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九世

更新时间:2024-09-18 12:10

路易九世(法语:Louis IX,1214年4月25日-1270年8月25日),法兰西王国卡佩王朝第十一位国王(1226年11月8日-1270年8月25日在位)。卡佩王朝第十位国王路易八世与卡斯蒂利亚的布兰卡之子。

人物生平

少年继位

路易生于1214年4月25日,是法兰西王国卡佩王朝第十位国王路易八世与卡斯蒂利亚的布兰卡(Blanche of Castile)之子。

1226年11月8日,路易八世逝世。同日,年仅11岁的路易在兰斯登位加冕,继承了法兰西王位,称路易九世。即位之初,由其母布兰卡太后摄政。路易亲政后,她继续辅政。路易首次率领十字军在东方作战时,她又任摄政。布兰卡精明、能干,对路易的为人、施政,对法国王权的巩固、增强,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削平内乱

在法国,以王权为中心,通过不断扩大王室领地的方式来进行的统一运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斗争过程。封建诸侯把割地称雄看作是他们传统的权利。英国国王在名义上是法国国王的附庸,在法国拥有大片封建领地。路易九世的祖父腓力二世已把英王在法国西部、中部的一些领地并入法国王室领地,但在法国西南部仍有英王的广大领地。路易九世继位时,距离腓力二世去世仅三年。野心未死的法国诸侯和英国国王,看到一个12岁的幼主由一个外籍的38岁的寡后扶翼登台,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攫取权力和扩张领地的机会。

在1226年路易九世加冕时,许多大贵族都不参加。不久,一个反王室的贵族联盟成立,公开的内战开始。1228年,英王亨利三世参与变乱,在布列塔尼登陆。但贵族联盟本身松懈,大贵族各有打算,步调不一。亨利三世因与英国贵族有矛盾,只能以微弱的武装力量在法国活动。路易九世亲自率兵出征。他下令重建昂热(Angers)的城堡,并进逼亨利三世的基地南特。亨利未获任何成果随即引军撤离。

在法国,王权已有一定的威信,中小贵族倾向它,天主教会一般支持它;城市市民更是王权的重要支持力量。1227年,布兰卡和路易九世正在从奥尔良返回巴黎途中,起事的诸侯率军在巴黎以南的科贝尔结集,企图拦劫。巴黎和其他城市市民闻讯组织队伍出城保护。在通往巴黎的大路上,人们成群结队,为国王祈祷,并为效忠国王而准备战斗。参加叛乱的封建主慑于群众声威,不得不引兵后退。1229年,塞纳河和弗兰德尔之间的34个城市宣誓效忠国王。

1234年5月27日,19岁的路易九世与普罗旺斯伯爵雷蒙·贝伦加尔四世(Raymond Berenger IV)的长女、13岁的玛格丽特结婚。28日,玛格丽特加冕为法国王后。

王权的优势在动乱开始后几年已经基本树立。从1240至1243年,只在法国南部还有动乱。南部法国的图卢兹伯爵领地的大部分已于1229年归入王室领地。但天主教会与王室官吏以继续镇压阿尔比派异端为名,无端迫害居民,强占土地,侵凌当地贵族,激起反抗斗争。直到1243年初,南部法国才在王权控制下安定下来。但是,在法国西南的基恩、加斯科涅等大片土地,仍为英国领地。这是胜利的路易九世同失败的亨利三世所订立的和约里决定的。路易对这个和约作了说明:英法两国国王是姻亲(路易之妻玛格丽特的妹妹埃莉诺是亨利三世的王后),他们的子女是“第一表亲”,因此,“在我们之间保持和平是合适的”。

第一次东征

主词条:第七次十字军东征

当大贵族的叛乱被制止以后,法国基本处于和平状态,使路易得以参加对外的侵略战争。为了巩固法国在地中海的阵地,他支持自己的兄弟安茹的查理占领了南意大利和西西里,成为那不勒斯安茹王朝查理一世

由于法国南部城市与北非有着频繁的贸易,他企图通过十字军东征加强法国在北非的势力。在1244年间,“圣地”耶路撒冷与叙利亚重要城市大马士革相继被伊斯兰教徒占领。如果西方国家不立即出兵,东方的基督教王国便会迅速崩溃。此时,移居里昂的教皇英诺森四世在路易的支持下于6月28日至7月17日召开第一次里昂大公会议。会议内容除教皇决定绝罚与自己有矛盾的神圣罗马帝国腓特烈二世外,就是路易宣布将要发起新一轮十字军东征,即第七次十字军东征。这次十字军进攻的矛头指向埃及。

路易花了四年时间来准备参加这次东征。他将摄政权交给母后后,自己率领法国骑士队伍,于1248年8月25日从艾格穆尔特(Aigues-Mortes)携带妻儿启程。他的舰队约有兵船100艘,共载士兵35000人。他打算在埃及登陆,攻占埃及的主要城镇,并以这些城镇交换叙利亚的城市。他的远征军在塞浦路斯过冬,1249年6月在埃及尼罗河口的达米埃塔(Damietta)附近登陆。6月6日攻进达米埃塔城,然后直逼开罗。然而,由于尼罗河涨水,下游交通阻塞,使他耽搁了几个月。

1250年2月8日,路易开始攻占曼苏拉(al-Mansurah)要塞。这时法国远征军已经精疲力竭,王弟罗伯特战死,几千具阵亡者的尸体漂在尼罗河上,那些没有丧命的人又遭到瘟疫的袭击。路易只好下令撤至达米埃塔。随后他本人也染上了疫疾。以逸待劳的埃及军队乘胜追击,在4月7日将路易和法国残军俘获。

经过长期谈判,路易九世在交付大量赎金,并以归还达米埃塔为条件之后获释,在阿卡与王后重新团聚。被释后的路易仍驻留在叙利亚由基督徒掌握的据点里,准备伺机反攻,但并无功效。

开展改革

十字军失败和路易被俘的消息传到法国,在农民中间引起了骚动。1251年,北部农民组织了穷人十字军,他们自称“牧人”,以“解救国王”为名,反对压迫他们的封建主。这支队伍从法国北部发动,进入巴黎,又从巴黎南行到奥尔良和图尔,沿途陆续有穷苦农民加入。他们所到之处,破坏了一些修道院和教堂,杀死了一些神甫和修道士。“牧人十字军”已成为一支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军。法国宫廷、封建主和天主教会联合镇压,“牧人”部分逃散,部分被杀被俘。1252年,摄政太后布兰卡病亡。于是,在1254年,路易从东方回到巴黎。

路易在位期间,法国在司法领域的改革重点是将司法权收归王室法庭所有,规定叛逆、矫诏、铸假币等重要案件均必须经由王室法庭审理。路易禁止司法决斗、血亲复仇等落后的风俗,在王室领地之外实行“国王40日”制度:地方诸侯在遭受侵害后,40日内不得实施报复,必须上诉王室法庭,由国王裁决。与司法改革同时进行的还有币值改革,国王规定王室领地只能流通王室的铸币。这些改革措施将地方贵族的权力更多地收归中央,提高了国王的威信,加强了王权。

路易九世在西方的基督教世界享有很大威望。他开始与身陷内部动乱、被“疯狂议会”架空的英王亨利三世谈判。1259年10月,双方签订了《巴黎条约》,亨利三世同意放弃诺曼底、普瓦图和安茹的领地要求,只保留加斯科尼以及阿奎丹一部分,但为这些领地向法王行效忠礼,承认作为法王封臣的地位。

路易九世对文学艺术非常关心,在他的鼓励下,博韦的樊尚(Vincent of Beauvais)撰写第一部大百科全书《大镜》(Speculum majus)。他在位期间外国学生和学者云集巴黎大学。

病逝北非

主词条:第八次十字军东征

在路易九世统治的后半期,他一直对圣地念念不忘。正逢东地中海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发生了变化,迫使路易做出出兵的决定。大约在1266年夏,路易九世已经开始筹划进行一次新的十字军东征的打算。同年10月,他将此决定秘密通报了教皇克雷芒四世。1267年3月25日,路易在一次高级神职人员和大贵族的集会上宣布了这一决定。在1268年2月9日举行的另一次集会上,他进一步宣布东征将于1270年5月出发。一些人认为,那不勒斯的查理一世企图征服复兴的拜占庭帝国,想要控制西西里海峡两岸以及由东地中海通往西地中海的通道,因而极力鼓动路易将北非的突尼西亚(今突尼斯共和国)定为这次十字军东征的进攻点。但有的历史学者也提出,“可以方便地使用西西里这一点起了作用,……这支十字军既为了拯救和迫使穆斯林改宗,也为了土地征服”。时人将首选的宗教目标从更遥远的东方转移到了突尼西亚。路易和同时代的人一样,都以为突尼斯比埃及近得多,可以用作以后攻击苏丹的陆上基地。因此,他选定突尼西亚作为进攻点。

1270年7月初法国远征军渡地中海,在突尼西亚登陆。在战争初期,法军势如破竹,连连获胜,并占领了迦太基。但是瘟疫再度来袭击,十字军中流行恶性热病和疟疾,而痢疾坏血病的来袭,使路易只剩下一颗牙齿,身体衰弱到连上马都很困难。7月17日,路易率军抵达突尼斯城下。自8月13日起,路易疟疾复发,一病不起,最终于同月25日在营帐内一张行圣灰礼床上驾崩,享年55岁(未满56岁)。据说,在临终前,路易说:“噢,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上帝,您太仁慈了!但愿您保佑居住在这里的人民,但愿他们不会落入敌人之手,不会被迫放弃对您的信仰。”他停顿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我的上帝,我把我的灵魂托付给您。”

路易死后,其遗体被分割成块,然后在葡萄酒和水中煮到骨肉分离,以便于运送。他的遗体被王子腓力带回法国,途经亚平宁半岛及法国的里昂等地,所到之处,人们都聚集并向其遗骸下跪。1271年5月,路易九世的灵柩到达巴黎,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最终长眠于卡佩王朝历代国王的安息之所——圣但尼教堂中。另一位王子查理·德·安茹负责保管路易的肉、心脏和其他内脏。他派人把它们运到了西西里的蒙雷尔修道院。

路易九世死后,人们不等罗马教廷的判决,就认为路易九世是圣人,并向他的陵墓祈祷。1297年8月11日,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正式下令追封路易九世为圣徒。路易是唯一一位被教廷追封为圣徒的法国国王。

为政举措

政治

路易九世的变革举措对法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司法和币值改革是法国在迈向中央集权国家道路上的坚实一步。

卡佩王朝旧制,国王主持的宫廷会议,决定全国军政大事和王室领地的管理。政、军、财、法事务的复杂化,使宫廷会议有必要分组进行工作。在路易在位以前,负责预、决算和审核王室领地的收入与支出的审计院,已从宫廷会议中分化出来。路易改进了审计院,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任用熟悉王家权利、财务的专职人员负责工作,最后的预、决算和重大财务,则由国王亲自掌握、裁决。

路易的司法改革,是有历史意义的。巴黎高等法院(即巴力门)在路易时开始从宫廷会议中分化,成为全法最高的上诉法院。它的权力范围,不仅统辖全部王室领地,也受理王室领地以外法王附庸诸侯领地内的申诉案件。此前,宫廷会议已有派遣成员到王室领地各区巡回审判的制度;现在,巡回审判制仍按期进行,但已有了固定的、经常的司法机构。在巴黎高等法院经常处理司法工作和审判案件的,主要是一些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办事认真负责的非贵族出身的法律家。从前那些不顾法律依据、不重视必要证据,仅凭封建主和王家官员意图而判案的情况,逐步得到纠正。对于在某些情况下允许用决斗来解决司法纠纷的旧俗,路易明令禁止。王室权力进一步增强。法院征收的诉讼费用和罚金,又为王室增加了收入。

路易认为,国王应该是全国的最高审判官,主持司法审判,是他神圣的职责。他曾在巴黎附近芳森的大橡树下、在他的王家花园内,同他的顾问们一起审判案件。他认识到,法律的制订和执行,是提高王权、加强统治、维护国内安定和秩序的重要手段。在王室领地内,路易颁布法令禁止封建私斗;在他的附庸诸侯领地内,他主张实行“国王四十日”,即在40天内,只许宣战,不许交锋;受到挑战的贵族可在这期间向国王提出申诉,由国王裁决。在1258年,他下令禁止“一切私斗,一切纵火事件,一切扰乱农作的骚动”。

路易时期的地方行政机构,基本沿袭腓力二世以来的旧制。原有王室领地的地方长官称总管(巴伊),辖总管区;新归入王室领地的南方一带,由国王派总督(塞内沙尔)统治,辖总督区。总管、总督以下,尚有次一级的地方官。不少地方长官利用权力,以无偿的征用、强制劳役、侵占财产、强课惯例以外的罚款,剥削当地居民。

北方一带的总管,一般从当地贵族中选任。而南方的总督,是国王从北方的贵族中选任的;他们把总督辖区当作征服地区看待,贪婪放肆,专横武断,激起当地包括贵族在内的居民的怨愤与反抗。13世纪40年代初南部法国的动乱,与总督的暴政是分不开的。但路易也接受各地居民的申诉,当时某些申诉文件还保留迄令。为了改进地方行政,路易设置按察使。按察使代表国王到各地听取臣民的申诉,调查官纪民情;他赋有全权,处理了一些违法乱纪、贪赃枉法的官吏。1247年后,路易每年皆派按察使出巡。

经济

路易在经济上一项卓有成效的措施,是货币改革。他发行了一种质量较好的货币,并使它成为王室领地内的法定货币。在王室领地内,禁止私铸货币;在王室领地外法王附庸诸侯的领地上,王家货币亦得流通。事实上,在全法兰西,其他货币都逐渐被淘汰。王家货币的流行,有力地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深受市民欢迎。国王通过王家货币的广泛流行,控制了全法经济,增加了王室的收益。在路易在位时期,招募、训练雇佣军,组织两次十字军远征,修建教堂、修道院,举办慈善事业等,开支不可谓小;而财政情况,基本良好,收入超过支出。

路易在位44年中,除了登位初期16年封建主的叛乱和1251年的“牧人”起义外,在法国国内和国境上,基本上是和平的。因此,在13世纪后半期至14世纪初年,法国经历了经济繁荣的时期。呢绒、丝织、亚麻布、葡萄酒等各种手工业,城市和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广泛地发展起来。13世纪的香槟市集,盛极一时;巴黎在13世纪中叶已有100种以上的行业,14世纪初的巴黎手工行业约有350种,巴黎居民约有10万人。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有粮食和其他原料可以出卖,城乡之间的经济交往,逐趋活跃。17世纪德意志学者塞缪尔·普芬道夫说路易九世时代法国有“两千万男子”。

军事

军队如同法院,是国王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路易九世除了保有向贵族、市民征集武装的权力外,还组织了一支支付军饷、自由应征的雇佣军。雇佣军中,有骑兵、弓箭手等战士,也有警卫、警察人员。

路易九世的虔诚也表现他对十字军东征的狂热上。他参加了第七次和第八次十字军东征,成为十字军东征史的尾段。前一次从1248年延续到1250年,年轻气盛的路易以倾国之力出击,攻击阿尤布王朝统治下的埃及。但在占领了达米埃塔港之后,就遇上瘟疫袭击,元气大伤,最终被阿尤布军俘获,交纳了80万金币的罚金后才获释。后一次从1269年到1270年,路易不顾国内大多数贵族的反对,带领6000骑士和3万步兵进攻突尼斯。开始时势如破竹,但他病死于诡异多变的北非沙漠中。

宗教

在路易的观念里,他的内政,如同他的对外政策,都应该符合基督教的信念。在他看来,国王代表上帝治理国家,是引导他的臣民往天国的方向走的指导人。关于路易虔信基督教的事迹的记载很多。他早做弥撒,夜对孩子进行宗教教育,常读《圣经》,做祈祷;他喜听人布道,也乐对左右人士讲道;他的顾问中不少是高级教士、僧侣,他同他们讨论神学,也讨论政治。在生活上,他自我克制,朴素节欲;对宗教事业和活动,却慷慨解囊。他建立了一些教堂和修道院,也在巴黎创建了医院和盲人院。他赈济灾民,布施贫民,曾为穷人洗脚,甚至为麻疯病人洗创痛。

基督教徒把他描述为一位慈祥、公正、爱和平的国王。而正是这位被天主教会尊为“圣徒”的国王,对所谓异端和渎神者,主张严刑酷罚以至烧杀处决。在信仰上,他根本不主张宽容,也不知道宽容。教皇为镇压异端而发起的、以残酷横暴著名的宗教裁判所,得到路易和他的母后的全力支持,自1233年以后在全法普遍建立。王室为宗教裁判所提供经费,提供武装警卫。国王的官吏,按照宗教裁判所的判决,为之执法处决、没收财产。被没收的大宗财产,丰富了路易的国库。在国王附庸诸侯的领地里,也笼罩着宗教恐怖。13世纪30年代末,在香槟曾一次烧死异端183人;在图卢兹,宗教迫害长期继续,1249年在埃井附近就一次烧死已表示悔改的阿尔比派80人。

13世纪的西欧,是封建制度的全盛时期,也是天主教教会权势登峰造极的时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君权与教权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矛盾。路易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国王,对罗马教皇始终保持他的独立性;同时,他的对内、对外政策又处处体现“教会教条就是政治信条”的中世纪西欧的特征。在政权与教权的关系上,当路易在位时期,基本上是协调的。这种协调,固然有利于路易政权的稳定,但主要是路易时期法国王权增强、国王威信提高的产物和表现。

文艺

路易鼓励文学、艺术发展,对巴黎大学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在他的时代,外国留学生云集巴黎。巴黎出现的大量哥特式建筑是他的时代繁荣的见证。路易赞助艺术,使哥德式艺术及哥德建筑获得很大的创新与改革。他宫廷的艺术风格通过巴黎美术大师的作品,以及王室联姻传播到欧洲各地,法国的艺术与建筑被整个欧洲仰慕与模仿。路易在巴黎的个人附属礼拜堂Sainte-Chapelle的样式也多次被他的后裔所模仿。路易的作品Morgan Bible,是中世纪的绘画杰作。

外交

早在少年时代,就曾御驾亲征击败过英王亨利三世精心策划的入侵,后来同亨利三世签订《巴黎条约》,互相交换领地,亨利三世作为封臣对路易九世行臣服礼。后来又同西班牙的阿拉贡国王海梅一世签订《科尔贝条约》,基本上奠定了两国以比利牛斯山为界的局面。

总的来说,路易九世在欧洲基督教国家中实行睦邻政策,不主动挑起战争,以公正和宽大为原则处理彼此的争端,使他的时代成为中世纪西欧地区少有的橄榄枝飘舞的时代,这也是他获得很高声誉的原因之一。

1244年,来自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军队彻底击败了巴勒斯坦的基督徒,这使得路易感到威胁。对于埃及的穆斯林,他采取了围堵策略,希望通过入侵埃及来尽可能长久地将封堵住穆斯林军队,让中东的基督徒有时间重整军备,使之强大到不再需要欧洲西部的增援即可进行自卫。

13世纪40年代,蒙古帝国发动的西征影响了路易的国际视野。对来自蒙古的威胁,路易采取了外交解决方案,他企图让蒙古大汗改宗基督教,为此派去许多使节,携带丰厚的礼品觐见蒙古大汗。但在第一次出使(1249年)时适逢贵由汗逝世,摄政的海迷失后只视法王的礼物为贡品,对使团颇为傲慢;第二次(1253年)所派方济各会会士卢布鲁克等相继会见了钦察汗国大汗拔都及蒙古大汗蒙哥,蒙哥还以蒙古文回致路易国书(卢布鲁克回国后,用拉丁文写了出使报告《东方行纪》,成为了解13世纪蒙古的纪实文献)。但路易所命的两次出使,都没有达到改宗的目的。这使得路易最终放弃了与蒙古人结盟的企图。

1262年,伊利汗国大汗旭烈兀在致路易的一封信中明确地表达了与其结盟的意愿。旭烈兀希望双方共同对付穆斯林,并答应听凭基督教徒占领耶路撒冷和各圣地,但基督教徒必须承认蒙古人的宗主身份。这一次沟通也因为彼此的猜疑而告吹。

历史评价

法国

路易九世统治时期,法兰西王国的政治及经济称霸欧洲,被称作“圣路易的黄金世纪(golden century of Saint Louis)”。法国国王在欧洲的国王及统治者当中被视为“同辈中年纪最长者(primus inter pares)”。他统率欧洲最大的军队、治理欧洲最富有的国家,当时法国是欧洲艺术及知识的中心,他被认为是La Sorbonne(按:可能是指巴黎索邦大学)的创始人。在很多方面,路易九世建立了“基督教国家”,也在其依然在生的时候建立了自己的神圣、公正的声望,路易在许多场合都被选为仲裁者。(on many occasions he was chosen as an arbiter in the quarrels opposing the rulers of Europe.)史学家认为“他是这世界上从未见过的完美怪物”。

一部正统的历史文献将法国的路易誉为“当时最有骑士风度的人,一位理想的中世纪国王……他统治下的法国是中世纪法国的黄金时代”。另一位学者认为,路易“为法兰西迄今都显得模糊的身份认同感和使命感注人了实质性的内容……”。

13世纪法国的历史学家、《圣路易史》作者儒安维尔说:“在我的一生之中,从未听到他说任何人的坏话。”

法国学者弗拉·萨利姆贝内描述路易九世“纤瘦修长,有天使般的脸颊,充满慈悲的面容”。

法国“新史学派”代表人物雅克·勒高夫在《圣路易》一书中分别称路易九世为“独一无二的理想国王”,“是神圣的国王、身怀魔力的国王和圣徒国王”,是“受苦的国王,基督国王”。

其他国家

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总结路易的统治时期,给出了如下评价:“世世代代皆追念其王朝为法兰西的黄金时代,并惊叹难以测度的上帝为何不再将像他那样的人赐给他们。他是个基督徒国王。”

美国学者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将路易与时代稍晚的马里帝国统治者曼萨·穆萨相比较,评价说:法国的路易九世几乎是他的同时代人,其人在中世纪基督教王权的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同样代表着一座巅峰。……路易可能是中世纪法国最受尊崇的一位君主。然而,如果他被认为是“理想的君主”,那完全是因为他能够有效地将宗教上的虔敬(他于1298年被追认为一名圣徒)与实用的政治手段综合起来,这些政治手段加强了法国的君权。如同曼萨·穆萨一样,他既是个优秀的统治者,又是个虔诚的人。与那位非洲统治者不同的是,路易九世几乎是法国最后一名维持——哪怕是佯装维持——圣徒形象的君主。

美国学者托马斯·克劳威尔《图说古今帝王》:法兰西国王路易九世最大的愿望是成为模范的基督教君王。因他在虔诚的信仰、参加十字军东征、执法公正等许多方面取得成绩,他算是成功了――以至于他被奉为中世纪法国乃至欧洲君主中的楷模。

中国历史学家何炳松称赞他“为法国君主中之最英明者”。

中国历史学者胡玉堂在《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中评价:路易为法国王权的提高,法国统一事业的发展,是起了作用的。路易和布兰奇(卡)在封建战争中的胜利,行政、司法、货币、军事等方面的改革,都对法国的王权与统一作出了贡献。在封建分裂的法国,统一与王权每前进一步,都是一种进步。因为以王权为中心的统一,为相对的和平、安定局面的保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创造了政治前提。

轶事典故

虔诚信仰

路易九世在位的前10年由太后布兰卡摄政。在他的早期教育中,布兰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母亲的引导下,从小开始,基督教精神已经成为路易思维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后来的行为充分显示了这一点。路易喜爱新成立的圣芳济修会及多米尼加修会,毫不吝惜的捐赠他们,最后自己也无法自拔地成为芳济修会的僧侣。每天做两次弥撒,按时于上午9时,中午12时,下午3时,黄昏6时,晚间9时背诵祷告文,就寝前念50遍《圣母经》,午夜起身参加神父在教堂举行之晨祷。他在耶稣降临节与封斋期戒绝房事。大部分的臣民嘲笑他虔敬的行为,并称他为“路易弟兄”。一个大胆的妇人告诉他:“要另外一个人代替你当国王也许会好些,因为你只是芳济修会与多米尼加修会的王……你竟是法兰西的国王,真是件不合情理的事。他们不驱逐你真是个大奇迹。”路易回答:“你说的对……我不配做国王,假如这能使我主喜悦,另外一人可以代替我的位置,他会更知道如何治理王国。”

路易每次做完祢撒之后,会坐在樊尚森林中接受国民的申诉,并亲自审理案件。有时,他还效法耶稣给门徒洗脚,而亲自给济贫院的盲人洗脚。他自己掏钱或利用公款建立医院、救济院、招待所、盲人院及赎身妓女的住所,每次视察时,每天总要供给120个穷人的饭,其中3人可以和他一同进餐。他还服侍过麻风病人吃饭。

但路易九世的虔诚也给法兰西带来过损害,他严禁异教的流传,设立火刑场和异端裁判所;对待犹太人尤其苛刻,烧毁他们的经书,强迫他们带犹太人的标志等。路易的财富也因没收异教徒的财物而大为增加。

夫妻关系

1234年路易九世与普罗旺斯的玛格丽特结婚,玛格丽特是一位拥有黑色长发和一双令人观之可亲眼睛的美貌贵女。路易与玛格丽特的关系十分和睦。据玛格丽特在法国的忏悔神甫威廉的记载,在一些寒冷的夜晚,玛格丽特会依偎在路易的肩上。玛格丽特与她的妹妹英格兰王后埃莉诺的关系很好,因此在一段时间内,英法两国的关系亦十分融洽。二人一共生有11个孩子。

人际关系

(表格主要参考资料)

艺术形象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曾为他专门撰写了《圣路易》一书。

后世纪念

1297年起,每年的8月25日被定为“圣路易节”。

路易九世死后,一部分骨骼葬于法国巴黎的圣但尼大教堂,肉、心脏和其他内脏葬于西西里王国帕莱姆附近的蒙雷尔修道院。但当路易于1297年被封为圣人后,他那已成为圣骨的遗骸又被从墓里挖掘出来,你争我夺:

他的头骨被运到圣沙佩勒。皇帝和孔皮埃涅埃斯高里耶山谷的兄弟们各分得一块指关节骨;巴黎的教授们和百合修女院院长分到一块肩骨;剩下的圣骨仍留在圣德尼。

1392年又瓜分了一次圣骨:

教皇克莱芒七世分得一根肋骨;贝里公爵分得一块圣骨;“无所畏惧”的让分到一块;一块圣骨由圣德尼的高级教士分享。

剩下的圣骨盛放在一只新的圣骨匣里,法国大革命时期(1793年)被扔进了公共墓穴。法国诗人马勒布(1555-1628)曾发出感叹:“住茅屋的穷人受国王法令的约束,而把守罗浮宫门的卫士却不护卫国王。”

法国凡尔赛圣路易大教堂、 Basilica of St. Louis、King of France in St.Louis、Missouri、the Cathedral-Basilica of St. Louis in St. Louis、Missouri、及法国圣路易皇家Order(1693–1790 and 1814–30) were also created after the king、 纽奥良的圣路易大教堂也是以这位国君来命名。

位于法国南部海岸的艾格莫尔特城是路易九世下令修建的。1270年,路易九世正是从该港率军进行最后一次远征。到他死后,腓力三世最终将城市建成。艾格莫尔特城成为法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中世纪城镇之一。

许多巴西的葡萄牙文地名叫做São Luís也是以圣路易来命名的。 突尼西亚以Sidi Bou Said来称这位法国天主教国王。突尼西亚的传说,路易九世与一位柏柏公主相恋,路易九世将自己的名字改成Abou Said ibn Khalef ibn Yahia Ettamini el Beji(绰号是Sidi Bou Said),突尼西亚西岸的奇特小镇便以此命名。根据这个传说,路易九世后来成为伊斯兰的圣人。这个故事的根据虽然不可靠。此外,法国阿尔萨斯Saint-Louis,美国的密苏里州、魁北克圣路易湖、加利福尼亚州Mission San Luis Rey de Francia以及塞内加尔的Saint-Louis du Sénégal等地都以这位国王的命字来命名。

刻有路易九世肖像的浮雕悬挂在美国众议院中,成为其陈列的众多历史立法者之一。路易的形象也被描绘在美国最高法院法庭北墙上的楣板上。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