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7 18:19
基流,即“基本径流”,它是河道中能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枯季河流所能维持的最小水流,由于枯水季节流域降水补给已终止或甚少,因此基流主要是由地下水补给。基流大小与流域面积和自然地理条件有关,它是水资源评价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值。
对基流的研究一直是水文学领域内争论的热点之一。虽然近些年来,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得到一定的进展和突破。但是,水文研究的学术界内对基流的定义还未统一,导致了基流分割方法的多样性。国内研究中基流多指流量中径流成份较为稳定的那部分,即为河川的基本流量。采用的方法一般是斜线分割法。即取历年最枯流量的平均值对流量序列进行分割。国外的基流是指除地面径流以外的径流量,与我国所称的基流有所区别。
基流是在流量过程线分析中划分出的,以过程线底部表示的,基本上稳定的水流流量,又称底水。它是河道中能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实际上也就是地下径流。基流分割方法很多,但一般还难以作出精确定量。通常用斜线把一次潜水流量过程线分割成直接径流和基流两部分。
确定生态基流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应针对目标河段实际水资源量、年径流过程、水资源开发程度以及水质现状,采用多种方法计算生态基流,并通过综合分析选择符合流域实际的计算结果作为生态基流。
(2) 对于我国南方河流,生态基流应不小于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和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10%两者之间的大值,也可采用Tennant法取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20%~30%或以上。对于北方河流。生态基流应按非汛期和汛期两个水期分别确定,一般情况下,非汛期生态基流应不低于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20%~30%。
(3) 对于湖泊,应提出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的最低水位要求。
生态基流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水文学法、水力学法、生境模拟法和整体分析法等。应根据工程对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情况和生态目标的需水特点,考虑满足生态需水的共性要求和实际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合理选取计算方法。
水文学法以历史流量为基础,根据简单的水文指标确定河道内生态需水。水文学法简单易行,但要求拥有长序列水文资料(一般应为30年及以上),常用于无特定生态需水目标的水域生态需水量的计算。常用的代表方法有Tennant法、最枯时段平均流量法等。
水力学法主要有基于水力学参数提出的湿周法和R2-Cross法。其特点是通过研究河宽、水深、断面面积、流速、湿周等与栖息地质量的关系来估算河道内流量的最小值.确定能够提供特定对象生境保护要求的生态流量,并评价低于某一流量时可能发生的生境面积和功能损失。在计算特定区域生态需水,且生境保护与水域条件有明显相关关系时,推荐采用水力学法进行计算分析。
生境模拟法主要采用生态学和生理学方法,对特定生态保护目标的需水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区域现存或者期望的典型、代表及保护物种与群落对水量需求规律和配置的要求,研究水量配置与生态系统发育和平衡的效应。代表性方法有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和生态、生理需水观测法等。其中IFIM法是根据现场观测数据,采用PHAB-SIM模型模拟流速变化与栖息地类型的关系,通过水力学数据和生物学信息的结合,决定适合于一定流量的主要水生生物及栖息地,并由此作为确定生态水量的途径。
整体分析法是以流域为单元,全面分析河流生态需水的方法。它包括南非的建筑堆块法(BBM)、澳大利亚的整体法(Holistic Method)等。
河流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常年河、季节河和间歇性河。河川流量中基本稳定的部分称为基流,主要来自地下水补给,有时也来自湖泊、水库和冰川的补给。
常年河是那些一直在流动的河流。在枯季,常年河的流量为基流,由河流截取的地下水流和壤中流组成。从地下水库中得到补给的河流叫做潜水补给河。常年河以及潜水补给河是湿润地带的一个特征。
季节河是当有充足降雨量时才有流动的河流,也就是大雨期间或者之后才有流动的河流。季节河不截取地下水流,因此没有基流。相反的,季节河通常通过其多孔的河床渗流来补充地下水流。将水补给地下水库的河流称为补给人渗河流。补给人渗河流中的河道吸收称作河道输送损失。季节河和补给入渗河流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特征。
间歇性河是那些具有混合特征的河流,在一年的一定时间表现为持续性,而其他时间为季节性的。取决于季节情况,这些河流可能补给地下水或者从地下水补给。
基流的估计在干旱性水文气候环境下对于计算流域一年中总径流量是很重要的。基本流量被当作年出水量。在洪水计算中,基流用来区分表面径流与直接或者间接径流。间接径流是起源于壤中流和地下径流,而基流是间接径流的一种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