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6 15:38
土地整理亦称“土地调整”或“土地重划”。将零碎高低不平和不规整的土地或被破坏的土地加以整理,使人类在土地利用中不断建设土地和重新配置土地的过程。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手段。主要内容包括:(1)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包括村庄改造、乡村工矿企业破坏土地和废弃农业建设用地的整治垦复、平坟复田等。(2)城镇建设用地的整理。包括旧城改造、城镇产业用地置换以及闲置、低效用地的开发与再开发。(3)大型建设项目用地整理。包括工矿、交通、水利等建设直接破坏土地的复垦、线状工程两侧畸零土地的调整利用以及水库下游河道土地的整治开发等。(4)农田的整理。包括地块合并、农田平整、明渠改暗渠、坡地改梯田以及水冲砂压农田的复垦等。
从广义上讲,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简单地讲,土地整理即人们为了一定目的,依据规划对土地进行调整、安排和整治的活动,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理顺土地关系的一种活动。
(1) 农地整理
所谓农地整理,是在农村区域内实行田、水、路、林、村等综合开发整治,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是我国土地整理的主要形式之一。
农地整理通常是土地整理主要的内容,一般在人多地少的国家,其农地多是要经过整理后,方能达到土地利用科学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我们大家所称的土地整理大多指农地整理。从我国已开展的农地整理的实践来看,农地整理包括以下几项:
a 农用地(主要是耕地)的整合。
b 居民点的归并集中。
c 道路、灌排、防护林等农田基础设施系统的归整。
d 土地的改良等。
农地整理是以土地利用的平面布局调整为主的。从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革过程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看,农地整理大体可分为农田整理和村庄整理两方面的内容。
农田整理主要包括农田利用结构的调整、农田的整治和改造以及宜农荒地的开发等;村庄整理主要包括村庄改造、归并和再利用,使农村建设逐步集中、集约,以减少对耕地浪费性的占用。
(2) 城市土地整理
城市土地整理是指在城镇规划区内,对经过长期历史变迁形成的城镇土地利用布局,按城镇发展的规律和新时期城市发展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改造。城市土地整理主要是对城市建成区和城乡结合部(或城市边缘区),通过该区域公共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整理区的土地生态环境,使每一宗地块都能得到高效合理地利用,并重新划定其边界,土地产权以原位或交换方式进行再分配,达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资产价值和维护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综合性的土地利用调整和整治过程。
城市土地整理不仅要调整土地利用的平而布局,而且要科学调整其三维利用空间。我们已开展的旧城改造、开发区建设、存量土地的盘活等都属于城市土地整理的范畴。
(1) 农用地整理
农用地整理主要是指耕地整理、园地整理、林地整理、牧草地整理和养殖水面的整理,广义的农用地整理还包括未利用地开发。
(2) 建设用地整理
建设用地整理主要是指村镇建设用地整理(或村庄整理)、城镇建设用地整理、独立工矿建设用地整理、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整理等,广义的建设用地整理包括工矿废弃地复垦。
(1) 资源性整理
资源性整理即是为进行合理的资源利用而进行的一种土地整理,它是以实物资源的再配置为主的。
(2) 资产性整理
资产性整理主要是为确保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而进行的一类土地整理,它是以土地价值的重组和实现为启动、实物土地为载体的一种再配置过程。狭义地说,我们开展的农地整理可以归为资源性整理,土地整理主要是资产性整理。虽然资源性整理和资产性整理有不同的目的和运行方式,但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如德国现今的土地整理工作基本上是以资产性整理为先导或启动机制,资源性整理作为载体装置进行的。这样一种土地整理的机制也将是我国土地整理的发展方向。
我国土地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以实现“三个集中”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即通过迁村并点,使农民住宅逐步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通过搬迁改造,使乡镇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通过归并零散地块,使农田逐步向规模经营集中。
2、结合基本农田建设,对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的土地整理。
3、以对小流域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山区土地整理。
4、 结合农民住宅建设,迁村并点、退宅还耕,通过实施村镇规划增加耕地面积的村庄土地整理。
5、控制城市外延,挖掘城市存量土地潜力,解决城市建设用地,实施城市规划的城市土地整理和盘活闲置土地的闲置土地整理。
6、通过对工矿生产建设形成的废弃土地进行复垦整治,增加农用地或建设用地,改善生态环境的矿区土地整理。
7、结合灾后重建对灾毁农田抢整、兴修水利和移民建镇对移民后旧宅基地还耕进行灾区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的基本程序应当包括整体区域的基础调查和资料收集,系统分析,编制土地整理规划,论证规划方案,筹集整理资金,实施规划方案等基本步骤。
基础调查和资料收集
基础调查和资料收集是指对整理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计划、规划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现状、中低产田的制约因素、生态环境特征,以及土地产权状况等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指对收集的各类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土地整理任务,进行资金需求量预测,设计技术途径等。
编制土地整理规划
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系统分析结果,确定土地整理应实现的目标,安排土地整理内容,拟订整理技术方案、产权调整和权益分配方案,提出方案实施措施。
论证规划方案
论证规划方案是指广泛征求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对编制方案的依据、目标、任务进行评价,对整理内容、整理途径、产权调整和权益分配方式进行研究,对方案实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论证,以保证规划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筹集整理资金
筹集整理资金是指根据土地整理资金需求量预测,通过多种途径筹集所需资金。
实施整理规划方案
实施整理规划方案是指县、乡(镇)人民政府根据论证通过的土地整理规划方案,对整理区域进行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