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镇

更新时间:2023-01-05 07:48

城厢镇,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位于青白江主城区东南部,东临金堂县、南接姚渡镇、西连新都区大同街道、北靠广汉市,城厢镇行政区域面积73.15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秦属蜀郡。

宋嘉祐二年(1057年),金堂县治所迁驻城厢镇。

1950年10月,县府迁驻赵镇,设城厢镇。

1959年,属城赵联社。

1962年,属城厢区。

1981年1月,划归成都市青白江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1年末,城厢镇辖槐树街、朝阳路、茶花、马鞍、碧峰、绣川河六、龙潭、金河、前锋、沿沱、玉龙、白贯、十五里、联兴、五泉、万柳、十八湾十一村17个村民委员会。

2019年12月,将原祥福镇所辖毗河中心线以西北,原大同镇所辖大同路中心线以西南与青白江大道中心线以东南、文澜路中心线以南与黄金路延长线中心线以南,大弯街道所辖文澜路中心线以西南与智慧产业大道中心线以东南行政区域划归城厢镇管辖。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城厢镇辖12个社区、3个行政村,城厢镇人民政府驻大南街7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城厢镇位于青白江主城区东南部,东与金堂县相邻、南与姚渡镇接壤、西连新都区和大同街道、北靠广汉市,行政区域总面积73.15平方千米。

气候

城厢镇属内陆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1月平均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2℃(2010年1月20日);7月平均气温26.5℃,极端最高气温36.1℃(2010年7月31日)。平均气温年较差19.9℃,生长期年平均343天,无霜期318天,最长325天,最短31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38.9小时,年总辐射127.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121.6毫米(196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526毫米(1989年)。

水文

城厢镇水文境内河道属沱江水系,毗河、绣川河、茅家河流经城厢、马棚堰、粉子堰、后江堰、壁山渠等水系,与城厢的护城河形成水网。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城厢镇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境内已探明主要矿藏有页岩、砂岩、黏土、砂砾石等。2011年末,有证矿山企业3家,其中页岩砖厂1家,砂岩开采矿厂1家。

耕地资源

2011年末,城厢镇耕地面积3.4万亩。

人口

2011年末,城厢镇辖区总人口5.8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800人,城镇化率25.3%。另有流动人口1706人。总人口中,男性33379人,占57%;女性25021人,占43%;14岁以下7377人,占12.63%;15—64岁41598人,占71.23%;65岁以上9425人,占16.1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8278人;有回等少数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8‰,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1.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45人。

截至2017年末,城厢镇常住人口约55100人。

截至2019年末,城厢镇管辖总人口约13000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城厢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548元。

2019年,城厢镇有66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4个。

第一产业

农业

城厢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城厢镇生产粮食2.2万吨,其中小麦1.4万吨,玉米0.2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8368亩,产量16085吨,主要品种有莲藕、食用菌、辣椒、西瓜、草莓等,其中食用菌6624吨,辣椒1300.8吨。

畜牧业

城厢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城厢镇生猪饲养量3.9万头,年末存栏1.7万头;家禽饲养量22.9万羽,年末存栏10.3万羽。

第二产业

2011年,城厢镇工业企业67家,职工4749人;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占街道生产总值的68%。

第三产业

金融业

2011年,城厢镇有4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10.3亿元,比上年增长5.3%;各项贷款余额9.8亿元,比上年增长4.6%。

邮政业

2011年末,城厢镇邮政业务总量106万元。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城厢镇有文化活动队伍32个,成员1100余人;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7个;镇综合文化站1个,工作人员2人;各类图书室17个,藏书4.2余万册;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5个,各村(社区)文艺队伍32个。文化娱乐队伍以民乐、龙灯、牛灯、采莲船、连箫、秧歌、腰鼓、舞蹈、锅庄舞、快板、群词、小品等演出形式为主。其中过街连箫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板凳龙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成都市授予“文化活动示范基地”“成都市一级文化站”等称号。

2011年末,城厢镇有广播室7个,平均每天定时广播6小时,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2100小时;区电视台开通有线电视新闻综合和影视文艺频道等30余套,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9700余小时,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城厢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650人,专任教师25人;小学1所,在校生958人,专任教师4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48人,专任教师3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投入基础教育经费(公办)0.2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2亿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5%、11.9%、13.8%。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16%,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城厢镇有卫生机构19个,其中村理疗服务站17个;病床25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4.4张。医护人员285人,专业医师9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城厢镇有学校体育场3个,看台设座椅2000张。41%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0%。

社会保障

2011年,城厢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50户,人数433人,支出86.4万元,比上年增长153.6%,月人均166.2元,比上年增长152.6%;城市医疗救助137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95人次,共支出19.27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45户,人数828人,支出92.5万元,比上年增长231.2%,月人均93.1元,比上年增长68.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2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62.2万元,比上年增长173.9%。社会福利费95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147张,收养农村五保138人。社区服务设施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2个。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2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基金支出合计1.2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75万人,参保率98%。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城厢镇有邮政局1个,代办所4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87千米,投递点368个;全年投递国内函件8.9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0.4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0.2万件,征订报纸、期刊28.2万份(册)。

城厢镇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80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38.1%;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宽带接入用户5000户。

给排水

2011年末,城厢镇镇区自来水厂1座,年供水130万立方米,排水管道约8.5千米。

园林绿化

2011年末,城厢镇镇区绿化面积7.5公顷。

交通运输

公路交通

2011年,城厢镇有成金(青)快速通道、唐巴公路、清泉大道,达成铁路从境内穿过,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40余千米。

2011年末,城厢镇镇区汽车客运站1个,日发汽车151班次,日均客运量1000人次。

铁路交通

2011年,城厢镇有达成铁路从境内穿过。

历史文化

概述

城厢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家辈出。自西魏设县治以来,已有1400余年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书院文化”“县治文化”“宗祠文化”“英雄文化”,涌现出了谢湜、魏长生、彭家珍、流沙河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和名家大师,镇内拥有彭大将军专祠、文庙、武庙、明教寺觉皇殿、绣川书院、陈氏宗祠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73处传统民居、宗祠院落。

名称来历

城厢镇因1938年设城厢联保而得名。

地方特产

概述

城厢镇地方小吃,包括彭老大酸辣粉、田喔味抄手、古城酥锅盔等等。

彭老大酸辣粉

彭老大20世纪70年代在上北街经营腌卤、白酒、凉粉、凉面等小吃;1983年开始主营酸辣粉,时任区长谢述钧亲自为其题写店名“彭老大酸辣粉”,名气大增,成为城厢镇乃至青白江区名小吃。

田喔味抄手

店主田发贵,解放前在城厢镇下北街经营水饺、荞面、抄手、渣渣面等小吃,田喔味抄手现为城厢名小吃。

古城酥锅盔

古城酥锅盔选料有精制面粉、红糖、上等菜油等。

黄糖麻饼

黄糖麻饼为城厢镇本土名小吃。选料:黄糖、芝麻、面粉。

风景名胜

彭家珍大将军专祠纪念馆

彭家珍大将军专祠纪念馆座落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公园路34号家珍公园内,为一座崇祀辛亥革命著名英烈彭家珍的专祠。纪念馆现占地10250平方米,平面略呈四方形,正门与家珍公园相通,坐南朝北,为传统四合院布局。大门设在北端,除正中的纪念碑和西侧的陈列室外,依次为新建的大门、纪念堂、碑廊和西侧的万祺亭、接待室。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在城厢镇家珍公园中心地带,纪念碑为三棱柱状石碑,通高5.2米,由基座、碑身、碑顶三部分构成。碑身三面均刻有苍劲、端庄的楷体大字;正面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纪念碑左侧面为“易营长明道抗倭死事纪念碑”,易明道营长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生于金堂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战爆发,在上海南口战役为国捐躯。四川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纪念碑右侧面为“耿营长明抗倭死事纪念碑”,耿明营长城厢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生,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在南京保卫战时遭日机轰炸壮烈牺牲。四川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的碑体和题字浑然一体,历经风雨依旧庄严屹立。

绣川书院

绣川书院位于城厢镇大东街125号,原名“金堂书院”,始建于宋代。绣川书院坐北朝南,粉墙黛瓦,花格门窗,石道通幽,其庭院结构甬深,院前栽种松柏,浓荫满庭,建造布局为四进四合院,穿斗式木质结构,小青瓦悬山屋面,占地5085平方米,建筑面积1969平方米。绣川书院曾是四川省成都地区最大的书院,也是晚清川西地区最活跃的书院,历任院长皆为博学之士,其遗址是全省唯一保留完好的县级书院遗址。

三清观

清雍正年间,道士姚来亨建三清观。解放初期毁神像。经有关部门将原灵官庙改“三清观”。2006年4月28日开放。有道士5人,道长王至明。分前后两殿,前殿正中灵官菩萨,左祀吕洞宾,右祀邱祖、财神、药王共5尊神像,后殿正中观音(慈航),左祀地母,右祀王母,观音对面为斗母,共4尊菩萨。2007年,维修了斋房、饭堂,可容纳200之众吃住。

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原名旭高祠,位于青白江区城厢镇西街135号。始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260平方米。呈长方形平面布局,两进四合院结构,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小青瓦屋面;现存门厅、前厅、后厅,天井;门厅面阔一间。

文庙

城厢镇文庙始建于宋嘉祐二年(1057年),后随金堂县治所迁移至古城镇。宋、元、明、清四代、屡毁屡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多次修补扩建,最后一次大规模重修是在清代嘉庆十四至十五年(1809-1810年),由当时县令谢惟杰主持其事。古城文庙坐南面北,位于镇东北隅(今城厢粮站内),属大型建筑群落。解放后,文庙改为仓库。现存大成殿、后殿、崇圣祠、前厅和厢房,为层叠式布局,占地2500多平方米。其中以大成殿最雄伟,为重檐歇山式和琉璃瓦面,黄瓦朱棂,金碧辉煌,庄严雄伟,是青白江区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武庙

武庙原在城厢镇东北文昌宫后,嘉庆十三年(1808年)从文昌宫后迁今址(原城厢中学西南隅),坐北面南。庙制为正殿三楹,东西廊各十楹。正殿内,中塑关公像,左关平,右周仓,威风凛凛。武庙高度为12米,超过高度为11.1米的文庙,虽然相差不到1米,但这种武庙超过文庙的现象全国罕见。武庙现存正殿三间,为重檐歇山式。1981年,武庙被列为成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街

城厢镇西街是保留完整的一条古街,全长320米。街上有三清观、当铺、陈家祠、原金堂县衙署等。连接西街有4条小巷,北侧为西城边街、槐树街、坚强巷,南侧有上寿巷。西街两侧大部份保留老街原有的清时代和民国时期民居和街房建筑。

著名人物

彭家珍

彭家珍(1888年—1912年),字席儒,四川金堂(今青白江区城厢镇)人。武昌起义后,为扫清革命障碍,于民国元年(1912年)1月26日暗藏炸弹炸死清末大臣、宗社党首领良弼,但不幸弹片飞伤后脑,当场壮烈牺牲。孙中山高度评价彭家珍的功绩,称赞他的行动为“我老彭收功弹丸”,并追赠他为“陆军大将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亦对其家属签发了彭家珍革命烈士光荣纪念证书。

谢氏兄弟

谢湜、谢潜兄弟,城厢镇西门外人,四川名儒,官至国子监博士,着有《易义》十卷, 《春秋义》二十四卷,《总义》三卷。谢湜墓在今城厢镇马鞍三组。谢湜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

杜铭

杜铭,城厢南门外杜家桥人,明正统六年(1444年)举人,十年进士,授刑部河南主事。景泰年间巡视南直隶,河南,山东等。天顺四年甘肃告急,为兵部尚书马公昂参议幕府,后为云南按察司副使,按察使,贵州真拜按察使,湖广左布政使,明成化八年( 1472年),任户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转刑部。十一年,蒙古南侵,受命出代州,学习攻守之法,召募士兵,于要害处设土堡警惕防御。加正二品衔,工部尚书,掌大理寺,次年改任刑部尚书,慎重刑狱。据《贵州通志》,杜铭斋心仁恕,平反冤案,秉性直朴,遵守伦纪。

李佶

李佶,城厢镇泉龙村人,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举人,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嘉靖初,拜御史巡按浙江,风节凛然,因刚直忤逆太监离职归乡。

魏长生

魏长生(1734年—1802年),原名朝贵,字宛卿,因于家中排行老三,人称魏三,城厢镇人(原绣水乡),清代中国花部代表人物。清代乾嘉年间名旦,名震北京。魏被乾隆皇后认为干女,人称皇姑。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斗在《扬州画舫》中有记载。魏长生是清朝著名的汉剧表演艺术家,川剧创始人之一,《滚楼》是其代表作。

荣誉称号

2017年,城厢镇被列为四川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

2019年10月,城厢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1月,城厢镇被选为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1年12月22日,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乡(镇)并获授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