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镇

更新时间:2024-06-02 14:02

城门镇,隶属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南台岛东南部,地处闽江、马江、乌龙江冲积平原,三面环江,北望鼓山,南朝五虎山,东观三江之流纳入东海,西与盖山镇接壤,西南与螺洲镇为邻,是省会福州市的南大门,面积5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93334人(2018年)。

历史沿革

唐末,闽王王审知曾在此驻军,以木栅栏为营而得名柴门,后谐音转今名城门。

城门镇建制于民国后期,属白湖区管辖的四维乡,范围含城门村以下12个村。

新中国建立后,城门、义序合并成立闽侯第一区。

1956年闽侯一区与六区(建新)合并成立城门区。

1958年城门区切成三片,分别成立盖山、建新、城门三个人民公社。

1970年6月,城门公社划入朝阳区(现仓山区)。

1992年由乡改镇建制,称城门镇。

行政区划

1995年,城门镇管辖城门、敖峰、胪雷、龙江、浚边、清富、下洋、湖际、洋坑、梁厝、谢坑、樟岚、狮山、濂江、福濂、绍岐、潘墩、连坂、胪厦、黄山20个村。

2020年6月,城门镇天马社区正式揭牌,系城门镇首个挂牌的社区。

截至2020年11月,城门镇下辖2个社区,25个村:胪峰社区、天马社区、胪雷村、龙江村、浚边村、清富村、洋坑村、下洋村、梁厝村、谢安村、安平村、厚峰村、壁头村、樟岚村、狮山村、绍岐村、福濂村、潘墩村、连坂村、黄山村、胪厦村、城门村、敖里村、白云村、湖际村、前锦村、濂江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城门镇,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南台岛东南部,地处闽江、马江、乌龙江冲积平原,三面环江,北望鼓山,南朝五虎山,东观三江之流纳入东海,西与盖山镇接壤,西南与螺洲镇为邻,面积5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城门镇内丘陵、平原交错,河港三叉纵横。

气候

城门镇气候暖热湿润,年平均气温约20C,年均降雨量约1300毫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人口

1995年底,城门镇总人口6.64万人,汉族。其中极少数由永泰移迁该镇沿江定居的渔民称自己为且族。城门镇在外华侨及港澳台胞约有3900人。

2017年,城门镇常住人口102653人。

2018年,城门镇户籍人口93334人。

经济

综述

1995年,城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20.1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0.14亿元,出口交货总值6.11亿元,实现利润7726.48万元,上缴国家工商税1900万元,镇财政收入2262.54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144元。1990年获全国“百强”乡镇称号;1993年被福建省乡镇企业管理局授于“十强镇”称号。发展奶牛生产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乡镇之一,并连续三年受到农业部表彰。全镇现有镇办企业27家,村办企业567家,联合体企业3904家,主要骨干企业有茶叶加工、五金机械、建筑、运输、阀门、造船、石材、电子、眼镜、服装、鞋帽、印刷、包装、塑料、抽纱等。实现了5个亿元村。“三资”企业有20家,内资企业9家,总投资9.67亿元,合同外资8670万美元,实际引资3050万美元。

2018年,城门镇有工业企业489个,其中规模以上6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4个。

第一产业

1995年,城门镇粮食总产量达2485吨,杂粮总产量2900吨,蔬菜产量达1.56万吨。生猪出栏数5万头,家禽饲养超48.5万只,蛋品上市1674吨,奶牛5700头,产奶量5700吨,水产品上市1522吨,水果上市6500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1995年,城门镇有市办中学1所,区办中学2所,小学23所,幼儿园26所,在校中小学生2073人。

文化事业

1995年,全镇有文化娱乐场所84个,其中影剧院1座,歌舞厅3个,录像点2个,文化室26个,农民公园2处,老人馆36个,借书摊点12个。群众民间文艺队伍有:安南尺1个,民乐队1个,十番音乐3班,金鼓吹1班,闽剧团3家,管乐队3支,诗社、创作组各1个。此外20个行政村分别建有可供群众娱乐活动(演出文艺节目)的文化宫、娱乐场。

基础设施

1995年,城门镇在一半村自办自来水厂的基础上由福州市政府组织集资1.1亿元,动工兴建日产40万吨水厂1座(前期工程为日产自来水10万吨,1995年建成)。镇内有谢坑22万伏变电站和11万伏三角埕变电站,榕昌发电厂5万千伏安已并网发电。全镇建有防洪水闸18座及大小堤坝,电灌站52处。

交通运输

城门镇是福州市通往福清市、长乐区的交通要道。福峡路贯穿境内6.9公里7个村,主要支路有黄山至林浦路段,三角埕至下洋路段,浚边到湖际路段,峡北至清富路段以及胪雷亭至胪雷村支路。全镇道路基本实现水泥化。福泉高速公路城门段11公里已动工。镇中心与福州义序机场仅3公里距离,距福州市区5公里,距火车站20公里,距马尾开发区万吨码头陆路30公里,水路6海里,距福州长乐国际机场30公里,距厦门303公里。

历史文化

历史事件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南宋皇帝宋恭帝随大臣文天祥、陈宜忠、陆秀夫等人南逃福州时,在城门镇林浦村(现已分为濂江、福濂、狮山、绍岐4个村)设行宫,驻屯军队粮草,给当地带来一时繁华。

文物古迹

泰山宫,又名泰山东岳行祠,位于林浦村平山东侧,建于明朝,祀南宋末代赵是皇帝行宫及文天祥功臣活动场所。泰山庙包括大王殿、文昌阁,总管殿(即宰相府)为附属文物。现列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浦断桥,位于林浦村,建于宋朝。为三门石桥,桥梁板有纪年题刻。列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瑞迹寺白佛,位于林浦九曲山,为浮雕摩崖造像,像前有石构亭,明天启六年重建。现列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林尚书家庙,位于林浦村,建于明朝。林瀚为兵部尚书,《隋唐志传》的编纂者,其家族有“三代五尚书”(林瀚官至南京史兵、工部尚书,庭棉为工部尚书,庭机为南京礼部尚书,炉官职与父庭机相同,炉弟烃为南京工部尚书)、“七科八进士”(从林镠算起,子潮,孙庭棉、庭机,曾孙炫、爆、烃,一家四代七人,蝉联科第,加上庭机的同族兄弟庭茔,明嘉靖十四年与其同举进士)之称,该庙由林瀚于明正德十三年(1513年)十二月兴建,占地面积669平方米,附近的明代木牌坊为附属物。均列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林之夏墓,位于城门村城门顶,建于民国时期。墓座北朝南,呈长方形,长8.3米,宽4.38米,高0.35米,墓中葬有林之夏及其妻陈贞慧、董淑娇,子林列。列为福州郊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甘甘墓,位于梁厝池乾村,建于民国时期。梁甘甘,梁厝村人,“二七”罢工烈士,系京汉铁路工会会员,江岸车头厂验车工,1923年2月7日在罢工中被杀害,年仅30岁。墓方“风”字形,三层墓埕,封顶及墓埕用三合土筑建,四周用石墙护卫,封顶为园柱形。墓碑楷书“二七烈士梁甘甘同志之墓”

地方特产

城门镇特产以福桔茉莉花茶为主,荔枝、龙眼、橄榄、水蜜桃、无核柿、葡萄为次。福桔甘甜清香,益胃爽口,色泽艳丽,唯独福州地区生长,早年曾作为吉祥贡品进贡宫庭。

著名人物

林之夏(公元1878-1947年),城门村人,毕业于福建武备学堂,早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与林述庆一起率军占领南京,后任民国军务部长,授上将军衔,篡修国民革命军战史,著有《玉萧馆诗集》40余卷,柳亚子为其作序。

林斯琛(公元1870-1924年),字温如,林浦村人,早年行医,1906年任同盟会福建支会总干事,1911年4月参加辛亥广州起义,起义成功后任福建军政府政务院副院长,1920年任广州大元帅府参议陈绍宽(公元1889-1969年),字厚甫,胪雷村人,历任民国海军舰长、海军部部长,受上将军衔。新中国建立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福建省副省长梁守槃,梁厝村人。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3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40年回国,先后在西南联大、浙江大学任教,后调国防科委,主持研究导弹、火箭推进尖端技术,成为中国导弹火箭的奠基人之一。现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陈景润(1932-1996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数学家。他以惊人的推理解开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之谜,轰动了全世界,他的定理被称之为《陈氏定理》,在国际数坛上享有很高声誉,经常应邀出国讲学。

荣誉称号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2023年10月20日,入选“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31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