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2:01
瑞典海洋物理学V.W.埃克曼于1905年提出了描写边界层内风矢随高度变化的一种模式分布,按此模式风向随高度增大而向右转(北半球),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不同高度的风矢末端的连线为一螺线,即为埃克曼螺线。
在摩擦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既受摩擦力随高度变化的影响,又受气压梯度力随高度变化的影响。假若各高度上的气压梯度力都相同,由于摩擦力随高度不断减小,其风速将随高度增高逐渐增大,风向随高度增高不断向右偏转(北半球),到摩擦层顶部风速接近于地转风,风向与等压线相平行。
根据理论计算和实测资料,可以得到北半球摩擦层中在不考虑气压梯度力随高度改变时,风随高度变化的图像(如图1)。图中V1、V2、V3⋯代表自地面起各高度的风向、风速矢量,接连各风矢量终点的平滑曲线,称为埃克曼螺线(Ekman spiral),是风速矢端迹图。
瑞典海洋物理学V.W.埃克曼于1905年提出了描写边界层内风矢随高度变化的一种模式分布,按此模式风向随高度增大而向右转(北半球),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不同高度的风矢末端的连线为一螺线。他提出的经典解法,给出了埃克曼层风速随高度分布方程的分析解,并且根据分析解画出了埃克曼螺线。
如图 2所示,不同的的地转风速下,地转风速ug越大,整个边界层风速各分量越大。埃克曼螺线是一种理想的风廓线,实际大气要复杂一些,实测结果表明,上部摩擦层中的风分布基本上符合埃克曼螺线。
在埃克曼层中,实际风矢的铅直分布是很复杂的。一般单次实测的结果和埃克曼螺线不尽一致,只有多次实测资料的平均结果才和埃克曼螺线的模式相近。 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较多,例如:风场和温度场在水平方向不均匀时,地转风将随高度变化;在不同的高度,湍流交换系数K不是常数。为此,对K 随高度的变化、地转风随高度变化的影响等进行了许多研究,改善了埃克曼的结果,但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实际上,气压梯度力随高度也在改变,因而摩擦层中风的变化并不完全符合上述规律,需要根据热成风原理,用矢量合成方法进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