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8 19:27
圆寂寺,曾名拾宝庵。位于莲花峰北、拾宝岩东麓(今青阳县蓉城镇杨冲村境内)。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为伏虎禅师道场。唐开元间重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赐额“圆寂寺”。相传张果老曾策蹇观花于此。
明景泰年间(1450—1456)青阳人章憨禧“舍田50亩于寺”。清代中叶寺荒废。据清道光陈蔚《九华纪胜》卷十六载:“拾宝岩在莲花峰北。岩东麓旧有圆寂寺,初名伏虎庵,为伏虎禅师道场。梁天监二年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赐额“圆寂寺”。寺前有“果老石”,一名“驴迹石”。
相传张果老曾策蹇观花于此。寺上方有白龙池,池侧为白龙庙,亦天监初建。今寺庙皆不存。惟石左有广福禅林,石稍下有伏虎庵,乃后人所建者。”陈蔚对旧志中关于圆寂寺原是甘贽之宅及建于唐开元年间之说进行了考辨。《考异》日:“《江南通志》云:圆寂寺在县拾宝岩,本甘贽故宅。梁天监二年建,为伏虎禅师道场。按:寺虽赐额于赵宋,实肇始于萧梁。不思甘贽唐人也(《五灯会元》称甘贽道者久参普愿禅师,贞元十一年卓锡贵池之南泉寺,太和八年示寂),岂它有舍唐行者之隐居为梁禅师之兰若哉?或因甘贽舍宅为龙门寺而误欤!然其误自何蒲溪《九华记》始也。厥后各志遂承其谬。明郡志又云唐开元间建,不足辨也。”而清光绪周赟《九华山志》疑“梁武天监”为“南唐杨吴天祐”之误,故断言:“甘贽于唐天祐中舍宅为伏虎禅师道场。”此推演附会之说,更不足为据。圆寂寺在宋太平兴国五年被朝廷赐额后,颇为兴盛。元初诗人陈岩《拾宝岩》诗原注“位于圆寂寺西南”;诗曰:“梵王住在光明殿,万宝真同瓦砾看。玉块金沙随地有,好来撷取人中单。”
位于九华后山(青阳县蓉城镇杨冲村拾宝岩)。本甘贽故宅,南朝梁天监二年(503)(清·周赟编《九华山志》认为唐天祐二年即公元905年)舍为伏虎禅师做道场,初名“伏虎庵”。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朝廷赐额。1959年尚住僧人,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