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5 12:13
公共学校网络成员,非牟利私立学校,提供学前教育、小学教育预备班、小学及中学五年教育。位于白马行街。1919年创办,当时取名志道堂幼稚园。1932年增办小学,1946年增办初中,1949年再增办高中而成为完全中学。由圣公会(澳门)蔡高中学协进会持牌。全校占地面积925平方米。1996—1997年度设有学前教育及小学预备班6个班,小学12个班,中学10个班,在校学生1254人,教师48人。
以基督教信仰融贯诚、毅、爱、朴的美德,实施全面教育。
蔡高中学为中华基督教会志道堂所创办,成立于一九一九年,迄今已历八十五周年矣,历史相当悠久.初时祗办幼稚
园.当时澳门政府及社会人士对于幼儿教育,未加重视,以故尚没有幼儿园之设,立及后志道堂落成,由已故该堂执事余美德医生倡议,以二楼后蔡高中学为中华基督教会志道堂所创办,成立于一九一九年,迄今已历八十五周年矣,历史相当悠久.初时祗办幼稚
园.当时澳门政府及社会人士对于幼儿教育,未加重视,以故尚没有幼儿园之设,立及后志道堂落成,由已故该堂执事余美德医生倡议,以二楼后部作为幼儿园校舍,其时并蒙岭南大学校长、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兼该堂堂董钟荣光博士赞助始得正式成立“志道堂幼儿园”,为本澳幼儿园之嚆矢.
该校开办之初,学生袛不过二三十人,经营师资均成问题,困难甚多,而七十多年前习幼稚师范者极少,所以物色好教师,非常困难,幸好创办人余美德医生不断努力,惨淡经营,尤蒙吾主基督隆福庇荫,成绩得以按年递增,奠定稳固基础,以迄今日,且薄负时誉,更引起社会人士对于幼儿园教育的重视.
爰于一九三二年增办小学,旨在利便幼儿园学生升学,特发起筹款,并决定加建四楼为教职员宿舍,三楼为礼堂,二楼为小学,幼儿园改设楼下,并聘余医生为名誉校长.
回溯志道堂筹建,乃为纪念我国最先奉信基督之蔡高先生,因此改名为“蔡高纪念学校”,当时该堂各董事,群策群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扩充舍,添置教学设备,规模日趋完善,学生人数亦逐年递加,更于一九四一年二月奉准教育部及侨务委员会立案.
一九四二年春,前任校长余艳梅硕士到任,除处理校务外,更开拓新猷.一九四四年,学生人数激增,暂借志道堂三楼骑楼房为课室.一九四五年五月十二日首次举行体育游戏.
一九四六年春,志道堂举行教友大会,议决为扩展教育事业及利便青年升学起见,租赁马大臣街一号为校舍,由协英中学转让一批图书、仪器、台椅、校具等;由崇实中学转让标本;以资增办初级中学(先办中一班),并组织校董会,推举陆镜辉、余美德、谢永生、廖沃心、罗有节、冯桂秋、廖奉露、张祝龄、黄国权诸先生为校董,加强校务之进行.
一九四七年四月七日呈奉侨务委员会批准立案并颁发钤图式.当时以原有校舍不敷应用,后租赁右邻一号为第二校舍,该楼为二层洋房,地方宽敞,光线充足,旁为华士古达加马花园,交通方便、空气清新、诚为修学之理想学府.
一九四八年七月二日结业礼时并举行学生成绩展览会、为期三天、以供社会人士、家长参观、借以改善教学质量.及至一九四九年七月一日举行华业典礼、初中第一届毕业生人数,有二十七人.为适应时势之需求,将中学校舍二、三楼后扩建两课室,九月,增办高中(先办高中一年级),八月十三日得侨务委员会准予立案,使成为当时本澳的一所理想完全中学.
一九五零年九月,校务会议通过学生课外活动暂行管理简则,课外活动团体成立者计有:
(一)民众教育;
(二)服务团契;
(三)乐社;
(四)松风画社;
(五)宗教研究会;
(六)文艺研究会;
(七)蓝红剧社;
(八)蓝红篮球队;
(九)蓝红垒球队;
(十)蓝红乒乓球队;
(十一)家政研究会;
一九五一年一月,校刊创刊号出版;十一月二日在南湾小型足球场进行第一届校运会.
一九五二年七月三日举行高中第一届毕业礼,高中毕业生,人数有二十三人.自一九四六年秋开办初中,以后年级按年递增,至是完成一所完全中学.同年澳门校友会成立;灵光团成立;第一届毅社出版同学录.次年,十二月五日香港校友会成立.
一九五九年九月,学生人数加增,初中一级设三班,校舍不敷应用,租赁东望洋街贰号楼下(位于中学校舍右侧)为高小两级课室及教务处.及至一九六零年三月二十九,日该校创办人,前任义务校长,校董会主席余美德医生逝世.一九六三年十月正式购入东望洋新街二号屋址,以作校舍之用.及后因社会需求,秋季学期开始高二、三分文理两组,文组加设簿记科.
一九六六年,中学毕业者有两班:旧制中学最后一班,五年制中学一班.同年投考香港中文大学者有十三人,被录取者五人,成绩可称全澳各中学之冠.
一九六七年,余故校长倦勤荣休,六月二十二日,执事校董联席会议,议决由七月一日起将全校交与圣公会圣马可堂林汝升牧师接办,白约翰会督任校监,林汝升牧师任校长,中学部在马大臣街一号,小学、幼儿园则在东望洋斜巷五号.同年毕业生投考中文大学者六人,被取录者三人,廖国梁在新亚书院投考成绩为各新生之冠;陈尚志投考台湾大学成绩优异,获取四年免费奖学金,并加往台湾飞机票一张.林汝升牧师致力扩展校务,并筹建蔡高中学新校舍,得到海外人仕及港澳人仕热烈响应,终于一九七三年伯多禄局长街新校舍落成(现址),与原圣马可堂小学合并一校,新校舍作为中、小学使用,而幼儿园则在东望洋斜巷五号,改为蔡高中学幼儿园分校.
一九七八年秋,林牧师奉调回香港,圣公会委任朱广中牧师为校监,经历罗作祥校长(任期一九七八至一九七九);黄广明校长(任期一九七九至一九八零);李惠廉校长(任期一九八零至一九八三);何汝倬校长(任期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一).
一九八四年邝广杰主教指派圣公会港澳教区彭荣昌会吏长出任校监.
在九十年代潘乃昭牧师继任校长.一九九二年梁贯成博士为校监.在校监、校长、老师鼎力合作之下,努力发展校务,加强管理,修建校舍,增加设备,提高师资,重视校风,逐渐改善,以求进展.期间,先后组成教学委员会,学生活动委员会,音乐联会,辅导组.扩建计算机室,增添视听室.成立学长制、幼童军、爱丁堡青年奖励计划(本澳首批获此奖章)每年出两期校刊.
学校于一九九七年加入政府免费教育网,并于同年开办正规夜中学,为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完成中学教育的青少年以及在职人仕提供升学途径.翌年成立圣公会蔡高成人培训中心,并与澳门成人教育学会及澳门大学等多个教育机构会办多项实务及专科课程.
及后在一九九八年获澳门政府拨出位于黑沙环新填海区马度博士大马路KL1地段作为与建中学部新校舍之用,新于一九九九年落成及启用,而伯多禄局长街校舍则用作幼儿园、初小部及夜间部之校址.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日,该校获澳门政府颁授文化功绩勋章,以表扬该校在过去八十年间为澳门地区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提供全面教育,以及注重推动年轻人参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活动.澳门文化功绩勋章旨在褒奖为本地区文学、艺术、文化发展或教育假进等作出贡献的人仕或机构.
同年十一月十八日,澳门总督韦奇立将军与香港圣公会教省主教长邝广杰大主教共同主持该校黑沙湾新校舍揭幕仪式.澳门总督并在同一场合颁授“澳门地区专业功绩勋章”予校长潘乃昭牧师,以表扬他使学校融入社会表现的专业才干,以及对巩固澳门地区的教育体制有显著之贡献.
二零零二年十一月蔡高中学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标淮认证,获香港质量保证局颁发国际质量管理证书,成为本澳第一所取得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认证的中学,并在二零零三年通过审核取得ISO9001:2000版认证.
该校及圣公会澳门传道地区属下之办学机构,现行幼儿园三年制,小学六年制,初中三年制及高中三年制.近年透过课程改革及教师培训,以提升教学质量,并藉着各项活动的开展,与各地的圣公会机构联系,使学校成为学生通向世界的门户,扩阔视野,增广见识.面向廿一世纪,该校的办学方针是:共建安稳校园,推行卓越教育,培育有全面才干与普世胸襟的青年.部作为幼儿园校舍,其时并蒙岭南大学校长、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兼该堂堂董钟荣光博士赞助始得正式成立“志道堂幼儿园”,为本澳幼儿园之嚆矢.
该校开办之初,学生袛不过二三十人,经营师资均成问题,困难甚多,而七十多年前习幼稚师范者极少,所以物色好教师,非常困难,幸好创办人余美德医生不断努力,惨淡经营,尤蒙吾主基督隆福庇荫,成绩得以按年递增,奠定稳固基础,以迄今日,且薄负时誉,更引起社会人士对于幼儿园教育的重视.
爰于一九三二年增办小学,旨在利便幼儿园学生升学,特发起筹款,并决定加建四楼为教职员宿舍,三楼为礼堂,二楼为小学,幼儿园改设楼下,并聘余医生为名誉校长.
回溯志道堂筹建,乃为纪念我国最先奉信基督之蔡高先生,因此改名为“蔡高纪念学校”,当时该堂各董事,群策群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扩充舍,添置教学设备,规模日趋完善,学生人数亦逐年递加,更于一九四一年二月奉准教育部及侨务委员会立案.
一九四二年春,前任校长余艳梅硕士到任,除处理校务外,更开拓新猷.一九四四年,学生人数激增,暂借志道堂三楼骑楼房为课室.一九四五年五月十二日首次举行体育游戏.
一九四六年春,志道堂举行教友大会,议决为扩展教育事业及利便青年升学起见,租赁马大臣街一号为校舍,由协英中学转让一批图书、仪器、台椅、校具等;由崇实中学转让标本;以资增办初级中学(先办中一班),并组织校董会,推举陆镜辉、余美德、谢永生、廖沃心、罗有节、冯桂秋、廖奉露、张祝龄、黄国权诸先生为校董,加强校务之进行.
一九四七年四月七日呈奉侨务委员会批准立案并颁发钤图式.当时以原有校舍不敷应用,后租赁右邻一号为第二校舍,该楼为二层洋房,地方宽敞,光线充足,旁为华士古达加马花园,交通方便、空气清新、诚为修学之理想学府.
一九四八年七月二日结业礼时并举行学生成绩展览会、为期三天、以供社会人士、家长参观、借以改善教学质量.及至一九四九年七月一日举行华业典礼、初中第一届毕业生人数,有二十七人.为适应时势之需求,将中学校舍二、三楼后扩建两课室,九月,增办高中(先办高中一年级),八月十三日得侨务委员会准予立案,使成为当时本澳的一所理想完全中学.
一九五零年九月,校务会议通过学生课外活动暂行管理简则,课外活动团体成立者计有:
(一)民众教育;
(二)服务团契;
(三)乐社;
(四)松风画社;
(五)宗教研究会;
(六)文艺研究会;
(七)蓝红剧社;
(八)蓝红篮球队;
(九)蓝红垒球队;
(十)蓝红乒乓球队;
(十一)家政研究会;
一九五一年一月,校刊创刊号出版;十一月二日在南湾小型足球场进行第一届校运会.
一九五二年七月三日举行高中第一届毕业礼,高中毕业生,人数有二十三人.自一九四六年秋开办初中,以后年级按年递增,至是完成一所完全中学.同年澳门校友会成立;灵光团成立;第一届毅社出版同学录.次年,十二月五日香港校友会成立.
一九五九年九月,学生人数加增,初中一级设三班,校舍不敷应用,租赁东望洋街贰号楼下(位于中学校舍右侧)为高小两级课室及教务处.及至一九六零年三月二十九,日该校创办人,前任义务校长,校董会主席余美德医生逝世.一九六三年十月正式购入东望洋新街二号屋址,以作校舍之用.及后因社会需求,秋季学期开始高二、三分文理两组,文组加设簿记科.
一九六六年,中学毕业者有两班:旧制中学最后一班,五年制中学一班.同年投考香港中文大学者有十三人,被录取者五人,成绩可称全澳各中学之冠.
一九六七年,余故校长倦勤荣休,六月二十二日,执事校董联席会议,议决由七月一日起将全校交与圣公会圣马可堂林汝升牧师接办,白约翰会督任校监,林汝升牧师任校长,中学部在马大臣街一号,小学、幼儿园则在东望洋斜巷五号.同年毕业生投考中文大学者六人,被取录者三人,廖国梁在新亚书院投考成绩为各新生之冠;陈尚志投考台湾大学成绩优异,获取四年免费奖学金,并加往台湾飞机票一张.林汝升牧师致力扩展校务,并筹建蔡高中学新校舍,得到海外人仕及港澳人仕热烈响应,终于一九七三年伯多禄局长街新校舍落成(现址),与原圣马可堂小学合并一校,新校舍作为中、小学使用,而幼儿园则在东望洋斜巷五号,改为蔡高中学幼儿园分校.
一九七八年秋,林牧师奉调回香港,圣公会委任朱广中牧师为校监,经历罗作祥校长(任期一九七八至一九七九);黄广明校长(任期一九七九至一九八零);李惠廉校长(任期一九八零至一九八三);何汝倬校长(任期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一).
一九八四年邝广杰主教指派圣公会港澳教区彭荣昌会吏长出任校监.
在九十年代潘乃昭牧师继任校长.一九九二年梁贯成博士为校监.在校监、校长、老师鼎力合作之下,努力发展校务,加强管理,修建校舍,增加设备,提高师资,重视校风,逐渐改善,以求进展.期间,先后组成教学委员会,学生活动委员会,音乐联会,辅导组.扩建计算机室,增添视听室.成立学长制、幼童军、爱丁堡青年奖励计划(本澳首批获此奖章)每年出两期校刊.
学校于一九九七年加入政府免费教育网,并于同年开办正规夜中学,为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完成中学教育的青少年以及在职人仕提供升学途径.翌年成立圣公会蔡高成人培训中心,并与澳门成人教育学会及澳门大学等多个教育机构会办多项实务及专科课程.
及后在一九九八年获澳门政府拨出位于黑沙环新填海区马度博士大马路KL1地段作为与建中学部新校舍之用,新于一九九九年落成及启用,而伯多禄局长街校舍则用作幼儿园、初小部及夜间部之校址.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日,该校获澳门政府颁授文化功绩勋章,以表扬该校在过去八十年间为澳门地区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提供全面教育,以及注重推动年轻人参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活动.澳门文化功绩勋章旨在褒奖为本地区文学、艺术、文化发展或教育假进等作出贡献的人仕或机构.
同年十一月十八日,澳门总督韦奇立将军与香港圣公会教省主教长邝广杰大主教共同主持该校黑沙湾新校舍揭幕仪式.澳门总督并在同一场合颁授“澳门地区专业功绩勋章”予校长潘乃昭牧师,以表扬他使学校融入社会表现的专业才干,以及对巩固澳门地区的教育体制有显著之贡献.
二零零二年十一月蔡高中学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标淮认证,获香港质量保证局颁发国际质量管理证书,成为本澳第一所取得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认证的中学,并在二零零三年通过审核取得ISO9001:2000版认证.
该校及圣公会澳门传道地区属下之办学机构,现行幼儿园三年制,小学六年制,初中三年制及高中三年制.近年透过课程改革及教师培训,以提升教学质量,并藉着各项活动的开展,与各地的圣公会机构联系,使学校成为学生通向世界的门户,扩阔视野,增广见识.面向廿一世纪,该校的办学方针是:共建安稳校园,推行卓越教育,培育有全面才干与普世胸襟的青年.
该校乃圣公会澳门传道地区属下之办学机构,创建于一九一九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基督教全级学校,为本澳培育不少优秀的人材。现行小学六年制,初中三年制及高中三年制。
为建立一套完善的品质系统以配合学校发展,已于二零零零年五月起在中学部推行ISO9000品质系统,并藉着各项活动,与各地的圣公会机构联系,让学生扩阔视野,增广见识,使该校成为学生通向世界的门户。
踏入廿一世纪,我们的办学方针是:“宏扬诚毅爱朴,推行卓越教育,培育有全面才干与普世胸襟的青年。”
刘炯朗(1934~),广东番禺人,幼年时期在澳门就学,后因为父亲在台湾担任军职,遂前来台湾就学,并考入当时的台南工学院电机系(成功大学)就读,获工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