和出版总署联名发出《关于全国报纸刊物均应建立书报评论工作的指示》。1954年 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又发出《关于加强报纸杂志上的图书评论工作的指示》。1983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强调“了解出书情况和加强图书评论工作,是贯彻出版方针、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方式。”“在全国要办好几种以不同读者为对象的图书评论杂志,其他报刊也要重视这项工作。”1985年 5月,建国以后的第一次全国图书评论工作会议在山东济南召开,这次会议对图书评论工作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80年代以来, 《读书》、《书林》、《博览群书》、《中国图书评论》等图书评论刊物相继创刊,一些报纸也办了书评专刊或专栏 (如《文汇读书周报》 ),或经常发表书评文章。书评的作者有图书编辑, 有各方面的学者, 还有群众性的评书活动。一些省市的出版领导机关也陆续编辑出版了本省市出版图书的评论集。图书评论工作得到空前的发展。

西方的书评

近现代世界各国,随着图书出版的发展和繁荣,图书评论工作也大为发展。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书评已大量涌现。19世纪的俄国,B..别林斯基、H.A.杜勃罗留波夫等写过大量的书评文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也非常重视书评, 马克思的 《哲学的贫困》,是对P.-J.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的批评,实际上也是书评。恩格斯为马克思的 《资本论》 第一卷写过多篇评介,打破了资产阶级企图使这部伟大著作遭到冷落的局面。列宁在1914年对 H.A.鲁巴金编的 《书林概述》一书写的《书评》,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评论图书的重要著作。英国的《泰晤士报》、美国的《纽约时报》等许多报纸,一直有书评专栏,且拥有专职的书评家撰写书评,在出版界、著作界和读书界仍很有权威。各种学术期刊也很重视图书评介。苏联除报刊上的书评外,还出版了《书评年鉴》。美国还有全美图书批评家协会的组织,定期进行图书评选活动,受到普遍的重视。

分类与要求

从形式上看

独立性书评。书评,也是一种创作。它的创作意义,一方面来源于被评书籍,另一方面,更多的,应该来源于书评者自身的社会阅历和文学素养,来源于书评者对被评书籍的感悟、升华和更深的洞见,从而形成书评独立的思想性和价值感。它的直接表现是,可以独立存在、独自成文、独有一番滋味。

文本性书评。此类书评,紧紧依附于被评书籍的走字行文,紧紧跟随作者的思路脉络,亦步亦趋,少有意趣和发现。它的直接表现,或是原书引文高达20%以上,或是借题而不发挥、借尸而不还魂。

从内容上看

思想型书评。书评既然作为一种创作,书评人文笔风骚掩映下迸射而出的独到而锐利的思想的光芒,应该成为一篇书评立足的根本。这种造诣,得自于书评人的个人修为,得自于对被评作品的深刻理解,得自于“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妙想。

情感型书评。这一类中,书评人与原创作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或激烈对质成为贯穿书评全文的唯一或主要线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从仁和山、智和水的关系论断,讲的该是思想型书评;如果以“乐”本身来说,道的却是情感型书评,它结构于书评人对被评书籍的直接情感体验。

描述型书评。书评,起源是因书而评,发展成为评而评。如果书评人不能通过对被评书籍风骨和神髓的整体把握,不能比普通大众看的更深、更远、更精,从而不能实现由书而评的飞跃、不能引导大众站的更高、发现更多的美,那么,直如有草船却无借箭、有画龙却无点睛,仅是笔墨泼散而已。

应该讲,几类书评,该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彼此不能割裂、也不好骄傲或妄自菲薄。  萧乾说,书评家应是一个聪明的怀疑者、好的书评要用极简练的文字表现出最多的智慧。李长之说:“要同情的了解,无忌惮的指责,可以有情感而不能有意气,可以有风趣而不必尖酸刻毒,根据要从学识中来,然而文字仍需是优美而有力的创作。”

总之,立论要尽量中正、情感要尽量无私、棱角要尽量分明,书评人的眼睛穿透原创作者的眼睛,缔造出了另外一个澄净的世界。

书评作用

图书评论是出版工作的延续,它可以沟通图书编著者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影响和引导读者的读书活动,同时促进和提高图书的编、著、出版工作的质量;它也是促进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的重要手段,是社会舆论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图书评论的发展和成就,是出版水平和思想、理论、文化、学术水平的综合反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