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世界

更新时间:2024-07-03 20:56

《地下世界》是美国作家唐·德里罗所著的长篇小说,该作品通过一只棒球(在一个重要赛事的终局使比分实现大逆转)几易其主的历程,将几个家庭的故事编制成美国战后五十年的世俗生活史;并且以一系列通常隐蔽于官方历史之下的主题:“黑帮打手、街痞、城市浪人、涂鸦艺术家、连环杀人狂、地下情、各地下非法交易、垃圾和废料生意”等,作为这些普通家庭故事的背景,提供一个深度剖析美国社会肌理的切片。

内容简介

《地下世界》以1951年全美棒球赛开始,当冠军诞生,人们正拼抢那只致胜棒球时,却传来苏联第二次核试验成功的消息。人类将抛弃的废物深埋地下,希望摆脱它们。但这些废物——从纸屑到核废料——却构成了一个“地下世界”,它在暗中积累、扩张,进而吞噬着现实世界的生活。人类社会日益被潜滋暗长的“地下世界”所掌控,于是,棒球化成了地球,而在“地下”攥紧地球的黑手也就意味着人类在造就“地下世界”时,为自己造下的宿命。

主要人物是兄弟俩,哥哥尼克·谢从少年杀人犯变成废物处理超级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弟弟马特·谢则从一个少年国际象棋天才变成核武器研究专家。该小说中,两条叙事线从相反方向迎头发展然后相互穿插行进。一条是奥克斯·马丁为了糊口,偷了儿子视如珍宝的棒球穿梭于纽约的寒夜寻求买主。偷球卖球整个过程不过一个夜晚几个小时,按照传统时间顺序铺开,但这条叙事线却迂回交叉在另一条覆盖了几乎整个冷战时期近半个世纪的叙事线里:主人公尼克·谢的追忆逝水年华,这条线是倒叙,从尼克·谢岁一直回溯到他少年时父亲离奇暴死。这一正一反、一短一长、一辅一主两条线,串起来的是冷战、核军备竞赛、联邦调查局阴谋、越南战争、军工体公司国家(的横行霸道、民间反文的抗争、苏联解体、消费主义盛行、垃圾包围反攻人类文明等等重大事件。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

创作背景

《地下世界》的创作,缘于1951年10月4日的《纽约时报》。那期杂志封面的左边是关于汤姆森的本垒打;右边是前苏联原子弹试验的报道。《地下世界》的“前言”再现了1951年10月3日在纽约保罗体育场进行的巨人队与道奇队之间那场传奇般的棒球赛,其中鲍比·汤姆森的一个本垒打在最后时刻使得巨人队反败为胜,击溃劲敌道奇队,荣膺全国联赛冠军。对于德里罗而言,这一天之重要并不仅仅是因为汤姆森那“轰动世界的本垒打”,更由于在同一天,前苏联爆炸了第二颗原子弹。并非无意,德里罗特别指出,“1951年10月3日”,“苏联在自己国内的某个隐秘地点进行了原子弹试验,是一个炸弹,一种武器,而不是在家庭供暖设备方面的和平的原子能应用”。在解说员拉斯·霍吉斯宣布“巨人队获得胜利”之前,一个新的时代,冷战的时代就秘密地宣布了它的到来。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那场球赛相比,那个将会在未来近半个世纪影响美国甚至世界的原子弹,并不那么重要,“1951年10月3日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汤姆森那英雄般的本垒打,而不是因为苏联那灾难性的核爆炸”。棒球之于美国民众,显然比原子弹更加重要,因为核武器激发的是人们对未来的不安和焦虑,而棒球却能够带领民众回归到一个完美的过去,缓解核武器威胁的恐慌。棒球是集体美国身份的象征。棒球是一项“美国”的运动,同宪法和法律一样,于美国整体的历史生活至关重要。

《地下世界》讲述20世纪后50年的美国故事。德里罗以摄像机般极富画面感的语言,捕捉现代社会的荒诞和痛楚,探寻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历史的真实力量。

人物介绍

尼克·谢

哥哥尼克·谢,尼克·谢是道奇队的球迷,他是垃圾处理公司的职员,日常工作是到全国各地垃圾填埋场查看垃圾处理情况,以及到世界各地的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研究所参观和切磋垃圾处理经验。他从少年杀人犯变成废物处理超级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马特·谢

弟弟马特·谢,从一个少年国际象棋天才变成核武器研究专家。他在从事核弹研发的秘密基地工作。他见证了核试验所造成的污染和辐射对住在核试验场的下风位置的人们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人类所造就的“超真实”环境已经蔓延全球

《地下世界》中的物体系世界在真正意义和程度上成为一个“物的星球”。这是主人公尼克·谢到俄国独联体出差时所观察到的:资本烧毁文化之中存在的细微差别。资本推动了外国投资、全球市场、企业收购,跨国传媒形成的信息流,电子货币带来抑制性影响,性活动被网络空间化,非现金,由计算机保障安全性的性交易。即使欲望倾向于专门化,变得顺滑,私密,汇合起来的市场力量却形成一种实时资本。这种资本以光速运行,划过地平线,形成某种更深层的同一性,刨除带有特殊性的个别事物,给一切事物带来影响,从建筑到休闲时间,一直到人们吃饭、睡觉和做梦的方式。

该小说中,人类自己所造之物对人类世界的反攻和占领,揭示了后现代现实的一个极大讽剌现象。所谓丰裕社会取之不竭的物,在德里罗笔下并没有给人带来喜乐幸福,充斥世间层层包围着人的物,既没有令人心灵善美平和,也没有使得人际间关系融洽亲睦,更没有令社会权力结构趋于公正平等。相反,处在物中的人们从内到外都经历着更为无望和可怕的异化。而且,物自身的发展模式和规律反过来控制人的生命计划。

《地下世界》则试图说明,超真实世界成为后现代人的后现代异己本质。过度消费没有使得人类自古以来的资源和权力配置结构得到改善,在某种程度还加大了不平等。一些人仍在中世纪的生活水平上,而另一些人则拥有私人飞机、开始花钱进行太空旅游。这种荒唐的差距随着技术发展和“生产”的进步变得史无前例。道德和伦理上的滞后甚至退步与人类科技和生活方式的长足发展本身,造成一个令人无法接受的反差。更加令人不安的是消费意识形态对人和社会行为的控制以及无度的消费造成的生态破坏。

消费社会中的消费品的构成是极为复杂的。纯物质消费地位不再那么重要,所谓精神消费一一娱乐、信息、文化等消费所占比重飙升。后一范畴的消费比起物质产品的消费更具有成瘾性和麻醉性,更加使人没有能力或者意愿去思考消费社会下面那个可怕的地下世界,也就更容易被带入和困于一个超真实世界中。

在《地下世界》中,堆得越来越高的垃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则是由被“培养”出来的消费者过度消费而产生出来的后果,是潜在的核危机对人的精神生态的伤害。为了抵制来自不同阵营的另一方的军事威胁,研制核武器成了美苏两国冷战时期的特征。“全球所有危险中,核战争显然是潜在的最直接和最可怕的危险。核废料的无法处理给生态环境带来潜在的灭顶之灾;而更加严重的是,对于核武器的后果的恐惧则长期笼罩在人们的心头,给人们的精神生态带来了危机。

德里罗在《地下世界》小说中将垃圾、棒球和核串联在一起,呈现出后现代美国自然与社会环境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可怖图景。

在这部小说的“序幕”里,作者用了54页的篇幅描绘了1951年10月3日巨人队和道奇队在纽约扬基球场进行比赛的情景。当巨人队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转败为胜,博比·汤姆森的神奇一击打出的本垒打使得巨人队获得冠军的时候,传来了苏联第二颗核弹发射成功的消息。就这样,作为美国文化象征的棒球比赛和作为美苏两国冷战象征的核弹发射产生了关联。

黑人男孩科特尔·马丁在观看球赛的现场抢到了那个最后获胜的打向观众的棒球,他带回位于哈莱姆的家中,这引出了哈莱姆生活状况的线索;而那只带回去的棒球被其父亲卖掉之后,对于这只球的追踪所引发的故事则是第二条线索;另有一条线索是由苏联核弹发射成功而引发的核废料处理问题,从而将故事又引向了垃圾处理工程师尼克·谢那里。这三条线索奇特地相互交织,将象征美国文化的棒球,象征美苏冷战政治的核威胁,象征全球生态污染的垃圾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并在相互交织的张力中呈现出自然和社会生态危机中人类的生存困境。

对于核废料等危险垃圾的处理,竟然促成了商品社会的一个产业链的形成:由军事工业、从事原子弹设计的实验室以及海运行业提供“最危险的废物”,尼克·谢所在的垃圾处理公司负责收集并从中得到中介费,最后哈萨克斯坦的一处偏远的试验场由柴卡公司实施销毁并收取费用。德里罗对于这样的商业运作的描写,其实是对人类对于身处的危机的漠视、对于自然生态的无限破坏、对于高科技的错误利用、以及对于财富的无限攫取的揭露和批判。

同时,作者在《地下世界》小说中,还通过肯尼迪在演讲中充满信心地表示自己国家在核竞赛中“一定会赢”,讽刺美国从国家层面上对核武器的提倡;通过描写俄国把核试验放在古巴,美国把核实验弹除了投到自己的沙漠地带,更多地投到其他弱小国家,批判这种把危机转嫁到其他国家的违反生态正义的做法。该小说还通过尼克·谢的弟弟马特·谢把人们并不了解但却谈之色变的核危害展现在读者面前。马特·谢见证了核试验所造成的污染和辐射对住在核试验场的下风位置的人们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有的人患上多发性骨髓瘤,有的肾功能衰竭,有的人某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身高矮了三英寸。”还有更骇人听闻的情形:不时有婴儿生下来便畸形。一个本来健康的女人准备洗头发,结果头发一碰就落。她一分钟之前还是满头黑发,转眼之间便完全秃顶了。有的人得了腺癌,满身都是《旧约》中提到的皮下大脓肿,还有斑点和疹子,咳嗽之后大量吐血,捂着嘴巴的两手流淌鲜血,那是放射物引起的。

《地下世界》小说,对于核废料处理的商业运作、核比武的提倡、核污染的转嫁的揭示,处处显示出核危机的严重性,将美国社会垃圾、棒球和核污染下的人生呈现出来。德里罗对后现代自然、政治和文化等环境生态危机的揭示,表达了他对身处危机中的人类生存的关切。

在《地下世界》里所展现的是现实主义的悲剧;在故事中,人类的环境和精神如同罹患大病,危机四伏。德里罗描写了尼克·谢一家来到沙漠旅游参观时的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他们看到了一座古老建筑。工作人员说,目前这个建筑和整个定居点都已被遗弃,人们尚未找到确切的原因。而尼克·谢立即想到可能的说辞:“原因是垃圾,他们自己制造的垃圾越来越多,把他们包围起来,他们失去了生活和呼吸的空间。”而作为对照,作者在写到尼克·谢的弟弟马特·谢旅游时就将垃圾收入自己的带中随身带走。这是在暗示读者随时做一个保护环境的有心人。

德里罗在《地下世界》作品中呈现了后现代自然与社会环境生态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人的精神生态危机。他试图通过作品揭示危机和预示灾难;并在对导致危机的思想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进行批判的同时,提醒人类达到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德里罗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将希望寄托在人类的执着信仰和神奇的力量之上。表达了作者回归原初的“荒野”,回归纯净的精神家园的渴望。

艺术特色

情节设计

《地下世界》借用新闻小说的手法进行情节设计。在《地下世界》序幕“死亡的胜利”一章,从1951年10月3日,美国棒球大联盟道奇队和巨人队争夺年度冠军的那场比赛开始。在巨人队比分落后,道奇队即将夺冠的时刻,巨人队汤姆森神奇地击出一记本垒打,导致巨人队反败为胜。《地下世界》的故事主线便从这记本垒打开始,那颗掉入观众席的棒球,成为《地下世界》小说的主要道具,毋宁说,棒球正是《地下世界》的主角。因为这次胜利,棒球具有非凡的意义,也具有不菲的身价,从此便多次易手,变换主人。由这颗棒球被交换、传承的顺序,引出一个个人物彼此交叉又各有走向的命运轨迹。

《地下世界》小说具有一个新颖的形式,比如主人公不是人而是一件核心道具,其实这只是他的借力,通过该形式,作者立即回到传统小说对具体人物命运的叙述。

棒球一开始由混入球场的黑人小子考特拾得,邻座的白人想从考特手中要走棒球,使尽伎俩,甚至倚赖身份差别,即倚赖黑人与白人、购票进入与无票混入进行压迫。考特并不让步,比尔便一直追着考特索要,当考特拿着棒球进入黑人社区,才意识到棒球真正属于自己。通过这个简单的情节设计,德里罗便对美国社会黑人白人二元对立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剖析,棒球赛场仪式性的、狂欢的气氛暂时消弭了彼此的对立,但一旦将焦点聚集于具体两个人,这种对立便一点一点被放大,映射出美国社会无法回避的一种现实情境。

那颗棒球并没有被考特长时间拥有,其父曼克斯迫于生计,很快将棒球以低廉的价格贩卖。棒球辗转多人之手,最终以34500美元的天价落入尼克·谢之手。和考特、比尔不同的是,尼克·谢并非巨人队球迷,他一直都是道奇队最忠实的拥趸,1951年那场球道奇队失利后,他感到“自己的内心已经死了”,但又认为那颗棒球是“他一生中一定要拥有的”,所以不惜天价获得。面对到手的棒球,尼克·谢却又觉得当年那场球结束以后,这颗棒球像征的意义其实已消逝。在某些人眼里它象征巨人队的胜利而价值不菲,但换一个角度,它承载了道奇队蒙羞受辱的失败,又没法为其定价,尼克·谢意识到自己收藏的只是一件历史遗留的垃圾。

小说结构

《地下世界》小说的结构别出心裁,以不按规则出牌的后现代特征挑战读者对“花样阅读”的接受能力。它的序幕是20世纪50年代,尾声是90年代,但主体的六个部分则是从90年代写到50年代,就像一正一反两个反扣半环。中间还将一个黑人的故事分三次插入其间。全书八百多页,全由短小精悍、简洁圆满的故事情节组成,就像由德里罗监制的一场大型电视直播。每个分场景都安排一个摄影机,画面在不同的场景中来回切换。

该作品的情节有镜头感,但是有些章节既没有写出人名,也没有时间点,只是两个人在那里无头无尾地聊天,聊他们两人(和他们的熟人)才清楚的事实。

《地下世界》不仅指被官方历史忽略的普通人生活,也指所有社会事件之间存在的极隐蔽甚至潜伏很多年的联系。少年尼克·谢开枪误杀自己的搭档乔治,这一匪夷所思的偶然事件,却是之前所有事件促成的必然结果。尼克·谢开枪是因为要模仿乔治给他讲的几个戴着丝袜面具的抢劫犯,而他之所以模仿那些抢劫犯,是因为他想起不久前与自己断绝来往的情妇克拉拉,克拉拉与他断绝了来往,与他曾套着她的丝袜与她玩笑有关。唐·德里罗的创作才华和社会洞察力体现在这里。

尼克·谢因“模仿”而误杀同伴。他隐蔽地暗示出人们总是通过“模仿”与社会产生隐蔽的互动关系。人类因相互模仿而使善与恶在世界上扩张。模仿既可使社会变好,也能使社会堕落,它是一种很难控制的力量。大众传媒虽不能在此起到主导作用,很多时候却不自觉地为恶行推波助澜。德里罗对大众传媒抱着务实的批判态度,并以自己对社会深刻剖析的作品,纠正了那些在大众中传播的虚假、肤浅、死板的文化观念。

词语隐喻

垃圾:垃圾可以成为认识人、人类的重要方式,并借主人公之口说“垃圾比一个活人向你展示更多情况”。不惜代价得来的棒球却被认为是垃圾,以及对尼克垃圾分析师生活的展示,构成《地下世界》最重要的隐喻系统。

作者的的写作,正是对碎片状态的复制与还原。作者呈现出来的无深度性、卑琐性叙事腔调,其实也暗含了“碎片”与“垃圾”某一程度上具有同构性的认定。以此观照尼克·谢垃圾分析师的身份,其实也与德里罗自身作家身份形成某种对应,尼克·谢正是德里罗在作品中的“替身”——垃圾分析师,为作家提供隐蔽的发声角度,《地下世界》作品,因此也具有了“元叙述”的特质。

那颗棒球,虽然阐发为“美国精神”的象征,但德里罗明确写出它离开了球场和具体的赛事就会变得无意义。

垃圾是人类生活留下的痕迹,其中包含了与人相关的诸多信息。尼克·谢终身从事对垃圾的研究,他认为对垃圾的研究是了解生活现实和生存真相的一条捷径。垃圾分析师与作家具有同构性,而德里罗的创作,明显已背离后现代主义作家为解构而解构,主动放弃深度性探求,向碎片化生活本身妥协的创作理念。德里罗的创作旨在揭示生活隐秘的真相,试图对当下世界进行整体、精确的言说。

作品评价

《地下世界》就是一部后现代的《战争与和平》。

——孔亚雷(中国作家)

《地下世界》被誉为“美国20世纪后半期的史诗”。

——西安晚报

作者简介

唐·德里罗(Don DeLillo),1936年出生于纽约市意大利移民聚集区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学毕业之后,他到福特汉姆大学学习文学、哲学、神学和历史学,为写作积 累了广博的知识,也使他的小说呈现出开阔的视野。1958年,唐·德里罗开始文学写作。

代表作品有:《名字》(1982)、《白噪音》(1985)、《天秤星座》(1988)、《地下世界》(1997)、《大都会》(2003)、《欧米伽点》(2010)、《天使埃斯梅拉达:九个故事》(201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