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龙山暴动

更新时间:2024-11-03 10:39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向土龙山一带移民,决定在这一地区强行收缴地照和民用枪支,激起当地农民和地主的强烈不满。中共地下党员也组建了“反帝大同盟”,鼓动农民进行反抗。1934年3月8日,在依兰王龙山地区五保地方爆发了由谢文东景振卿领导的农民大暴动。暴动当时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一些重要通讯社和报纸都报道了这一事件。

历史背景

向中国东北移民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国策之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人民的抗日活动实行血程镇压,疯狂围剿东北抗日武装,同时加快了移民步伐。日本实施移民计划是以掠夺中国农民土地为先决条件的,这就触动了中国农民的命根子。

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岛国,明治维新以前一直处于封建幕府的统治之下。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明治政府制定了一项“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以武力征服世界的扩张政策。日本军国主义把扩张的目标首先对准中国东北。

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的侵略计划开始实施于1932年。最初的农业移民主力全为日本的在乡军人,携带武器、集团编队移入,因此称“武装移民”。这种“武装移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军事、政治目的上,即“在满洲国内扶植日本的现实势力,充实日满两国国防,维持满洲国治安并建立以日本民族为指导以谋求文化之成就为重点”。

日本武装移民的首选地点是三江平原依兰桦川勃利三县交界一带。因这一地区与苏联远东地区毗邻,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这一地区的人民群众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抗日斗争极为活跃,对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威胁极大,武装移民迁居这里,对镇压这一地区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强化日伪统治力量,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地区又正处于三江平原的腹地,物产丰富,是一座天然的大粮仓,是日本侵略者资源掠夺的重要地区。日本第一次武装移民团492人于1932年10月抵达佳木斯,翌年2月移居桦川县永丰镇,第二批武装移民团494人于1933年7月到达依兰县土龙山区的七虎力河

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与大量掠夺东北农民土地同时并进的。1932年2月关东军统治部确定的《移民方策案》和《日本移民案要纲》提出:“作为农业移民用地,应该确保的土地面积,预定为‘新国家’的‘无偿提供地’1031500町步,‘收买地’636500町步,合计1668000町步”。

第一次武装移民团迁入永丰镇时,移民团强行和永丰镇达成《第一次特别移民用地议定书》,把移民用地的区划定为:“以永丰镇东门外的孟家岗为基点,从基点到西南约8000米的高地,向东沿山脊至青山嘴。从基点至正西的铁岭河,向北沿河至孟家岗北沟山坎,向东沿山脊至七星碾子”。这样,就有大约4.5万町步的土地被强行征用了。永丰镇原有99户共400名中国人被强制迁出移民区,每人只象征性地发给迁移费5元。移民团全部侵入永丰镇时,“在农场的满人农民已无一人”。

1933年,根据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的指示,当时驻屯在哈尔滨的第10师团又提出在依兰、桦川、勃利、宝清、虎村、密山等县强行征用165万垧可耕地的“报告”,规定不论生地、熟地,每垧一律一元钱。 如此低廉的价格实际上是明目张胆的抢劫。

为了实施这一强行“征用”土地的方案,1934年1月, 关东军司令部、日本拓务省及关东军部分师团等联合成立了土地“收买”机构,并由第10师团等组成特别工作班第2班,具体执行“收买”任务。2月初,第2工作班召开依、桦、勃三县联合“收买”土地会议。2月中旬,第二班又移到依兰县,日军手持刺刀闯入农民家,翻箱倒柜,强收地照。这种手段是日军掠夺农民土地的普遍行为。

事件经过

土龙山是依兰县的一个行政区,其中心为太平镇。土龙山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当地人民曾自发武装起来,跟随李杜将军奋起抗日。九一八事变后,这里被选为日本移民的重点地区。1933年春季以来,伪依兰县公署按照日本人的旨意,曾几次开会部署关于移民占用土地问题和收缴私枪问题。夏天,他们收缴了湖南营和孟家岗部分农民的地照“以不适当的低廉价格甚至连学校用地都强行收买”。至秋,又开始在各保进行私枪登记,准备缴枪。土龙山地区农民感到,土地是命根子,枪支是保护生命财产的自卫武器,失去土地和枪支,就等于失去一切。因此,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农民准备奋起反抗。一些地主富农对日本强征土地也不满,他们深感生存受到威胁。在农民群众反抗精神的鼓舞下,也加入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行列。中共土龙山地下党组织深入到各保去鼓动宣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武装移民的侵略行径,号召农民组织起来,进行武装暴动。

1934年3月8日,在依兰土龙山地区五保地方终于爆发了由谢文东景振卿领导的农民大暴动,参加暴动的农民有2000余名。3月9日下午,暴动队伍兵分两路,向土龙山街里进发,二保队伍由南门先进街,解除了伪警察署的武装,五保队伍在东门外阻截敌人进攻兵力。

当时在依兰地区主持移民工作的日本关东军第10师团第63联队长饭冢大佐亲自出马镇压暴动。3月10日清晨,饭冢率一批人马向土龙山进发,遭到预先埋伏在公路两旁院套内暴动农民的阻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饭冢大佐被击毙,其余日伪军有的被击毙,有的被俘获,无一脱逃。

暴动当时震动了中外,《大公报》和《纽约时报》都作了报道。

土龙山农民暴动震撼了日伪统治当局,关东军立即调集兵力前往镇压。3月10日夜间,依兰县敌人接到饭冢下落不明的报告,佳木斯日军警备队立即派出部队增援。日军的横山部队也从依兰出动,直奔土龙山。3月12日,暴动队伍主动撤出太平镇,经五道岗到达半截河,在此召开整编会议。会议决定将暴动农民组成“民众救国军”,推举谢文东为司令、景振卿任前敌总指挥。前来投奔救国军的群众达万人之众。

事件结局

关东军认为如不彻底镇压暴动农民,以后将无法维持日本在这一地区的殖民统治和向这一地区移民,于是调集大批兵力杀气腾腾地向土龙山进攻。暴动队伍坚持斗争,使敌人受挫。到4月初,日伪当局又指派远腾总务厅长出面,在哈尔滨召开会议,多方研究与策划,派伪吉林省总务厅长三浦前往镇压。在日军第3师团和伪军第4军管区的配合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军事“讨伐”和分化瓦解,暴动队伍人员伤亡严重,谢文东不得不率队转移。同年10月12日,暴动队伍在桦木岗附近渡河时,突遭日军出其不意的袭击与包围,经一场激战,暴动队伍惨败,谢文东仅带少数部下退入深山中。历时七个月的轰轰烈烈的土龙山农民暴动,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镇压下去了。

在日军“讨伐”、围剿暴动队伍的同时,土龙山地区的百姓也遭到一场空前的浩劫。土龙山地区的农民袭击强占他们土地的移民团并帮助民众救国军抗击日本侵略者,关东军对这一地区的人民进行疯狂的报复。他们在这一地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

日军在北半截河子一带:

“1934年3月12日的早晨,日本骑兵队和弥荣(孟家岗)开拓团守备队,以三辆汽车开路,满载日本兵,带着机关枪、迫击炮等武器,马队在后面,向北半截河子杀来。先到后居园屯开始烧杀,屯里20几户人家,除不在家的人外,都被日军用刺刀、机枪杀害了。所有房屋、柴火垛甚至垃圾都用火点着了。”日军在后居园屯烧杀后,又血洗了马青山、崔和、秦奎武、韩国文、王德花、兰西先生等村屯。日本兵见人就杀,见房就烧。尤其在血洗韩国文院套时,把附近村屯逃难到他院套里的200多乡亲,全部用枪扫死。从韩国文门前到西沟子六里地的大道上,死户横躺竖卧,遍地是血。有不懂事的孩子还趴在死去妈妈的怀里找奶吃。

日军在九里六屯:

九里六屯是土龙山区的一个村屯,分为上九里六和下九里六。是个有200多户人家,几条大街并有各种工商门市的一个较大的村子,然而一夜之间就被日军毁为一片废墟。

据梁文秀、许庆、李福申等老人回忆,连下了几天大雪后的3月19日早8时,从阎家方面来了三辆日军侦察车,被当时驻守在屯子里的民众救国军和大排队100多人阻击。没被打中的一辆车跑回湖南营报信去了。下午2时许,日军又开来四五十辆汽车,进攻九里六屯,战斗直打到半夜,最后终因寡不敌众,民众救国军和大排队掩护部分百姓撤走。

日军听屯里枪声不响了,冲进屯子开始血洗。日军手拿汽油火把,见房就点,连下屋、猪圈、狗窝、柴草垛都不放过,屯里火光冲天。日本兵见人就杀,躲在草垛里的人被活活烧死,钻进烷洞里的人也被出来用刺刀桶死;日军对逃难的百姓也尾追不放,他们追上逃到东南山根下的28名群众,用草绳子一个个捆起来,并强迫他们跪在地上,然后用机枪把他们全部打死;日本兵又把80来名躲在草房内的百姓活活烧死。在下九里六屯,日军打死因恐惧而逃跑的小女孩,把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挑死在烷下,把20多岁的姑娘奸污后枪杀,把躲在萝卜窖的人用机枪扫射死。

日军在五保地区:

据亲眼目赌日军残暴行径的徐万福、尚春岐、张洪仁回忆,日军在五保地区的徐爽屯、四合屯、老张乡屯也进行了烧杀。日军把无辜百姓都称为“马胡子”用刀砍死。在四合屯烧掉70多间房屋,在老张乡屯烧掉37间房子。

日军此次在土龙山地区的屠杀是极其残酷的,在这次惨案中,土龙山地区被血洗村屯12个,房屋被烧毁1000余间,遭杀戮的百姓1100多人,被毁粮食70余万斤,死伤性畜290余头。

主要影响

土龙山农民武装抗日暴动,打响了东北农民反抗日寇侵略的成功第一枪,是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件,在中国抗日斗争历史上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日本“开拓团”成员的心理上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打乱了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的方针,动摇了日本当局的移民政策。  

土龙山暴动发生时,也正值东北军中抗战部队抗日斗争相继失败,民众组成的义勇军主力溃退。而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正处在初创阶段,东北抗日联军尚未成立,东北正处在危急关头。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土龙山农民燃起抗日烽火,以气壮山河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对佳木斯地区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于当时由低潮向高潮发展的东北抗日运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后世纪念

1991年8月1日,桦南县政府在此地建立纪念碑,碑通高1.80米,碑座高0.60米,碑为长方体,碑身高1.20米,宽0.60米,厚0.10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