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3 14:12
三峡大坝坝址曾进行过长时期的比较和研究,1979年经选坝会议综合研究比较,选定三斗坪坝址,可行性研究报告肯定了这一坝址,初步设计经复核仍选用此坝址。三斗坪坝址位于湖北宜昌三斗坪镇,下游距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约40公里。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6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500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约5.3亿吨。
坝址选择
坝址区河谷宽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有中堡岛顺江分布,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坝轴线高程185米处的宽度约2250米,左、右岸临江最高山脊高程分另别为263米和243米。枢纽建筑物基础岩石为坚硬完整的前震旦纪闪云斜长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坝区地壳稳定,经国家有关部门多次鉴定,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三峡工程大坝的坝址选在三斗坪,是经过大量地质勘探,在两个坝区、15个坝段、数十个坝轴线中,历时24年,由专家充分论证后才选定的。
从三峡出口南津关起,向上游延伸至石牌止,长13千米,从中选择了5个坝段,统称为南津关石灰岩坝区;从莲沱起,沿江而上至美人沱止,长25千米,从中选择了10个坝段,统称为美人沱花岗岩坝区。对15个坝段进行勘察研究,经初步筛选,选择南津关坝区的南津关坝段和美人沱坝区的三斗坪坝段作为坝区比较的代表性坝段进行深入地质勘察。历时三年,完成了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大、小比例尺的地质测绘,约53000米钻探,大量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试验研究工作。
通过深入的地质勘察显示,石灰岩坝区地质有严重的缺陷:河谷狭窄,覆盖层较厚;岩层倾向下游,缓倾角断层较发育,且构造岩软弱;岩溶发育,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而花岗岩坝区河谷开阔,覆盖层一般不超过10米;基岩完整坚硬;断裂构造虽较发育,但构造岩经重结晶作用胶结良好。不论地形、地质、枢纽建筑物布置和施工条件,花岗岩坝区明显优于石灰岩坝区。因此于1959年选定了美人沱花岗岩坝区。花岗岩坝区的10个坝段,构造背景、岩性条件基本相似,地质条件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河谷地貌和岩石表面风化深度两个方面。10个坝段大体分为两种类型,经比较,一类选择了中等宽河谷的太平溪坝段为代表,另一类选择了宽河谷的三斗坪坝段为代表;前者适合于布置地下厂房,工程防护条件较好;后者适合于布置坝后式厂房,施工场地开阔;两坝段均具备兴建混凝土高坝的地质条件。至坝址选定时,两坝段仅钻探工作量一项,分别达3万米和5.3万米。三斗坪坝段又有6条坝轴线进行比较,上a、上b,中a、中b,下a、下b。综合比较后,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推荐上a坝轴线。经多次全国性的专家会议讨论,最后在1979年的选坝会议上,选定三斗坪上a坝轴线作为三峡工程拦江大坝的坝址。
隧洞及地下洞室开挖的新奥法创始人,国际著名的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学——奥地利的缪勒教授,在1986年5月查勘了三斗坪坝址后,赞叹地说:“这真是一个好坝址,三峡坝址是上帝赐给中国人的一个好坝址。”凡是到三斗坪坝址查勘过的国内外工程地质专家也都称赞说:“三峡坝址是一个难得的好坝址。”原因如下:
第一,风光如画的三峡江段,上起奉节白帝城、下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2千米。从工程地质学角度看,只有庙河至莲沱,长31千米,为火成岩——闪云斜长花岗岩(以下简称花岗岩),三斗坪坝址就位于这一江段,是适于建设混凝土高坝的坝址。往上游看,上游的白帝城至庙河,长141千米,为变质岩、砂岩、石灰岩;下游的莲沱至南津关,长20千米,为岩溶发育的石灰岩,均很难选出好的坝址。如果再放大到南津关到重庆,长658千米,也只有这31千米是地壳深处喷发出来的花岗岩(白帝城至重庆大面积分布着砂岩和泥岩)。
第二,坝址的花岗岩,岩性均一,岩体完整,力学强度高,饱和抗压强度达100兆帕,相当于一万米的水柱压力;坝址区有两组断层(地质学上也叫断裂构造),规模均不大,倾角多在60°以上,且胶结良好。这也是很难得的,因为国内外高坝坝址中,大多都有1条或数条规模较大的断层,而且断层之间大多夹有破碎带甚至像硬粘泥一样的泥化夹层。
第三,岩体透水性微弱,单位吸水量一般小于0.01升/分·米·米,即在1分钟内、1米水头下、1米孔段长度范围内的透水量一般小于0.01升。这在国内外的高坝坝址中也是很少见的。大多是虽然总体上透水性微弱,但局部地段透水性较强,需要进行特别的防渗处理。
第四,坝址位于前震旦纪多期岩浆活动形成的结晶基底的黄陵背斜核部。从区域地质背景及新构造运动特征分析,黄陵结晶基底区无活动性断裂及孕育中强震的发震构造,是一个稳定性较高的刚性地块。以坝址为中心,半径320千米范围内近2000年历史记载证明,区内地震水平不高,强度小,频度低,属典型弱震环境。国家地震部门多次鉴定,1987年再次复核,并经国家地震局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核准,均将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定为Ⅵ度,十分难得。
但是,三斗坪坝址也不是就没有缺点。由于坝址处属潮湿多雨的亚热带气候,漫长的暴露历史以及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使花岗岩形成了较厚的表层风化层,即常说的风化壳。例如一级阶地的风化壳厚度达20米左右,两岸山脊的风化壳厚度达30米,增加了剥离至新鲜花岗岩的工作量。总之,三峡大坝三斗坪坝址以上的优越条件,几乎集中了国内外高坝坝址所有的优点,这在国内外是很少见的,是一个难得的好坝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