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菁

更新时间:2024-10-11 21:08

蔓菁(Brassica rapa L.),又名芜菁、狗头芥、变萝卜等,是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芸薹属(Brassica)二年生草本植物。蔓菁高达100厘米。块根球形、扁圆形或长圆形。茎直立、有分枝。基生叶大头羽裂或为复叶,边缘波状或浅裂。总状花序顶生,花瓣鲜黄色,倒披针形。长角果线形。种子球形,浅黄棕色。花期3~4月,果期5~6月。

植物学史

栽培历史

蔓菁耐旱、可粗放栽培,在中国早期的农业社会占据重要地位,亦为中国古文献最早记载的蔬菜种类之一。《诗经》中记载蔓菁为葑。汉扬雄《方言》记载道“葑、荛,芜菁也”,三国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云“葑,蔓菁;幽州人或谓之芥”。从考古资料和《诗经》的文字记载来看,蔓菁可能发源于中国西北,栽培历史至少有6000多年。唐朝以前蔓菁可能尚未传入中国江南地区,南方早期未发现蔓菁的存在,南宋著作《尔雅翼·释草》中记载“蔓菁南北通有之,北土种之尤多。四时仍有。春食苗,夏食心,秋冬食根,菜中之最有益者”。亦有宋代陆佃在《埤雅·释草》中记载“旧说崧菜北种,初年半为芜菁,二年崧种都绝,芜菁南种亦然”表明蔓菁的主产区在中国北方。

发展到现代,蔓菁广泛栽培在中国南北地区,东南地区客家称蔓菁为菜头,中国新疆南部的许多当地人,依然将蔓菁视为最喜欢的传统蔬菜之一,维语命名为哈玛古。

用途记载

汉末蔓菁作药物使用。《名医别录》称蔓菁为上品药物,云“芜菁子,主治明目”。蔓菁生长期比较短,中国古代常将其当作救荒作物栽培。《后汉书》云“汉桓帝永兴二年,蝗灾为害,水变仍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其令所伤郡国种芜菁以助人食”。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记载蔓菁可以根、叶可食用,叶可作菹、种子可榨油。《新修本草》:“芜菁北人名蔓菁,根、叶及子乃是菘类,与芦菔全别,至于体用亦殊,今言芜菁子似芦菔,或谓芦菔叶不堪食,兼言小薰体是江表不产二物,斟酌注铭,理丧其真尔。”。

形态特征

蔓菁为高达100厘米的二年生草本植物。

根、茎

块根肉质,球形、扁圆形或长圆形,外皮白色、黄色或红色,根肉质白色或黄色,无辣味。茎直立,有分枝,下部稍有毛,上部无毛。

基生叶大头羽裂或为复叶,长20~34厘米,顶裂片或小叶很大,边缘波状或浅裂,侧裂片或小叶约5对,向下渐变小,上面有少数散生刺毛,下面有白色尖锐刺毛;叶柄长10~16厘米,有小裂片;中部及上部茎生叶长圆披针形,长3~12厘米,无毛,带粉霜,基部宽心形,至少半抱茎,无柄。

总状花序顶生;花直径4~5毫米;花梗长10~15毫米;萼片长圆形,长4~6毫米;花瓣鲜黄色,倒披针形,长4~8毫米,有短爪。

果实与种子

长角果线形,长3.5~8厘米,果瓣具1显明中脉;喙长10~20毫米;果梗长达3厘米。种子球形,直径约1.8毫米,浅黄棕色,近种脐处黑色,有细网状窠穴。

分布范围

蔓菁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外高加索等地,中世纪古埃及、希腊、罗马等地已普遍栽培;后被世界多个地区引种栽培,分布广泛。在中国以北部地区栽培较多,分布于西藏、青海、江苏、湖北、江西、广西等、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等省市。

生长环境

蔓菁生于海拔2800~5600米的山坡草地、灌丛、高山碎石滩及石缝中。

生长习性

蔓菁性喜冷凉,耐寒性较强,不耐暑热,生长适温为15~18℃,种子发芽温度为2~3℃,幼苗可耐-3℃的低温,成熟植株能正常生于-4℃的低温霜冻环境中。年降雨量400~500毫米的地区可生长,可耐干旱,但生长良好需在土壤空气和水分充足的情况下。蔓菁生长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微酸、微碱性的砂壤土、壤土为宜,对土壤要求不高。花期3~4月,果期5-6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蔓菁由于自交不亲和的特性限制自花授粉,为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蔓菁盛花期花蕾中的小孢子活力最强。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蔓菁种子细小,播种前宜与细干沙土拌匀,进行撒播,后覆上细土,一般为平作,低洼、排水不良或要灌溉的土地宜畦作,畦作可条播,按行距开沟后播种,播后覆土不见种子既可。

组织培养

外植体为蔓菁胚轴,插入初代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生成,再将其转入分化培养基中,不定芽分化完成后,转入生根培养基中,最后选取根系生长健壮的试管苗进行炼苗移栽。

栽培技术

水肥管理

蔓菁在幼苗生长期为保持土壤湿润,需及时浇水,定苗起至肉质根开始肥大时,适当减少浇水,当肉质根快速肥大时,增施水分。长势欠佳幼苗,追施氮肥或人畜粪尿水,肉质根膨大可追施过磷酸钙、草木灰、硫酸钾等1~2次。

病虫防治

蔓菁的常见病害有霜霉病、花叶病毒病等,防治霜霉病可喷施克露可湿性粉剂杀菌,花叶病毒病需在发现病株及早拔除。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混合少量微肥。蔓菁的常见虫害有小菜蛾、蚜虫、菜青虫等,防治小菜蛾喷施Bt乳剂、卡斯克乳油等药剂,防治蚜虫喷施敌杀死乳油、氰戊菊酯乳油等,防治菜青虫喷施敌百、爱福丁乳油等。

采收、留种

蔓菁在霜前采收,可避免其肉质根受冻害。切叶,剔除遭受病虫害和损伤的肉质根,避风干燥处保存健康肉质根。采集叶子,培土盖没肉质根,存田间、随挖随用。多数蔓菁果实由绿色变为褐色,拔植株于水沟内后熟,七天左右之后,果实被晒干,进行脱粒、洗种,干燥凉爽处储存,待播种使用。留种母根为个体完整、大小适中的肉质根,切记不可损伤顶芽及根系,保存越冬,翌年可采取种根切块繁殖。

近种区别

蔓菁与芥菜(Brassica juncea)、萝卜(Raphanus sativus)形态相似,三者之间的形态特征引发中国明清学者辨析。中国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别录》以芜菁、芦藤同条,遂致诸说猜度。或以二物为一种,或谓二物全别,或谓在南为莱藤,在北为蔓菁,殊无定见。今按:二物根、叶、花、子都别,非一类也”,表明蔓菁和萝卜是两种不同的蔬菜,中国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蔓菁根圆味甘而大,芥根味辛而小,形微长”,书中对芥菜和蔓菁进行了分辨。

主要品种

蔓菁品种多,蔓菁的圆形品种生长期较短,肉质根较小,蔓菁的圆锥形品种生长期较长、肉质根较大。栽培品种多为宜生食、脆甜多汁、肉质细致的品种,如盘菜、白蔓菁、紫蔓菁、紫顶白圆等:

主要变种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蔓菁的肥大肉质根柔嫩、致密,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口感柔嫩致密,可作为蔬菜供炒食、煮食,还可用于腌制酸菜、制作酱菜等。

畜牧饲养

蔓菁肉质根味甜多汁,矿物质含量丰富,可用于饲养牛、猪等家畜,促进其生长发育。蔓菁叶片细嫩、多汁,可切碎打浆或煮熟,辅以其他饲料喂养动物,是冬春的优质青绿饲料。

药用价值

蔓菁的根、叶为中药芜菁,具有消食下气、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宿食不化,心腹冷痛,咳嗽,疔毒痈肿等症状;蔓菁的花为中药芜菁花,具有补肝明目、敛疮的功效,主治虚劳目暗、久疮不愈等症状;蔓菁的种子为中药芜菁子,具有养肝明目、行气利水、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青盲目暗、黄疸便结、小便不利、疮疽、面疱等症状。

延伸文化

中国汉史书《后汉书·桓帝纪》“永兴二年六月,蝗灾为害,诏令所伤郡国种芜菁以助人食”。相传诸葛亮行军时,军队驻扎处,命士兵种蔓菁为军食,所以中国四川及湖北江陵一带,也将蔓菁称为诸葛菜,中国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感春三首二》记载 “黄黄芜菁花,桃李事亦毕”,其中芜菁花为蔓菁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