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0 20:09
地瓜羊羹是一道以地瓜为主料,明矾、奶油等为辅料制作的菜品,属于羊羹的一种。
地瓜(去皮)700g、明矾一茶匙、水5杯、白砂糖120g、盐少量、奶油20g(置室温下软化)、抹茶粉2小匙、热开水2小匙、小红豆罐头一罐(取用30粒)、22.5cm×14cm×4cm模型一个。
(1) 地瓜去皮,放在明矾水(5杯水加1小匙明矾)里浸1小时后,清洗一下、蒸软,乘热捣碎,再加入糖、盐、奶油,搅拌均匀后,平均分成两份分开放。
(2) 抹茶粉与热开水混合均匀,加入(1)一半的量调匀,备用。
(3)模型中铺上保鲜膜,放入另一半(1)的量,用手压平,小红豆稍微用开水冲一下撒在上面,再铺上(2) 压平。
(4)为防止干燥,盖上薄膜,放入冰箱冷藏1~2小时,即可切片食用。
最早的羊羹是用羊肉来熬制的羹,冷却成冻以佐餐。其后随禅宗传至日本,由于僧人不食肉,于是便用红豆与面粉或者葛粉混合后蒸制,故羊羹在日本慢慢演化成为一种以豆类制成的果冻状食品。其后随着茶道的发展,羊羹逐渐成为一道著名的茶点。
羊羹一词,在中国古籍中便有记载。《战国策》之《中山策》中有句“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八的毛脩之列传有句“脩之尝为羊羹、以尝虏尚书。尚书以为绝味、献之于焘。焘大喜、以脩之为太官令”。前句说的是中山国君飨宴名士,到场的司马子期未分享到羊羹,遂怒走投楚,并说服楚王伐中山以至中山国亡,留下了“杯羹亡国”故事;后句说的是南北朝时东晋将领毛脩之先后被夏国和北魏所俘,他曾做羊羹献给北魏的尚书,尚书觉得味道鲜美又转献给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焘大喜,封毛脩之为掌管百官膳食之官。
“杯羹亡国”和毛脩之献羊羹而升官,均体现羊羹的味美。尽管有后人对“杯羹亡国”及“楚灭中山”质疑,但起码整理编辑《战国策》的刘向所处的前汉就有羊羹一物一词是不会错的。再往后,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有“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句,更往后,清代袁枚《随园食单》里“取熟羊肉斩小块,如骰子大。鸡汤煨,加笋丁、香蕈丁、山药丁同煨”。煨出的羊羹已高档的连今人也不认识了,倒是觉得西北的羊肉汤更亲切。
今人当然吃不到战国羊羹,但可从字面分析出它是很浓很香的羊肉汤,它冷却后会成羊肉冻。圆尔给承天寺带来了羊羹的制法,但禅寺的和尚们是吃斋念佛的人,再说日本本无羊,仅有820年新罗国献上七只羊、903年唐人献上羊和鹅,1805年输入羊只由唐人饲养且失败、直到1817年方饲养成功的记录,就是说圆尔那时代在日本是找不到羊的。于是圆尔及禅僧们便留下羊羹那荤食的名字,将材料改成了煮熟的赤豆或豆沙加葛根粉,蒸制成的半固体状的赤豆羹——羊羹。
这种镰仓时代至室町时代随着禅宗传入引进日本的羊羹,过了三四个世纪,葛根粉的凝固作用被新发现的吸水性很强、营养更丰富的琼脂(亦有洋菜、菜燕等称呼,日称寒天)代替,这样,不需要蒸制了,羊羹变成了今日的成块状的“练羊羹”。而加入少量的琼脂炼成的羊羹虽也成块状,但它较软,便叫成了“水羊羹”。
周作人于1957年发表的《羊肝饼》文中写道:“有一件东西,是本国出产的,被运往外国四五百年之久,又运回来了,却换了别一个面貌了。这在一切东西都是如此,但在吃食有偏好的事物,尤其显著,如有名茶点的‘羊羹’,便是最好的一例。”
那“被运往外国四五百年之久”的年月,正是加入了琼脂的“练羊羹”出现的年月,正值日本的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年)。中国茶传入日本久矣,日人更尊带回茶种的留学僧人荣西为日本茶祖,荣西早于前述的承天寺年,在博多创立了日本第一座禅宗寺院圣福寺,是他推出“禅茶一味”而形成了日本禅宗的风格。日本茶道早有各种流派,而茶道的确立是以千休利完成“侘茶”为标志的,茶道的确立也正在安土桃山时代。在茶会上饮茶总要佐以点心的,练羊羹水羊羹似为配合茶道的确立而出现,羊羹变成了茶道的茶果子之一。
安土桃山之后的江户时代(1603——1867年),是个少征战的和平时代,那时代重教育,虽重农轻商但也是经济商业化的时代,羊羹也在那时代得到发展并普及到百姓家。琉球生产的砂糖通过萨摩藩进入日本本土,也进入各种果子中,加了砂糖的羊羹成了“砂糖羊羹”,所以今日羊羹多是很甜的。原本加小豆豆沙的羊羹,从江户时代到近年,加入或替换多种材料,出现了栗羊羹、茶羊羹、柿羊羹、梅羊羹、柚羊羹、苹果羊羹、百合羊羹、胡麻(芝麻)羊羹、芋(马铃薯)羊羹、紫薯羊羹、昆布羊羹、盐羊羹……当然还有各家羊羹老铺自己创意出的名字,比如“千里之风”、“夜梅”“瑞衣”“侍”……种类名目多多。
周作人写羊羹的文章的题目叫《羊肝饼》,那羊肝饼也是日本人考据推断出来的。到了近代,日人也对羊羹字面会意出的羊肉汤怎么会变成硬或微硬的光溜溜的块状产生了疑问,作家芥川龙之介就曾在答谢师从于他的后辈赠送羊羹的信中插了句幽默的话,说写下羊羹两字不由觉得羊羹里长出毛来。但他之前的人还是做了番考据的,他们从中国的《荆楚岁时记》《金门岁节记》等书中摘出了“洛阳人家重阳作羊肝饼”“洛阳人家重阳做迎凉脯、羊肝饼”,而结论出羊羹是小豆和砂糖或米与黑砂糖蒸制出来的东西,在江户中期出的百科事典《和汉三才图会》中附图的解说为“羊肝饼俗为羊羹”。
日本有着加工精制、色美味甜的羊羹,除了认真敬业外,是因有着许多多则五百余年少则百余年,传了十几或更多代的世代相传的作羊羹的老铺。
练羊羹的发祥地和歌山老铺“骏河屋”有五百五十年历史,历史中还派生出京都、大阪等多处“骏河屋”字号。有“千里之风”、“夜梅”等名牌羊羹的出自京都、现总店在东京赤坂的“虎屋”有四百八十多年历史,已传至第十七代。本社设在东京的“盐濑总本家”源自林净因在奈良开的“盐濑馒头”店,历史已有六百六十年了。“虎屋”和“盐濑总本家”有个共同之处,即产品都是羊羹和馒头两种。而同样很有名制作羊羹的佐贺县小城市的“村冈总本铺”、兼营羊羹的名古屋“松和屋老铺”等数十家羊羹老铺也都有百多年的历史了。
日本有许多作家对羊羹有过描述。夏目漱石在他小说《草枕》有一段文字出了它的美色,引旅日作家李长声的译文记下:
“……但那表面滑润、致密而且半透明地承受光线的状态怎么看都是个艺术品。尤其是炼制的,青葱葱,有如碧玉与滑石的杂种,看着很舒心。何止于此,青翠的炼制羊羹放在青瓷盘子上,好象刚从青瓷里面长出来,光滑细润,不禁想伸手摸一摸。西洋糕点给人以这般快感的一样也没有。”
写有长篇小说《细雪》的唯美派大师谷崎润一郎则引夏目那段写羊羹的文字,将羊羹评成了“冥想的果子”,将羊羹的质感纳入他的荫翳之美(谷崎有随笔集《荫翳礼赞》)。歌人、作家、教育家与谢野晶子本是大阪府和果子老铺“骏和屋”家的女儿,她在著作中曾写道“我是在果子屋,边用竹皮包羊羹边养育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