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2 20:05

培,现代汉语常用字、一级字,又用作姓,读作péi,最早见于篆文,其本义是指给植物或墙堤等的根基垒土。《礼记·中庸》:“故栽者培之。”引申指扶助、培养,还可引申为涂抹、粉刷,把东西埋在灰、沙中保存等义。

字源演变

“培”,形声字。小篆从土,“咅”声。隶变后楷书写作“培”。“土”是指土壤、土地。“咅”是“倍”的省字。“培”为加倍填土,本义是指给植物或墙堤的根基垒土。《说文》:“培,培墩土田山川也。”其意为:“培”,在物体的根基处垒出土堆,培土使之成堆、培田使之固土、培山使之固本、培川使之固堤。陆游《镜湖》:“增卑以为高,培薄使之坚。”其意为:填土使地势低下的增高,使基础薄弱的坚厚。”土“为根基,为基础;”咅“是加倍。由此可引申为对人才的培养。

旧时百姓造房,墙基多用泥土版筑而成。如遇暴雨,雨水将会冲刷墙基,将泥土一点点冲走;平时因为风化、腐蚀等原因,墙基也会逐渐削弱,出于安全起见,需要定期修补墙基,给墙培土。日积月累,墙体会越变越厚,尤其是房屋的后墙,会垒加得格外稳固、厚实,所以”培“有时特指房屋的后墙,同样,为了保护植物的根部,使之能为植物提供充分的水分和营养,也需要在植物的根部添加泥土,即培土。无论是给建筑物的根基垒土,还是给花草树木培土,”培“都起着保护、扶持的作用。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三】【土部】培

培敦。土田山川也。从土咅声。薄回切。

说文解字注

培敦、

逗。

土田山川也。

左传。祝𬶍曰。分鲁土田倍敦。释文曰。倍本亦作陪。许所见作培为是矣。杜云。倍、增也。敦厚也。左氏但言土田。而鲁颂曰。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大雅曰。告于文人。锡山土田。毛传曰。诸侯有大功德。赐之名山土田附庸。鲁颂笺云。策命伯禽。使为君于东。加赐之以山川土田及附庸。令专统之。王制曰。名山大川不以封。诸侯附庸则不得专臣也。按封建所加厚曰培敦。许合诗以释左也。引申为凡裨补之偁。

从土。咅声。

蒲回切。按古音在一部。

康熙字典

【丑集中】【土字部】培

《广韵》薄回切《集韵》《韵会》《正韵》蒲枚切,𠀤音裴。《说文》培敦土田山川也。一曰益也,养也。《中庸》栽者培之。

又《集韵》薄亥切,音倍。重也。《庄子·逍遥游》而后乃今培风。一曰鼻墨切,音卜。

又《扬子·方言》晋楚之闲,冢或谓之培。

又《广韵》《集韵》𠀤薄口切,音瓿。小阜也。《晋语》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必堕其垒培。

又《集韵》铺枚切。同𤬭,瓦未烧者。又蒲来切,音𤗏。封垤也。又房尤切,音浮。人名。鲁有申培公。

书法欣赏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写时“土”的末笔改提。“土”窄“咅”宽,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咅”低。“土”,首笔横在横中线上侧。“咅”,“立”的下横长,从偏旁“土”的末笔提,尾部上侧起笔,收笔于横中线;“口”的首笔竖在竖中线,顶部“𠃍”宽度与“立”中短横相当。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

音韵方言

韵书集成

上中古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