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7 02:39
1950年前的日本,权倾朝野的天王对一位高丽的画师十分专崇,但不喜欢他只以痛苦为题材,但高傲的画师坚守一个原则,就是只绘画现实景象──正是日本人民充满痛苦的生活。一日,天王看中了他美丽的女儿,并禁锢了她来要胁画师。女儿是他最疼爱的人,画师会否仍然坚守原则?
故事发生在平安时代,统治者堀川大公(中村锦之助 饰)骄奢淫逸,世间民不聊生,老百姓煎熬在水深火热中。老年画师良秀(仲代达矢饰)孤高倨傲性情乖张,他有一独女(内藤洋子 饰)年方十五,生得花容玉貌,不幸被堀川大公掳入宫闱。
堀川大公敕命良秀画一扇“地狱变”屏风,而一向只能画亲眼所见之物的良秀为了画出火焰地狱的景象,请求堀川大公焚烧一辆槟榔毛车让他写生。大公应允,可令良秀魂飞魄散地是,槟榔毛车中竟锁着自己的女儿……
参考资料
在屈指可数的芥川文学电影中,丰田四郎1969年执导的《地狱变》显得最难能可贵。因为,丰田四郎不是黑泽明那种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强烈的作者电影人,不会使芥川的艺风和思想面目全非。也就是说,导演的锋芒不会掩盖掉芥川的锋芒。
被认为有保守倾向的丰田四郎一向对把文学名著搬上银幕乐此不疲,他改编名家名篇的电影作品像森鸥外《雁》、有岛武郎《一个女人》、谷崎润一郎《猫与庄造和两个女人》、志贺直哉《暗夜行路》、永井荷风《墨东绮谭》等,真是屈指难数。而他之所以挑战《地狱变》,不能不提先前对川端康成《雪国》的改编。川端描写《雪国》的结局,写到美丽的叶子姑娘在火灾中殉难--斜着落下来的两三根木头,打在叶子的脸上,燃烧起来。叶子紧闭着那双迷人的美丽眼睛,突出下巴颏儿,伸长了脖颈。火光在她那张惨白的脸上摇曳着。岛村看在眼里,忽然忆起自己在火车上初逢叶子时,车窗外山野的灯火映在叶子脸上时的情景,心房又扑扑地跳动起来……当丰田四郎把这一切化成具象展现在大银幕时,恐怕他自己也被这破坏性的异样之美感染了。在芥川《地狱变》中,这种美学方程式得到了延续。
芥川龙之介作为一个博杂家,《地狱变》不单同于谷崎文学、三岛文学美学方面的追求,它也具有人文思想等多方位的追求。芥川龙之介说:“人生,远比地狱更像地狱。”他藉由主人公良秀之口(良秀扬言:“我一向只能画亲眼所见之物。”他所画的“地狱”景象,全都脱胎自人间)道明了这层寓意。
芥川一向善于利用历史故事做伪装。在《地狱变》中,他苦心孤诣地模仿堀川大公手下一个侍者的口吻来讲故事,从他的立场出发故意颠倒黑白曲解客观事实--把堀川大公美化成一代圣人形象,而把良秀描述为一个倔犟自傲的、违反人伦五常的自作孽的卑窭小人,无疑起到了反讽效果。这皆是时代背景造就。大正年间的日本,当时芥川的小说仅因描写一个好色的天皇把女子驮在背上便无法付梓,又岂敢明目张胆地鞭笞统治阶层呢?
丰田四郎50多年后的电影版,显然不再有这样的避讳。他脸谱化地处理了故事中的人物,把堀川大公直接塑造成无恶不作的坏蛋,对原作稍做改动--把槟榔毛车中的嫔妃换成堀川大公本尊,结局中坠入阿鼻地狱的不是画师良秀,而是堀川大公。原作开头写到一位老人被堀川大公的牛撞伤,却双手合十喃喃地说:被大公的牛撞伤,是多么大的荣幸啊。丰田四郎的改动,则是老人血迹斑斑当场毙命于樱花树下的凛冽影像。直接把乱世刻画成人间地狱的图景。同样地,同期沟口健二对森鸥外《山椒大夫》的改编,也是由含蓄到直接的明显转变,可见昭和年代电影创作的言论尺度。
与芥川其它作品相似,《地狱变》仍是他一贯神经质似的充满怀疑色彩的不可知论哲学观的投影,其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元素,譬如堀川大公是否当真垂涎良秀女儿美色、良秀女儿是否真跟他人有染等等。丰田四郎没有像黑泽明改编《罗生门》那样把芥川揣度客观事物多种可能的“神经衰弱”哲学放大化处理,而是截断了情节发展的多种线索可能。
此外,丰田四郎为影片丰富了一些枝叶。良秀去尸骸堆中写生,看到老妪“光顾”死尸尔后被人攻击,良秀徒弟被逐出师门后做强盗的迟疑不决等插曲,出自《罗生门》。
在结局中,良秀自决后的冤魂带着怨恨去向堀川大公索命,使大公精神深受刺激,终在“地狱变”屏风前跌下了阿鼻地狱。这个灵感创意大概来自丰田四郎于本片之前执导的《四谷怪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