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4 21:25
城市物流(Urban Logistics)是指为城市服务的物流,它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指物品在城市内部的实体流动,城市与外部区域的货物集散以及城市废弃物清理的过程,并存在不同的模式、体系和存在形态,和其他形式的物流有一定区别。
城市物流(Urban Logistics)属于中观物流领域;人们经常提到现代物流,经济学界对物流也有很多说法,称物流为“黑暗大陆”、“未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三利润源泉”等,有“冰山学说”之说。这些都说明物流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企业利润新的增长点,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剂良药,是企业迅速发展的催化剂。各种资料都反映不同行业,其物流费用都不同程度地占到商品价格的45%-75%。
现代物流的形式、种类有不同的划分,而总体上可以说,大致以企业物流、城市物流及国家、国际间物流几种形式存在,其业务也是相互交叉、渗透的,尤其是企业物流与城市物流更是关系密切,相符相称。
1.物流活动频繁、信息量较大
主要原因在于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其经济运行的速度要高于区域经济的运行速度。城市物流信息具有规模大;波动幅度大,繁忙时节和平常时节信息量差异很大;覆盖面广,信息的发源地、处理地点、传递路线和使用节点分散在广泛的区域;变动频繁等特点。
2.运输距离短、主要为公路运输
相对于区域物流来说,城市物流的运送距离较短,主要为公路运输,部分涉及管道和内河运输,基本不涉及航空、铁路和远洋运输。运输方式以直线、零担、联合及中转运输为主。小批量、多品种、高效率、近距离决定了城市运输工具具有小型化的趋势。
3.物流节点多、运送批量小、品种多、频率高
城市物流有很大一部分是为最终消费者服务的,小批量、多品种、高频率消费需求特点以及分布密度的不同,使城市物流具有节点多、运输批量小和频率高的特点。
4.受城市规划与各种管制的制约较多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仓储设施上,很多城市的发展规划都对其位置做了相应的限制;二是交通运输方面,很多城市都制定了相应的管制条例。比如,大型车辆的通行时间等。
5.物流设施布局相对均衡
一般来说,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相对均衡,差异较小。
(一)生活资料物流系统
(二)生产资料物流系统
(三)回收物流系统
中国物流技术、管理水平发展的速度较国外发展速度慢些,只是近几年才觉醒,认识到实施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性,首先东南沿海城市的企业认识、发展了现代物流,从物流管理中取得了巨大的效益,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激发了企业的活力,而西部、北方城市的企业由于地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差距,企业的物流管理大部分停留在过去粗放型的物资供应、储存、运输、中转、装卸等单一的流程操作管理上,没有对现代物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不要说城市物流、区域经济的考虑。东西部经济的差距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文化意识的差距,他们是一种现代、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在经济发展中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与实际应用的体现。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差距、劣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可能就是优势,国外、东南沿海成功的经验,加快西部的成功,我们可以起点更高,规划更好。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向西部的倾斜,新疆特殊的经济与战略地位突现出来,同时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与战略地位的不协调、矛盾性越发明显。整体上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愿望与实际状况的巨大差距给政府、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要求,迫切需要发展经济,而经济的发展首当其冲的应该合理地、快速地发展现代物流。物流需要企业、社会去做,为了发展一窝蜂的都去做,可能就不能充分发挥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难以达到社会利润的最大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边际收益没有达到最优,即利润最大化。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政府应该站在更高的位置,以战略、发展的眼光,从整体全局的角度看待物流,既要看到其紧迫性,又要认识到其重要性、合理性,做什么非一蹴而就,需要做综合、全面的分析,整体规划,建立城市物流的观念,认识到城市的兴起和城市区域经济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空间存在的重要形式,也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各经济部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中表现。也就是说,城市经济的形成是城市物流存在的条件,而城市物流又是促进城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他们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中国城市物流面临着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城市物流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的挑战。以市场经济充分发展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反映在物流领域,表现为商品的大进大出和快进快出。然而,在我国,由于长期重生产轻流通,在流通中又重商流轻物流,使我国物流尤其是城市物流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状况,成为城市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经济效益提高的一大障碍。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城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落后、陈旧,运输能力与货运量的增长很不适应,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同时,由于商品采购、调拨不合理,造成了迂回、倒流和交叉运输,增加了流通环节,增大了物流费用,加剧了城市运输紧张度,浪费了国家的运力。
(2)城市内部运输工具缺乏统一组织管理,重复运输、单程运输引起交通混乱,车辆拥挤现象比较严重;而且还加剧了噪音等社会公害。
完善措施
城市物流是以城市为依托的区域物流,他必须服从于区域经济的需要。作为政府机构应该认识到管理城市就是管理企业,也可以说,城市物流是企业物流的一种转化、升级,城市物流不仅包括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而且还包括消费领域,它涉及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规模或流量要比企业物流大得多。因此,政府部门应该站在全局、整体的角度,确立城市物流中心与城市商流中心的整体规划思想,真正的以城市为依托,组织经济区统一的商品流通;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调整供需关系,建立经济合理的供货关系;充分发挥城市对货物的集散和蓄水池作用,促进区域物流合理化等等。这就是,良好的城市物流系统可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化。欲使城市物流合理化,就应从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出发,重点解决好区域物流合理化、城市与城市之间和市内物流合理化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以城市物流中心为核心建立区域物流中心网络。单个的物流中心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起作用,其效益也是有限的,对于经济区域或者大范围来讲,只有多个物流中心的合理布局,形成网络,才有可能合理组织物流,城市之间或城市与周围农村的物流合理化才有了条件。物流中心网络体系就是多个物流中心合理布局、合理分工、合理衔接的结果,同时也是情报信息网络。
其次,建立城市之间的物流直达到货。这就应根据时间、运输距离、批量、地点等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线路、运输工具、流程等,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储存保管费用、装卸搬运费、中转费等物流费用,加快物流速度。
最后,实现市内物流联合发送。这就要从整个城市物流合理化出发,打破部门、行业、企业间的门户局限,对物流管理改革,以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实行形式不同的联合发送,如货物集中发送联合、按路线集中货物发送、代行交货联合、联合接受订货、联合配套型等,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费用、充分利用运输设备、缓解交通拥挤、提高输送服务水平。当然,要做到、做好这些需要政府部门具有较好的宏观调控能力,真正协调好各部门,积极投入,有效运作。
同时,城市物流合理化就应使货物流向的合理化、物流各环节的合理化,以及从物流管理组织方面,如物流机构设置合理化等。货物流向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物流效率和效益。因此,货物流向合理化问题就是从货物的运动时间、运动路径、运动费用三个方面来考虑合理化,即货物的流向要按照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路径和最省的费用运动。这就要注意货物是从产区到销区,而不能出现倒流现象,即从销区到产区;同时,货物要适销对路,货畅其流;并且,货物应近产近销,调运路线最短。合理调整物流环节,从城市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益出发,分析研究城市物流环节的合理化,推进物流系统的一体化,打破行业界限,实现货物及时、准确、高效率、低费用地从供给者运送到需求者。为了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以城市为中心合理组织物流的需要,就应改变以部门和行业来设置物流机构的状况,在大中城市建立统一的物流组织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或储运网点,实行社会化经营。
加强宏观政策
加强研究
为了保证城市经济协调运行,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多功能作用,必须既有一定弹性的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又有战术性的布局规划。同时,城市的总体规划又必须落实在各项工程规划。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布局规划,为城市各项工程设施的规划提供了依据,准备了条件;程规划工作为完善城市布局、保证城市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但是,过去我国城市规划忽视了物流,没有把相应的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系统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在工程规划上给予应有的考虑并富于预见性。
设立物流主管部门
改变城市物流无人管理的历史和现状,可在现有交通主管部门的基础上扩大和延伸其职能,把全市的交通运输、仓储保管、装卸搬运、加工包装、配送服务的能力统筹统管起来。政府对本市的这些物流设施资源,不但要心中有数,而且能够制定政策法规,控制其运作,规划其发展,使其为城市物流的总体优化服务。
发展第三方物流
物流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中新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物流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不但反映了城市物流的有序化,也反映了该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流通过程的高效化。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在产业政策、税收、金融、城市规划、人力资源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大力扶植城市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外物流产业必将大举进入我国,占领我国的物流市场,如果还不对稚嫩的物流产业大力扶持,将无法面对国外物流业的强有力挑战。
进步共生
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增速放缓时期,物流业“第三利润”的战略地位会得到更大凸显。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继续通过投资拉动、劳动力投入等实现经济增长的机会大大降低,企业继续通过产能扩大、工艺改造实现利润的空间也大大缩小。物流成本平均占企业总成本的30%,物流时间平均占生产和销售过程的90%,向物流要效益的潜力巨大,也成为企业在增长困境压力下,挖潜增效,提升利润的重要源泉。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期已经开始,受此影响,物流增速有所趋缓,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已经连续六个季度放缓,企业效益不断下滑,投资增速持续回答,长期掩盖在高速增长下的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并将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其他产业生产方式变革和流通模式转变,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巨大贡献愈发重要。物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紧密也更为重要。
城市发展与物流发展是共生关系,这应该成为社会的基本共识。
普及知识,培训人才
就世界范围而言,物流发展到今天,其价值的仓造已经形成一大产业;其知识体系已构成一门学科;其专业人才正日益成为物流企业家、物流专家和物流学者。然而,在我国这一切的发展距离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其中,物流知识的普及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二项重要使命。因为没有知识,没有人才一切都谈不上。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凡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均应开设物流专业,培训不同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同时要普及物流知识,扫除“物流盲”。二十一世纪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都不能是物流知识等于零的“物流盲”。
实行货物分流
道路交通在城市各项活动中,特别是在物流活动中起着先行的作用,没有一个高效益的城市道路系统,就不会有高效益的城市经济发展。我国城市道路面积小、空间容量不足、路网不成系统、干道功能不清,造成交通十分拥挤,交通事故增多,行车速度下降。以现代经济发展战略为着眼点,要改变城市物流中存在的交通拥挤诸问题,关键是要合理地确定道路的功能,实行货物的快慢分流、人车分流。城市快速干道具有车速快、通行能力大、运行安全的特点,是一种现代化、高效益的城市道路。从发展看,大城市应规划和建设城市快速道路系统,并与城市对外交通(主要是指城市间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衔接,形成快速畅通的城市交通走廊,加速货物流通。
基础建设
我国城市仓储设施,分散于各个企业和专业公司,忙闲不均,且仅仅执行原始的保管货物的职能,结果是综合利用率水平较低。这种状况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格格不入。对此有必要首先整顿现有的城市仓储设施,把分散于各个企业、各个专业公司的保管仓库改造成为现代化的流通仓库。为了实现仓库功能的转变,必须加速与仓库流通管理相应的仓储设施现代化建设,包括建立出入仓库装卸输送系统、商品分拣系统和仓储保管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各个方位现有货物流量的调查以及对未来货物流量水平的预测,按照城市物流中心布局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建立我国的城市物流中心。迅速推行物流配送业务,使货物以及时、准确、高效、低费的优势服务从供给者输送到需求者。
建立联合发送体系
统一管理货运车辆,建立联合发送体系,推进城市物流合理化、效率化。市内输送的主要工具是载重汽车,目前我国城市企业都有自营车辆,无效空车运行率很高。为了提高交通工具利用效率,实现输送合理化,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对货运车辆进行统一管理,这是实现城市运输合理化的前提;
②借鉴国外联合发送的经验和方法,组建我国城市联合发送体系,对于城市物流合理化有重要意义;
③建立大城市公共货运汽车中转站,负责承担物流中心的输送业务,以便组织双程运输,合理使用车辆;
④各物流企业应结合物流配送中心合理设置网点,实现运输网络化,使城市物流渠道流畅。
(9)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快城市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城市物流合理化的物质基础。我国城市物流基础设施明显落后,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协调。物流设施陈旧和技术落后的重要原因是资金严重不足,社会投资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应当是广开财源,多渠道集资,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多方面的积极性;
①把物流设施建设列入国家预算,由中央财政拨款。但仅此途径是不够的;
②对市内项目采取发行股票的办法来筹集资金。
③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来集资建设。
城市物流系统的脆弱性首先表现为城市物流系统存在着内在的不稳定性, 根据城市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和运作模式, 这种内在不稳定性具体体现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服务能力等三个方面存在脆弱性。其次城市物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为不确定性事件下城市物流系统预警与应急能力的脆弱性。
城市物流基础设施, 包括城市物流节点及网络、物流设备与工具, 是城市物流系统的核心, 是城市物流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 其内在的品质及运作的效率直接影响城市物流系统的安全, 对改善物流作业条件、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物流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 虽然我国城市物流的基础设施与装备已初具规模, 但是经营粗放、 内在质量差、 运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等。据统计, 目前我国自货自运车辆占社会运输车辆的70%左右, 货运车辆空载率为37%左右, 运输平均时速为50 公里/小时左右; 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 亿元, 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为500 亿元, 因保管不良造成的损失约为30 亿元。我国目前国内生产总额每一万美元产生的运输量为4 972 吨公里, 而美国只有870 吨公里, 日本只有700 吨公里。可见,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脆弱性直接影响了城市物流系统的效率, 是城市物流系统脆弱性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促进物流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产业中的广泛应用, 促进了物流流程的优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促使传统的物流活动成为一个从生产到消费的系统化的物流链条, 从而实现了物流的快速、安全、可靠、低成本的运行。
城市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共用数据的采集( 如交通流背景数据、关贸数据) , 为城市物流系统中的各参与者( 如物流供应者、物流需求者、政府、金融机构) 提供基础支撑数据, 涉及到各参与者间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我国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不仅影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市场规模的扩大, 而且影响着物流产业经营服务手段、运行方式、组织形式的创新和发展, 制约物流市场竞争程度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因此,物流信息系统的脆弱性也是城市物流系统脆弱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城市物流服务管理能力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从宏观层面来看, 政府推动和引导城市物流业发展的能力。城市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一定程度的干预, 既需要有政策的引导, 也需要行政和法制的强制, 以及必要的资源支持。政府在城市物流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应该是: 城市物流基础平台的建设者、城市物流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和城市物流市场环境的营造者。因此, 政府制定城市物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能力、编制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的能力、推动城市物流业标准化工作的能力都是城市物流系统脆弱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二是从微观层面来看, 城市物流系统的脆弱性体现在企业的基于快速客户反映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上。企业作
为城市物流系统中最重要的参与者, 面对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市场, 用户不但要求厂家要按期交货, 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 企业只有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 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化产品, 才能占领市场、赢得竞争。快速客户反应是一种通过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在供应链上的通力合作, 以迎合客户的购买趋势而对商品供应进行控制。它保证必要的产品, 在必要的时间, 以必要的量, 满足必要地点的需求, 实现真正的准时制供应。因此, 企业的基于快速客户反映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的高低, 也是城市物流系统脆弱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不确定性事件下城市物流系统应对能力的脆弱性城市物流系统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与社会环境发生着频繁的接触与交换, 经常会受到一些不确定性事件的影响和破坏, 有时这种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很大, 甚至是毁坏性的。不确定性事件既有
来自于系统内部的, 如供应链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又有来自于系统外部的, 如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面对不确定性事件, 城市物流系统的脆弱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承载体的脆弱性、预警体系的脆弱性和应急体系的脆弱性, 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承载体的脆弱性体现在上文中提到的三个方面, 即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城市物流信息系统以及城市物流服务管理能力的脆弱性。预警与应急体系的脆弱性体现在针对不确定性事件的预警管理能力、快速动态评估能力、应急决策能力和应急联动能力。相对于承载体本身的脆弱性, 城市物流系统面对不确定性事件的应对能力更能反映其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