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武拉

更新时间:2024-05-06 15:28

埃武拉是一座历史古城,始建于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当时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长期为罗马军队驻地。尚能看到的罗马时期的古迹有罗马神庙、温泉浴池、罗马城墙遗址以及唐娜·依萨贝尔拱门。罗马帝国灭亡后,埃武拉曾先后被西哥特人和摩尔人占领,其间城市规模开始扩大,建筑风格体现出哥特式和阿拉伯特色。

城市概况

葡萄牙南部城镇,埃武拉区首府。位于萨杜河上游丘陵谷地,西北距里斯本113公里。人口2.4万。农产品集散地。工业以铸铁、软木加工、纺织为主。铁路枢纽。有大学(建于1559年)、罗马式教堂。博物馆藏有罗马时代文物和艺术品。

198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 (II) (IV)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0 届会议报告

这座可追溯到罗马时期的宫殿城市,在15世纪作为葡萄牙的王宫时,就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16到18世纪期间,这里粉刷为白色的房屋就装上了经过修饰的金属阳台。葡萄牙的建筑作品对巴西的建筑风格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埃武拉位于三条河流的交汇处。是葡萄牙的内地城市,距里斯本以东100公里,所处地势高于周围的平原地带。

武拉修建于公元纪年之始,历史上埃武拉是宗教和文化中心,现为阿伦特霍省的首府和重要城市。

城市布局

放射状城市

十六世纪就已形成规则的城市规划设计沿山丘顶部放射状发展。

在古老的不规则布局的城市中心,一些城市广场延伸至其中的规划轴线的起始点,把建筑组成整体。在这些轴线之间是由狭窄街道组成的道路网,大多数的街道为直线,从一个建筑群体以不同的方向伸向另一个建筑群体。三个连续的城防系统(罗马时期、中世纪以及沃邦式)护卫着城市。在四周有花园围绕的砖墙和砖墙残迹之间,具倾斜屋顶的低矮白粉房屋形成了统一的建筑整体,铸铁和花砖使这一特点更为突出。

许多曼奴埃尔式宫殿和修道院(在一些地方用花岗岩修建)的建造时期可追溯到公元十五世纪。然而,到了十六世纪就已能见到诸如早在1537年修建的水渠以及大量喷泉等大规模建筑及城市规划了。埃武拉是里斯本遭受1755年地震毁坏后葡萄牙黄金时代城市的典范。单单埃武拉的城市景观就能使我们理解葡萄牙建筑风格在巴伊亚州萨尔多瓦(198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等巴西一些地区的影响。

历史渊源

简介

埃武拉是罗马统治时期的重要城市

兴衰史

反讽,仿佛是埃武拉这座古城的基调。 走进埃武拉,各时期的建筑风格雕琢了埃武拉的繁华过去。罗马人的智慧、哥特的壮观、摩尔风格的华丽对照阿连特茹这个地区的贫乏。

盛夏时节,更是凸现这个地区干燥的气候。高温加上水源短缺,使得大片的土地只能有限生产,结果这个地区的经济能力变得力不从心。

这座城市早在罗马人到来之前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文明程度。之后的发展与繁华更是让埃武拉成为不同族群争夺的目标。一直受到历史眷顾的埃武拉在十九世纪之后,便走入了衰败,从此被历史遗忘在阿连特茹地区里。然而,正因为被遗忘,埃武拉的历史遗迹还得以保存完好。

时间的巨轮碾过了其他城市,埃武拉仍沉睡在旧世界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衰败”反而“拯救”了埃武拉。1986年,埃武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中。

美丽的死亡

真正使艾武拉声名远扬的却是它人骨教堂。艾武拉的人骨教堂的全名叫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前后历时三十年于1510年建成,当时是作为皇族的祈祷堂,因此正门上方用大理石雕有葡萄牙王徽。这是一座哥特式,曼努埃尔式和巴洛克式各种风格的完满结合,教堂的西厅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骨教堂。 这座十六世纪的建筑内收揽了一座骷髅小教堂(CapeladosOssos)作为死亡的纪念品,教堂内从墙壁到柱子都由人骨叠筑而成。昏黄的灯光打在墙壁上,尽是整齐排列的人骨或头颅。

小教堂汇集了五千具人骨,有效地“处理”了坟场有限空间的难题。由于当时的坟场不足,僧人便把不同教堂以及修道院的人骨作为点缀品。除了具有实用目的,僧人也兼顾美化的作用,结合了人骨的构造以及特色而“设计”教堂的室内效果。僧人还利用了头颅点缀柱子与天花板之间的衔接处。埃武拉人处理人骨的务实态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走出小教堂,回到现实世界中。不管人体或历史事件,放在宇宙的时间线上来看,都只是一瞬间之久而已。

走进埃武拉,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给埃武拉的繁华过去打了历史的印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