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3 13:17
《埋忧集》是清代文言短篇传奇小说集,又名《珠村谈怪》,十卷,续集两卷,题“戍上红雪山庄外史著”,成书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
其内容广泛,或以爱国思想为主,如《陈忠愍公死难事》叙道光二十一年四月闽省水师提督陈化成抗击英军入侵事,《瞿式耜》叙南明大臣瞿式耜从容就义事,《秦桧为猪》叙南宋奸臣秦桧转生为猪事;或揭露当权者之残暴、贪婪、腐败,《剥皮》《挖眼》等篇,仅从标题即可想见其残暴程度;或讽刺生活中的丑角,《程光奎》叙科举贿赂,《名医》叙庸医杀人,《可师》叙僧侣玷污佛法,《薛见扬》叙渔色无赖,《金镜》叙世态炎凉;其他如《李白成》《武松墓》《毛文龙传辨》之记野史佚闻,《地震》《异蛇》之记自然界奇闻,《潘生传》《惠娘》之写男女情事,足见其丰富性。部分小说属于改作或辑录性质,如卷七《贾义士》,文末交代:“此事予得之《愈遇集》所书,略加删润录之。其间自‘及成婚’以下一段,余特为之补书云。”《愈遇集》为清代孙燮所著。卷九《草庵和尚》,朱翊清云:“此传,余于己丑岁从《易安斋文钞》中录出。原本笔意生动,而结构稍宽,叙次亦稍冗,因为增删数句。”
《埋忧集》的创作动因,据朱翊清的自序中可以看出因作者贫困潦倒,且屡试不中,因双亲过世,遂绝意进取,然作者觉得,科举考试,是贫寒学子唯一能改变命运、走向成功的途径,取得功名便成了封建士子唯一的人生目标。科考的竞争尤为激烈,而能够考取功名的人毕竟是少数,作者屡屡失意于考场,直到须发皓然才绝意进取,这种遭遇和蒲松龄十分相似。作者朱翊清著《埋忧集》为达到的目的是“以志吾恨”。据《埋忧集》作者自序,此书当成于道光癸巳至乙巳年间(1833—1845)。
绮琴
《绮琴》中美丽的女主人公绮琴不嫌弃韩生家贫,以汉玉拱璧相赠,愿与韩生结为伉俪,不料韩生却中途反悔,迎娶了他人,绮琴得知后斥铅华之不御,却水糁不餐,镇日卧倦,后自沉而死。绮琴对于爱情的渴望是勇敢而热烈的,当她的母亲听说韩生家贫,考虑到女儿的幸福,显得很犹豫的时候,绮琴为了打消母亲的顾虑,自是早作晏息,凡烹饪补纫之事,辄手自拮据不倦,绮琴想通过她这样的方式来传达给母亲一个信息,那就是她能适应贫困的生活,并且能够去操持这样的生活。绮琴对待爱情极其真诚,当她决定要嫁给韩生的时候,为了表明她的决心,她私自把所佩戴的汉玉拱壁,托妪求工匠琢双风于上,送与韩生。就是这样一个单纯美好的少女对于爱情的渴望,却得到了这么重大的打击,甚至舍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兰姐
《潘生传》中的女主人公苏家兰姐,对于爱情的追求更加地大胆,当她与潘生彼此有意于对方之时,她主动许生相聚以夜,生夜晚至女所,见院门半掩,窗中金钮莹然,女子摊书痴坐于几上等待着潘生的到来,潘生迫不及待想与兰姐狎昵,兰姐却正色拒绝,要求潘生与她共同盟誓才愿以身相许,女曰:“薄命之人,如风前孤燕,漂泊无依。昨自瞻仪宇,知非久居下者。倘蒙眷注,愿缔白头,但须俟老母终天,然后可议。若日始乱之,终弃之,则逐水之桃花,妾不忍为此态也。”苏家兰姐对待爱情真诚热烈,但同时她不愿只与生结为露水夫妻,她希望自己的爱情能有一个可靠的归宿,这体现了她难得的冷静和智慧。但当潘生最终辜负了她的时候,她开始感到绝望,后半年抑郁成疾,不久便死了,在临死前一二再地大呼:“此仇必报”,后潘生夜逢女鬼,惊吓过度,不久便卒。对于潘生的负心,兰姐的选择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强烈地反击,她对待爱情是真诚和热烈的,当她的梦想不能成为现实的时候,她选择了复仇,她的反击亦是强烈的,突显了她觉醒的女性意识。
吴烈女
《吴烈女》叙述乌程陆家兜李氏之童养媳,因其夫家贫糊口于楚,吴烈女独与孀姑同居,一无赖垂涎于她的美色,俟其沐浴之时,排闼而入,蹲踞捉其足,吴烈女誓死不从,无赖遂以手掩其口,一手举白金相示,吴烈女依然无动于衷,并且徒然张口齿其臂,血流盆中。且日:“我为女子而见辱如此,事虽未成,宁有活理。”吴烈女坚守着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要求,认为这样的事情发生,自己虽未受到伤害,但也会给自己和夫家的名誉造成损伤,所以她坚持宁有活理。
惠娘
《惠娘》中的惠娘是一个遵守妇道、智慧、坚贞的女子。她看到某生的沮丧,宽慰他说:“以君才华,岂长贫贱者?”她表达爱意的方式是委婉隐蔽的,生与其母对弈时,她侧坐观之还悄悄地去提点生,委婉地传达爱意。但当生提出要和她定密约之时,惠娘却正色拒绝,女变色曰:“若是,是负吾父,兼负婶矣,君焉用此不廉妇也?”慧娘遵从封建礼教对女子的约束,她善良柔弱,唯父母命是从,当她的父亲把她许配给别人而不是某生的时候,她郁怒伤肝,几尽死去。惠娘对某生的爱情是真挚的,但是她对爱情的追求不是特别大胆,但她选择的反抗方式却是强大的,生为了救活惠娘愿意取皮与其煎药,而不在乎自己的性命安危,他们的爱情是如此真诚,后惠娘死而复生,终与生共叙良缘。
有些故事,作者意在“发明神道之不诬”,这些故事的发生地点大多都是市井平民的日常生活环境,让人们觉得鬼神就存在人们的周围,增加了故事的恐怖和神秘。《捕鬼》写红墩沈雪樵,尝于暑夜移宿堂中,时以炎热,窗户不掩,忽见一人戴一凉帽,衣布青衫,足系麻鞋,面庞白皙而瘦,独坐西北隅,雪疑其为贼,跃起擒之,却两手空空如也,始知其为鬼。《郭某》篇写后珠村郭某,一日卖布归,途遇一皂衣人,似富家豪奴,邀郭某至一处,见到主人衣冠坐堂上,忽问里居姓氏,郭某乞求放还,主人不许,与郭某相约来岁六月某日,于亭子桥西畔相会,嘱咐其勿爽约。次年六月,郭某与村中数人往东岳庙看戏,曰晡始还,过亭子桥西,忽不见郭某,寻至桥西,见郭危坐水际,呼之不应,迫而视之,郭某已经死了,屈指算之,正是六月某日之期。这些故事都善于营造恐怖神秘的氛围,能瞬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夜叉》叙述道光初,王店李某逢二妪踵门求匹,某先是恶其老,拒绝了她们,后老妪说若能容纳,必以后衣食物用都不用忧愁,李某才答应,然不久后,李某发现其子不见,四处寻之也无果,不料一日睡觉就寝时发现其子人皮折叠在席下,眉目肢体宛然可见,始悟二妪为夜叉。
奇闻趣事是《埋忧集》里叙述最多的故事类别,作者在讲述奇人异事时,多从此类人的品质入手,如《金三先生》叙述武陵人士金三先生身怀绝技,然身体短小,尚不及中人,所用一练柄铁椎,其重大约五十斤,有孔六者,自恃其勇,想与金三比试,金三的骈二指插入孔六的鞋缝中,孔六便使劲力气都无法抬腿,鞋圈脱落,而足无伤,其指适当插其凹处也。金三先生虽然身材短小,但身怀绝技,为人也虚怀如谷,从不仗势欺人,与孔六比试中的点到为止不仅能看出他的武艺高强,更能看出他具有一般练武人难及的武学修养。《空空儿》叙述侠女惩戒贪官的故事,两江制府黄太保巡边至镇江府,忽失其项上所挂数珠,遂命地方著令找回,不料是被一名侠女偷去,后命贵官于午后至报恩寺塔顶取也,此官同时收到了一封书信,大略言其莅任以来,威扰士民、济贪以酷、行诈以权,身荷封疆之任,心怀鬼蜮之谋。故取公此物,以示警告。太保读毕,毛骨悚然,其贪暴之行从此有所收敛。
《狐母》叙述“狐”的善良,达基之父在山中狩猎的时候遇见一姿容绝世的美女,知其为狐,后为伉俪,逾年生达基。妇虽为狐,然知书达理,性情温和,以让人忘却她是狐。
重视孝道同样也是《埋忧集》里蕴含的重要思想,在作者的心里,孝道是一个人必备的品德和修养,这样的作品如《徐孝子》徐孝子,年十三为县胥抄写来供养父母,其父嗜酒,孝子为能支持父亲的酒钱,于市中借钱为父亲买酒,后其父殁母病,孝子目瞎不能作书,居然抱索谈盲词为业以侍奉母亲。作者被徐孝子的行为所感动,所以他在篇末提到:“徐孝子,其古之所谓降志而辱身者与?传中历叙其自十三岁废学,以至母死不见,读者亦可以谅其志矣。故即其留之而泣下,可知其歌笑之中,无非涕泪也。”徐孝子为了能够侍奉父母,就算自己做卑贱的职业也不在乎,在清朝,人的等级制度十分分明,卑贱的职位就算是普通的民众也看不起,他们在社会上不仅没有地位,还要遭到屈辱,徐孝子出生于官宦之家,而为了侍奉自己的父母宁愿屈辱度日,不见其歌笑之中真是饱含着辛酸的涕泪。《双林凌氏》讲述常熟沈孝子为母代死的故事。沈孝子尝负母而行于野,途中遇到强盗抢财物,母不与,盗怒将杀母,孝子哭着求代母死,强盗也为之动容,放了他们。后母年八十患病,医者皆日法不可治疗,孝子判股以进,此行感动众人,夜晚梦神指点明津,寻医凌某,以针达之,母竟然全愈。传统的儒家文化非常重视父母的生育之恩和养育之恩,作者作为封建儒生亦不惜文墨着重去宣扬这些值得赞扬的故事,《铁儿》篇叙述主人公铁儿经历被母遗弃、后历经磨难寻找母亲的传奇故事。铁儿之母龙氏竞产下一铁儿,眉目之体皆备,惟不动亦不哭,母戏以粉笔书“铁儿”二字于背,命老妪弃之堤下,后铁儿被广西军官陈大纲抚为己子,长大成人后,猛有父风,至性过人,既而朝鲜用师,铁儿请自率所部,从海道直捣王京,意在途中暗访其父母音耗也。至朝鲜后,铁儿于洞中救得妇女千名,其中一老妪正是龙氏,后两人终于相认。
另外,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趣事也是同样的关注,《通字》记叙日常生活中因为不解字意而闹的笑话,《手技》写民间艺人于市场上卖艺乞钱的场景,此艺人用三槌击鼓,手执其二,而掷其一于空中,随落随接,此上彼落,左右递更,绝无差错,过程惊险刺激。《田鸡教书》叙述商人在市上的表演,为招揽看客,其出一小木匣,启其盖,内有虾蟆跃出,遂着有小蛙十余,一一跃出,其人取小板拍一下,于是虾蟆发声一鸣,诸小蛙辄以次齐鸣,谓之田鸡教书非常有趣,又叙有的商人蓄蚁两种,一红一白,指挥群蚁即纷纷齐进,两阵即接,举足相扑,两两互角,盘旋进退,悉中节度。
《埋忧集》中记叙公案的故事比较多,这些故事大多都能契合当时大众的文化心理,反映了他们的焦虑和渴望,满足了他们的心理诉求,恰如鲁迅所讲的:“为市井细民写心”,《可师》这篇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可师”以戒律自名的僧人,却与邻村一妇人私通,被小沙弥无意之中发现,两人担心丑事泄露,遂杀害了小沙弥,投进一废井内,以瓦砾覆盖之。后数小儿于游玩之中无意发现小沙弥的尸体,共鸣于官,后真相大白于天下。作者于篇末提到:“噫,僧亦知人可愚以术,官可通于贿,而鬼神则有难欺者乎?”体现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鬼神的敬畏之情。《尸擒盗》讲述邻村二人共盗一少妇棺,然右足被妇尸夹住,拔之不出,其中一盗救之不得,遂逃跑,而被夹住的盗贼则被村民缚之,此时,其足才脱然解矣,两名盗贼就这样被这尸体所擒。
《埋忧集》中的很多公案故事,作者都意在坚持“发明神道之不诬”,相信冥冥中自会有因果报应,《薛见扬》叙述吴人薛见扬,饮博无赖;尤好女色。他看上了邻家之女,用利来诱惑她的丈夫,然此人清介自持,薛见扬贼心不死,后值夏季暑雨,假扮雷公,将李打死。不知情的李母和杨氏痛不欲生,李母不愿连累杨氏,遂规劝杨氏嫁于薛,杨氏无奈之下,只好嫁于薛,自归薛后,妇无意之间发现箱里存有雷公面具,双翅宛然,斧凿皆备,犹带血痕,遂报官,真相大白,薛被斩,杨氏羞惭而自缢死。案件的复杂性和传奇性也是作者重视的,突出了作者刻意追求“奇闻’’的创作心态,《奇狱》叙述了一件离奇的案件,杨翁有子娶了童养媳,后为之成婚,成婚后次日,发现儿子不见,而新妇裸死于床,时方正直暑热的天气,翁恐其妇尸体腐烂,将妇入棺。其父怀疑翁父子同谋害死其女,遂控诸于官。官府开馆验尸发现不是新妇的尸体,而是一六七十老翁,众皆骇然。后翁偶然与妇遇见,新妇告诉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外史氏曰:“使非翁与妇遇,则此案虽皋陶不能定矣,此其中殆有天焉!”在作者看来万事万物都有冥冥中的注定和安排,体现了他对鬼神的敬畏。《全荃》叙述贪官受贿后而乱判案,把清白之人捕进大牢,放纵真正的凶手。
《织里婚事》叙写一富翁家里的儿子,已经得了疾病,将不久于世,但他的父母还有媒人也要坚持让之前说亲的女子嫁到家里来,次日,其子竟死,女犹未见庙也。《双做亲》篇叙述周鸣山有一子,年十八,始缔姻村中杨氏女,两人因年少冲动,悄悄私通,后杨氏怀有身孕,周氏之子恐为其父母知也,早已逃之天天。周又惊又叹,宽宏的周母却认为夫妇年已垂老,幸新妇已妊,若能产一男,是而有孙也。后杨氏果产一儿,年及十九,为之娶妇,拜堂毕,忽一人虬髯绕颊,荷担踵门而入,杨氏认出是二十年前逃走的周氏的儿子,周氏的儿子坦然曾惧罪而逃,然想念双亲,不避罪责而来归。周翁遂命音乐更奏,女与其夫交拜,而后拜其父母,继令子妇参拜,成就了两段姻缘。
《埋忧集》中的很多爱情故事都是去模仿《聊斋志异》,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大多非狐即鬼,与美女恋爱的对象也都是书生,这些故事叙述井然、故事曲折、情节跌宕起伏,颇引人入胜。《绮琴》叙述美人绮琴对于爱情忠贞不移的故事,绮琴被媒妁说与韩生后,把所佩的汉玉拱璧作为信物送给韩生,不料韩生却娶富室顾氏女为妻,绮琴忧愤而死,后韩生访友于青田,在仙境中再遇琦琴。《姚三公子》中的冯浣秋被姚三公子奸污后,自杀身亡,但其意志却是要报仇雪恨,后冤魂托胡生申报冥府,最终得以复仇的故事。一段段凄婉的爱情故事,反映着普通人生活中爱情所遭受的磨难,诉说着平常男女情爱的辛酸,读之令人动容。《潘生传》叙写湖郡潘生一日步至园中遇一美女,潘生乍见销魂,认出是故人苏家兰姐,两人一见钟情,彼此共矢鸾盟,后生将去赴试,两人在依依不舍中离别,久之,闻生已就婚郡中某氏,女自是始绝望,半年后抑郁成疾而死,临死前大呼此仇必报。生差人至湖接家眷,询问其仆,乃至红兰久已委露,叹息而已。后生醉卧方酣,见一女鬼索命,醒来时胸口疼痛,猜测到是兰姐报仇,令家人预备身后事。翌日将卒,口占一绝云:“只知好梦欲求真,岂料翻成噩梦因。到此回头知已晚,好留孽镜赠同人。”
《埋忧集》中还记录了少量的野史遗闻,《七额驸》叙写嘉庆时武功高强的七额驸保护仁宗皇帝而被熊所伤的故事,《武松墓》叙述龙浦下有铁岭关,传说是宋江当年藏兵之处,昔江中有盗,把劫来的财物藏于其中,却为伏弩所射而毙。后江浒人掘的石碣题曰:“武松墓”,遂明白稗乘所传,当不诬也。
《埋忧集》中包含了很多社会生活的故事,此类故事大多反映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有一些故事能够看出当时社会的风气败坏,有些故事则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动荡和黑暗。《箬包船》记叙了一起恐怖的杀人储尸的案件,村妇王氏携儿子给父母送完饽饽返途的路中,渡船时被两个乞丐所杀害,尸体被断脊剁臂,存于翁坛之中。村妇托梦于她的丈夫叙述了事情的经过,还叫他去辨认自己做的饽饽,最后村农和王氏的父亲逮住了这两个乞丐,发现其船前后舱底有数瓮,或鲜或槁,于是并取其瓮,相于解官,击鼓申报。爱国思想类的故事在《埋忧集》一书中涉及较多,《陈忠愍公死难事》叙写道光间闽省水师提督陈化成抗击英军的故事。《生祭》叙述明朝猛将洪承畴叛国的故事。《秦桧为猪》叙秦桧转世为猪的故事,秦桧转世为猪,任人刀俎,体现了作者对于奸臣的憎恨。
《埋忧集》里的一些故事还描写了当时的时事,虽是以一封建闭塞的儒生的眼光去看这待这些事,但是也为我们当时了解这种社会状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如《夷船》记叙琼州境外忽来一船,长逾于洋船,上有三层,楼橹帆樯,壮丽高大,行疾于风,而舟中不见一人。又记叙船内的设置:“中置铜铳,围径丈许,亦能无人自放;中国大炮远不及也。于时人情汹汹,以为必有岛夷将与内地为患,故为是先声以示威云。”
《埋忧集》里的某些作品深刻体现着志怪小说的特点,篇幅短小精悍,文字简洁,但这些故事的模式亦没有脱离前人的窠臼,故事内容大多相仿类似,有的作品是用传奇以志怪,情节曲折,颇富文采,其中有些作品的可读性比较强,如《荷花公主》叙写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是《埋忧集》中的佳作,翩翩少年遇上美艳绝伦的妖妻,两人诚挚相爱,彼此都忠诚于对方,历经了不少坎坷终将修成一段佳话之时,女子却被王母召回,从此两人天上人间远远相隔,再无法团聚。对《聊斋志异》的模仿,往往都是《埋忧集》中最好的故事,如《穿云琴》全文以“痴、情”贯穿,康熙间一勾曲道士忘筌,性情豪逸,尤其爱琴,遇良材,必重价购之,后遇一富商出一琴,金猫睛为徽,龙肝石为轸,背刻二字曰:“穿云”二字,琴质理密栗,古色旷然,忘筌用尽办法想要得到此琴,富商始终不同意,后忘筌遇一女子,风姿绰约,亦善弹唱,两人极尽缱绻之情,共赴村店沽饮之时,得一道者提点,于是做法,忘筌所抱之女原来正是昔日向往得到的“穿云琴”。
《狐妖》也是模仿《聊斋志异》的作品,表面虽写狐,实写现实社会的世风浇薄。某生途中遇一狐,觉其妩媚,便与之狎呢,狐女以为能贡矢白头,遂处处资助某生,某生误伤人命入狱,狐女亦不离不弃,邻舟一乡官某看上了狐女,用五百金来购之,生思其终非异类,竟然欣然同意,狐女遂悲愤离去。在作者看来凡人都有负心的一面,不及狐妖的忠诚善良,彼虽为狐,然犹从一而终、不离不弃,不像贪心丑陋的凡人为了一己的利益便心生邪念,毫无一点人情味。
在《埋忧集》的叙事艺术中,值得关注的是它的叙事角度。《埋忧集》中的大部分故事在叙事的时候采用的是这种中立型的全知视角,作者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不通过人物的角度进行叙述,但是对于发生的事情却了如指掌。《埋忧集》采用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进行叙事,如《樊迟庙》《奎光》《乌桕树》等篇。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同治十三年(1874)刊本,藏辽宁省图书馆;清同治十三年(1874)杭州文元堂刊本;清光绪石印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石印本;民国上海文明书局“清代笔记丛刊”百印本;1936年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排印本。1985年岳麓书社排印本,199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笔记小说文库”《清人稗录》影印1936年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排印本,1995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笔记小说大观》影印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
朱翊清(1795—?),字梅叔,别号红雪山庄外史,归安(今属浙江吴兴)人。屡试不中,绝意科场,终身未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