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2 23:36
从地面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武器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反应时间短、作战空域大、制导精度和杀伤概率高等特点。
20世纪40年代初,高空轰炸机对各国构成极大威胁,高射炮不能对其实施有效打击。德国、美国、英国等国的防空武器专家提出利用雷达引导可控飞行器的构想,形成了地空导弹的基本设想。德国是最早研制地空导弹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试制了“龙胆草”“莱茵女儿”“蝴蝶”和“瀑布”等地空导弹,但未投入使用便战败投降。战后,美国、苏联、英国等国在德国技术的基础上,各自独立地进行了地空导弹武器的研制工作。50年代,美国、苏联、英国和瑞士等国先后研制并装备了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如美国研制的“波马克”“奈基”2,英国研制的“警犬”“雷鸟”,苏联研制的SA-1、SA-2,瑞士研制的“奥利康”等。这一时期装备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称为第一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共同特点是:以高空轰炸机、侦察机为主要作战对象,着眼于导弹的高空、远程射击能力;一个武器系统只能射击一个目标;多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体制;主发动机为液体火箭发动机,助推器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设备复杂庞大,导弹笨重,可靠性差,使用维护复杂;采用固定或半固定发射,机动性差,抗干扰性能差。
60年代,各种机动性强、低空性能好、电子干扰能力强的飞机大量投入使用,第一代地空导弹的有效性受到挑战。如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飞机采用低空进入和反导弹机动相结合,成功地避开了埃及SA-2地空导弹的攻击,使得埃及发射的300余枚SA-2地空导弹均无战果。在越南战争中,美军采用不断改进的电子干扰措施,使SA-2地空导弹的射击效果逐年降低。由此,各国竞相研制新型的对付低空目标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包括苏联研制的SA-6、SA-8,英国研制的“长剑”,法国研制的“响尾蛇”,联邦德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罗兰特”,美国研制的“小檞树”等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与第一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相比,第二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具有低空性能好、导弹机动能力强、制导精度较高、自动化程度高、反应时间短、抗干扰性能较强,可用多个射击单元同时射击多目标的特点。有些型号的导弹采用主动、半主动雷达寻的或红外寻的制导,具有不同程度的“发射后不管”能力。
70年代及以后的历次局部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对抗的强度大幅度提高,尤其是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隐身与反隐身等多种电子对抗手段迅速发展,第一、第二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已很难适应作战需求。相控阵、脉冲压缩、脉冲多普勒等新体制雷达和高性能固体推进发动机以及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为新型地空导弹研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准备。70年代,美、苏先后研制出第三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型号有美国研制的“爱国者”和苏联研制的C-300。与第二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相比,第三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具有全天候、大空域和攻击多个目标的作战能力;初步具备反巡航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能力;采用TVM制导,制导精度高,电子对抗能力强;采用单级高能固体火箭发动机、一体化筒弹结构,速度快、射程远、维护使用简便;系统机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反应时间短。21世纪初,发展中的第四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如“爱国者”PAC-3型和C-400,射程更远,射高更高,机动性更强,制导精度更高,并能充分利用C4I系统提供的信息,提高反导能力。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自问世至21世纪初,已有10多个国家研制成百余种型号。
各国对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分类方法和标准不尽相同。通常,按射高分为高空(大于15千米)、中空(6~15千米)、低空(小于6千米)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按射程,分为远程(大于100千米)、中程(20~100千米)、近程(小于20千米)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按同时攻击的目标数量,分为单通道和多通道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按地面机动性,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机动式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其中机动式又分为牵引式、自行式和便携式。随着地空导弹装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武器系统分类方法和标准还将出现新的变化。
①地空导弹。从地面发射,毁伤空中目标的导弹。主要由弹体、发动机、战斗部、引信、制导与控制设备等组成。弹体是弹上各种装置的承力结构体,常用强度高、质量轻的材料制成,并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外形,以满足战术技术指标要求的飞行性能和机动性能。②地空导弹目标搜索跟踪系统。用于搜索、发现、识别和跟踪空中目标,向武器系统的其他设备传递空中目标信息。通常由搜索发现、识别和跟踪等设备组成。搜索发现设备多为专用雷达,有些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采用光学或光电探测设备;识别设备用于确定目标属性,通常包括敌我识别和目标类型识别设备;目标跟踪设备将所获得的空情进行分析处理后,为制导设备提供目标信息,供指挥员定下决心、实施射击指挥。③地空导弹制导系统。通过对导弹姿态的控制,实现对导弹质心运动的导引,把导弹引向目标。包括地面制导设备和弹上制导设备。工作时,制导系统连续测定目标和导弹的运动参数,按一定的导引规律确定导弹飞行路线,形成修正导弹弹道的指令,将修正指令与弹体姿态信息综合放大,形成控制信号,驱动舵机改变弹体飞行姿态,控制导弹飞向目标。④地空导弹发射系统。用于装退、支撑和发射导弹。主要由发射装置和发射控制设备组成。发射装置多为机动式,也有固定和半固定式。发射方式有倾斜发射和垂直发射。发射控制设备用于控制导弹发射前的检查、瞄准和发射导弹。⑤地空导弹指挥控制系统。及时、准确地对获取的空中目标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形成具有预测性和结论性的信息,对各组成部分进行作战指挥和火力控制。⑥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供电设备。保障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工作所需电能。⑦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技术保障设备。用于武器系统各组成部分装配、储存、运输、安装和检查测试及维修。通常包括准备和检查导弹的地面设备和起吊、运输、修理等特种车辆,以及各种模拟训练设备。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战斗性能通常是指在对方以不同的空袭密度、使用电子压制、实施机动和其他对抗手段的条件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战斗准备状态的转换能力,以及毁伤不同航向、距离、高度和速度范围目标的能力。用杀伤空域、杀伤概率、系统反应时间、射击周期、机动性以及全天候和电子对抗能力等综合指标表示。
战斗过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搜索、发现、识别和跟踪目标;发射、截获和制导导弹飞向目标;导弹与目标遭遇时起爆战斗部毁伤目标;观察射击效果。如无线电指令制导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战斗过程是,目标指示雷达对空搜索、发现、识别目标,经空情分析处理,通过指挥控制中心传输给制导雷达;制导雷达捕捉目标并转为跟踪状态,连续测定目标运动参数并输入计算机;同时发射装置根据目标数据及本身的跟踪规律,将导弹指向所需方向,待目标进入发射区后发射导弹;导弹发射后,制导雷达截获导弹并转为跟踪状态,连续测定目标和导弹的相对运动参数,按优选的导引方法产生制导指令,并通过指令发射设备送到弹上;弹上制导装置将接收到的指令与自身感受到的弹体姿态信息综合放大,形成控制信号,驱动舵面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在导弹接近目标区域时,地面制导系统适时发出引信工作指令;当目标处于战斗部有效杀伤范围时,引信起爆战斗部。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将向空天一体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反战术导弹(包括空地导弹、反辐射导弹、巡航导弹等)将发展更有效的预警系统,解决雷达远程探测、识别问题,实现直接碰撞毁伤的高精度探测与高精度控制;反隐身、抗干扰能力将大为增强,反隐身措施主要在空间域和频率域展开,抗干扰采用综合抗干扰技术、自适应抗干扰技术、最佳抗干扰信息处理技术等;进一步提高抗饱和攻击能力,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实现“发射后不管”,一个火力单元能同时对付多个目标或多种不同类型目标。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