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4 12:29
地震群测群防是指群众参与的对地震的监测和预防,就是到处设立观测点,发动群众力量,有效防范。 这个方法在唐山大地震之前测出了。群测群防在上世纪80年代遭遇挫折,被认为“不切实际地夸大土仪器、土手段和群测群防的作用,其结果造成了地震队伍思想的混乱,既不能通过实践提高群众队伍的科学性,又影响了专业队伍作用的发挥”。具有中国特色的“群测群防”地震预报工作已趋于减弱、消失,这是地震预报工作的很大损失。2009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提出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
内涵和定义
一位群测群防员的九年坚守
大兴区地震局加强了对本区内学校、医院等重大生命线工程的安全评价工作。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还将举办为期一周的系列活动,集中向大兴区居民宣传防震减灾知识。
群测群防员王剑老师骑着一辆红色的摩托赶到了。在过去一年,王剑一天两次一个人穿过整座废弃的校园,来到偏处于废园深处的观测站。这已是他持续观测的第九年。将近一年不见,王剑的生活似乎有所改善。
“地震探测室”的设备有了更新
汶川地震发生后,刘根深的监测更加仔细。这位64岁的老人一天三次来到学校的监测室观察。作为一项探索,他还在2007年11月到2008年11月的一年间,做了三级以上的地震的预测实验。
在过去的一年里,“地震探测室”设备又有了更新,新购进两台电脑、一个扫描仪,还购买了一台UPS,作为仪器的后备电源,它可以在断电状态持续供电48小时。有一次,电业中学停电了,“地震探测室”的仪器观测并没有因此中断信号。
2003年8月,地震研究者孙威向电业中学捐赠了他研制的第一台SW地震仪。刘根深说,SW地震仪在电业中学得到使用,也使地震专业部门知道了这种仪器,中国地震局系统已有多家单位使用SW地震仪。
“土仪器”又摆了出来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评价说,采育中学和电业中学这两处群测群防点,“反映了有别于西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防震减灾途径”。
1966年邢台地震后,群众自发组织起来,以“土仪器”、“土设备”预报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后,许多专业部门也参与其中,成为群测群防的一部分,使用的也都是“土仪器”、“土设备” 。
唐山地震后,中国科学院号召各研究所把实验室能观测地震前兆的仪器拿出来。当时高建国所在的物理研究所有83 人参加地震工作,其中从1976年至1983年,他们在北京密云、昌平的山洞里,利用激光锁相应变仪观测岩石伸缩,精度是10的负八次方,比中国地震局最好的仪器精度高一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