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

更新时间:2023-12-03 07:46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水系长江水系分水岭,隶属安顺市。地理位置处东经105°35’至106°1’,北纬25°25’至26°11’。东与安顺市西秀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相邻;南濒北盘江与黔西南自治州望谟贞丰两县隔江相望,西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北与普定县、六枝特区毗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宁

村镇简介

城关镇是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所辖的一个镇,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距省会贵阳130公里,离安顺市区仅30公里。毗邻世界闻名的国家五A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大瀑布。辖区面积11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有行政村48个,城市社区居委会4个。居住着汉、苗、布依、回等十多个民族,总人口8万余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达到35%左右。地形特征呈北高南低。镇胜、贵黄、贵烟等国道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区位比较优势明显。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辖4个镇12个乡,4个社区、2个居委会、365个行政村,1750个村(居)民组。辖江龙镇、城关镇、丁旗镇黄果树镇、沙子乡、募役乡六马乡、良田乡、简嘎乡革利乡打帮乡扁担山乡本寨乡朵卜陇乡、马厂乡、大山乡。

基础设施

近年来,依托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直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城关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兴镇、城建活镇”的发展思路,努力盘活各种资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荸荠、生姜、蔬菜种植为主打产品的农特产品基地,永红工业小区已见雏形,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硬软件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是外来投资者创业安居之地。相信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城关的明天将会更加繁荣、富裕、秀美、文明、和谐。

社会经济状况

(一)农田水利。全镇有3条河流,大小山塘21个,原建沟渠垮塌严重,水轮泵年久失修。全镇水源条件较差,85%以上的水田均靠雨水,需要进行维修方能解决该灌溉问题。

(二)人畜饮水工程。除附近接自来水的村委外,全镇还有12个行政村饮水非常困难。

(三)交通。境内沪瑞高速、贵黄高等级、滇黔等国道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区位比较优势明显。全镇除岩山村外,48个行政村已有47个村通公路。

(四)通信。全镇各村委通信已全覆盖。

(五)通电。全镇电网覆盖率达100%,农户用电率100%,有力地支持了全镇经济的发展,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

(六)教育。全镇48个行政村开办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中、小学专任教师达到任职要求,中、小学校长全部经过岗位培训取得合格证,符合有关要求,45%以上的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30%以上的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师资力量进一步优化,巩固了“普九”成果,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七)文化。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让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努力发挥乡文化服务中心的作用,利用广播等形式把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及有关法律法规送到基层。

(八)卫生。全镇有卫生院1个。有村级卫生室11个,全镇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九)农家旅游旅游工作。有田关等村已建立农家乐2处,拟建的有地坝、治安、西二等村。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旧堡“神鼓”

所谓“神鼓”是镇宁自治县城关镇瓦窑村自然寨旧堡的苗族村民的镇寨之神,特别是苗族丧葬活动中不可少的祭祀工具之一。据老辈人传说:旧堡“神鼓”打造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因年称久远已经坏了,为弘扬民族文化,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政策。让“神鼓”重现当年的神威,经打造“神鼓”领导小组研究决定,采取上级(县民宗局)支持,村民集资的办法,在原来的基础上对神鼓进行维修,并加大对神鼓的保护与利用,苗族人民有这样一句古话:“无鼓不成寨”的说法。可见神鼓在苗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与崇拜;同时,也是一个村寨文化与文明传承的象征……

跳花灯

跳花灯节是安顺市西秀区、开发区、普定县镇宁县川黔滇方言第二土语的苗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跳花”是汉族称谓,因山坡上栽有花树而得名,与苗语意思不同,苗语称跳花为意为“赶坡”.跳花节日期全都定在农历正月间举行,节日期间,苗族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未婚男子背上十几甚至几十个精美的背扇扇面,女子则用包裹包上银铃、银珠、银链等饰品。男子吹笙舞蹈,女子摇铃起舞附合,围绕花树翩翩起舞。跳花节每个花坡跳花日期为三天,第一天栽花树,次日清晨空寨前往,第三日,跳花结束,客人就近处苗寨食宿,饮酒吹笙舞弦欢乐,通霄达旦。花树由村寨长老送至长期不生育者家中,不生育者见之大喜,宴请宾客。男女青年借此择偶,老人吹笙奏笛,以庆丰年。如今跳花节已成各族人民参与的盛大节日,节日期间,安顺城内和邻近各寨蜂拥而至,场面热闹非凡。

舞狮

舞狮是一种亚洲民间传统表演艺术,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打锣打鼓,舞狮助庆。在中国古代,舞狮子是为国争光、吉祥的象征。舞狮亦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相当盛行舞狮。

每逢春节,城关镇都会组织周边村寨成立舞狮队,在县城主要街道舞狮子,活跃春节气氛。

主要景点

旅游景点红旗水库

红旗水库位于县城北面城关镇五里坪村境内,占地面积约颇大,水质清澈,可供人畜饮用及灌溉耕田。到红旗水库,可以欣赏沿湖的风景,也可以到附近农家去吃荸荠,荸荠是五里坪村的特产,品质优良,远销省内各地。

真武山

真武山(由真武大帝得名,当地方言称之zhou武山)位于镇宁县城北面,城关镇北关村内,海拔不到100米,上面有一座寺庙,内有出家和尚主持工作,香火鼎盛,四周绿树环绕,风景优美。站在山顶上,能看到镇宁县城全景,虽比不上登上泰山“一览众山小”,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白马湖

白马湖坐落于城关镇白马村4组和5组,湖边修建了白马宾馆供游客游山玩水,吃住休闲娱乐,宾馆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那里山清水秀,四面环山,风景独特,是一个良好的旅游景点,湖占地面积1000亩,那里可以钓鱼、划船等各项娱乐。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域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境内共有河流31条,分属打帮河、清水河,总长580.82公里,总落差为525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344万千瓦。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镇宁县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锑、铅锌、铁、锰土、重晶石、大理石、方解石、石炭石、陶土、煤等。其中锑矿50万吨,铅锌汞矿4.4万吨,重晶石3303万吨,大理石1万立方米,煤炭储量42.02亿吨。重晶石矿品位高、埋藏浅,开采条件较好,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另外,石灰石、砂矿及石板材遍及全县60%以上

历史沿革

古代历史

商、周以前为荆州西南域,春秋属牂牁郡属。

蜀汉建兴十一年(233)起,为卤氏大宗(普里大宗)所有。

宋代以前,今县境为土著方国所踞,历代中央王朝所建之郡县,仅系一些政治、军事据点,“大都无城壁,散部落而居”。

元代正式在县境建中层行政机构,镇宁之名始于元代。元至正十一年(1351),今镇宁地为和宏州属地,隶云南普定路;是年九月,和宏州改为镇宁州,仍属云南布政司之普定路(后升普定府)所辖,至1385年起普定府废而改隶四川布政司。

明、清两朝的行政机构基本袭元制,所不同的是实行屯军,增设卫所,形成府州县、卫所、土司三种建制。他们各有领地,互相制约,府州县管民户,卫所管军户,土司管土著民族。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建卫制于纳吉堡(今镇宁县城),因堡中有一奇石名安庄而命名卫城为安庄卫,是年改隶贵州布政司。明嘉靖十一年(1532),知州张邦洙徙镇宁州治所于安庄卫城,州卫同城。

清康熙十年(1671)裁安庄卫并入镇宁州,隶安顺府。明、清两代镇宁一直是州卫治所驻地。

民国三年(1914)改镇宁州为镇宁县,其时废府设道,隶属黔西道;九年(1920年),废道,全省81个县直隶于省;二十四年(1935年),贵州实施《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条例》,是年,全省划为11个专员督察区;二十五年,并为8个。设专员公署分管各县,镇宁隶属贵州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区署驻安顺;二十七年(1938年)划归第三行政督察区,区署驻兴仁。

近代历史

1949年11月21日,镇宁解放,29日成立县人民政府,隶属于安顺专署。

1956年,划入黔南自治州管辖。

1958年,关岭、镇宁两县合并为镇宁县,复归安顺行署管辖。

1961年,两县分开复置。

1963年9月11日,成立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1964年,镇宁自治县木岗乡划入六枝特区。

1981年,镇宁四旗公社的四旗等8个大队划入安顺市。

1999年4月,黄果树镇及马厂乡烈山村、募龙村托管。根据省政府精神,撤消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成立“贵州省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简称黄果树管委会),同时建立中共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工作委员会(简称黄果树工委)。黄果树镇党务及行政由黄果树工委和管委会托管,检察、审判司法管辖不变。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全年共出生人口2792人,人口出生率为12.05‰。按公安部门人口年报统计,年末全县总户数109694户,总人口386264人。其中,男性人口202985人,女性人口183279人。总人口中,18岁以下人口98459人,占25.4%;18至35岁人口117469人,占30.4%;35至60岁人口123244人,占31.9%;60岁以上人口47092人,占12.19%。当年出生5242人,死亡3265人;迁入1769人,迁出1643人。总人口中,未落常住户口807人,非农业人口35248人,占总人口比重9.13%。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长期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23个民族。

民族风情

六月六

布依族“六月六”,有过“小年”之称。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以此表达期待五谷丰登的心情。

“六月六”作为布依族同胞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花苞舞

花苞是布依族青年男女谈恋爱时的信物,当女方中意某一男青年后,就会将花苞扔给对方,可以说是布依族女孩一种委婉的表白方式,近年来花苞也被布依族同胞献给尊贵客人的标志性礼物。

铜鼓十二调

布依铜鼓

布依铜鼓是布依族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属于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2006年,被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用青铜铸造而成,常与唢呐、皮鼓、大镲、铙钹、锣木棍混合敲击吹奏,基本保存着古代乐器的演奏风格,具有布依族的民族特色。据传铜鼓是布依族先祖古百越“骆越”一支所造。因此被布依族人视为传家宝和氏族、宗教团结的象征,敬若神灵,年年施祭,岁岁礼拜。

布依族铜鼓十二调源于古代,流传在扁担山、丁旗镇、大山乡、城关镇、六马乡、沙子乡、良田乡、募役乡布依族聚居区,并辐射到关岭自治县、六枝特区、普定县等周边布依族地区,形成了一个覆盖几县范围的布依族民间铜鼓文化圈。

布依族铜鼓十二调由“喜鹊调”、“散花调”、“祭鼓调”、“祭祖调”、“三六九调”、“祭祀调”、“喜庆调”等组成,是在庆典、祭祖、祭祀等仪式中表达布依族特性的民族音乐。

地方特产

蜡染

蜡染是布依族一种独特的民族工艺,扁担山(现为普里山风景区域)布依族四十八寨,方圆数十里,大部份成年妇女都会做蜡染,几乎家家有染缸,户户有能手。蜡染纹样如绘,有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清雅脱俗,美观大方。用蜡染花布制作的提包、窗帘、屏风、台布、床单、沙发罩,以及风韵独特的蜡染衣帐等商品,工艺好,以“蜡染之乡”著称。

六马冰脆李

六马冰脆李是镇宁自治县六马乡继六马桐梓以后的一项重要种植品种。于1996年该乡烂田村村民龙开国带头开始种植。由于这里出产的冰脆李个头较大,口感好,种植难度不大,冰脆李的种植让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自发参与种植的农户逐年增加,六马乡的“四月李”、“六月李”和“七月酥李”三个品种的种植已达近6万亩。

镇宁波波糖

镇宁波波糖

镇宁波波糖产于镇宁县境内,始于清朝咸丰年间,已有数百年历史,作为贵州特色食品享誉国内外。

波波糖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酥脆爽口,风味独特,是极富地方特色的风味食品,波波糖生产用传统工艺,以民间作坊为主。镇宁波波糖曾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铜奖。2010年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核,给予注册登记。

镇宁六马狗肉

镇宁六马狗肉源于山清水秀的六马布依之乡,用六马清澈的河水炖煮而成,加进灵芝、党参、桔梗等中草药为佐料,用炭火熏烤。上桌后配上狗灌肠、狗肺、狗肝和六马朝天椒蘸水,融色、香、味于一锅。

油炸鸡蛋糕

镇宁特色小吃。用大米、黄豆涨发后掺入米饭,磨成浆,装入模具至半,再加入调味肉馅,复装浆至满,炸成金黄色取出压破,淋上辣酱或折耳根即食。形似蛋糕,外脆内软,味美色鲜。两个鸡蛋糕配上一碗豆浆,是传统的早餐,老少皆宜。

凉拌剪粉

剪粉是全手工制作,无任何添加剂,它以酸、辣、清爽、柔软、可口、开胃的独特风味吸引着人们的食欲,近几年它以冲出吉区域,被部分外出打工的罗甸人带到江浙从业,这独俱罗甸地方特色风味的素剪粉,不断受到当地人的赞赏和喜爱。剪粉还可以将整张剪皮裹上作料,即裹剪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