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

更新时间:2024-08-19 17:31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844年至1846年。

内容简介

小说以法国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两大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受船长的临终嘱托,为拿破仑送了一封信,受到两个对他嫉妒的小人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唐泰斯传授了各种知识,还在临终前把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他设法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唐泰斯化名为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他的恩人,惩罚了三个一心想置他于死地的仇人。

法老号货船的代理船长爱德蒙·唐泰斯,被船上狼狈为奸的会计员唐格拉斯和觊觎他女友梅色苔丝的弗尔南两人,设计陷害。负责审理此案的代理检察官维尔福发现此事与自己父亲有牵连,将唐泰斯关进孤岛上的死牢。

唐泰斯在牢里度过了十四年暗无天日的岁月,一天,隔壁牢房的老神甫挖地道时计算错误,到了他牢中。老神甫教会唐泰斯各种知识,使唐泰斯明白自己的敌人。老神甫告诉他,在一个叫基督山的荒岛上埋藏着无与伦比的财富。

老神甫病死后,唐泰斯为了达成他的遗愿,将他的尸体搬入自己牢里,自己躲进老神甫的裹尸袋,被狱卒当成尸体扔出了监狱。唐泰斯四处游荡,找到基督山,发现了宝藏,重回社会,先报恩,后复仇。

唐泰斯证实了唐格拉斯、弗尔南和维尔福陷害自己的事实,并得知未婚妻已经嫁给弗尔南,父亲则病饿而死,他开始做复仇的准备工作。八年后,唐泰斯已经变身为基督山伯爵,以大银行家的身份回到巴黎。这时,维尔福是巴黎法院检察官,唐格拉斯成了银行家,弗尔南成了莫瑟夫伯爵及议员。

基督山伯爵借助媒体的力量在报纸上披露了弗尔南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希腊出卖和杀害了阿里总督的事实,引起质询。听证会上,基督山伯爵收养的阿里总督的女儿海蒂出席作证。弗尔南名声扫地,狼狈不堪,妻子认出了唐泰斯,与儿子一起离开了这个肮脏的家。失魂落魄、走投无路的弗尔南开枪自杀了。

基督山伯爵设计让唐格拉斯出售债券,损失惨重。走投无路的唐格拉斯窃取济贫机构的505万法郎逃往意大利,被基督山伯爵的强盗朋友抓住。基督山伯爵后来以真实身份出现在唐格拉斯面前,唐格拉斯饱受惊吓与折磨,吓得肝胆俱裂,须发皆白。

基督山伯爵现在全心对付维尔福,揭开旧事,让他受精神折磨。然后,基督山伯爵巧妙利用维尔福的后妻。借用她手,毒死了维尔福的一些家人,让维尔福与后妻相互残杀。维尔福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纠缠、被各色人等揭发。他知道自己落入复仇之神的手里,任人鱼肉。失魂落魄的维尔福回到家中,发现妻子因为罪行败露服毒身亡,并且毒死了自己心爱的儿子。处于巨大打击之下的维尔福又看到基督山伯爵出现,并且表明身份,他崩溃了。

基督山伯爵完成了一切复仇,并且帮助了想要帮助的人,他认为,上帝想要他所做的一切都已经完成了。最后,他带着收养的阿里总督的女儿海蒂远走天涯。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初期灵感

1841年大仲马重游意大利,在佛罗伦萨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几乎每个星期六都到热罗姆——拿破仑·波拿巴亲王府上做客。拿破仑一世的弟弟曾委托大仲马陪他儿子同游厄尔巴岛。1842年6月28日大仲马和十九岁的小亲王抵达费拉约港,在当地人的推荐下得知基督山岛。小岛的名字引起了大仲马作为小说家的无限遐想,由此有了创作小说的念头。

1843年回到巴黎的大仲马在出版商的劝说下,决定写一部以巴黎为背景的当代题材小说,主人公就叫基督山伯爵。他曾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杂谈录》中写下最初的写作提纲。

轮廓构思

在写作助手奥古斯特·马凯的建议下,大仲马决定花相当的篇幅去写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被出卖以及在狱中的生活等情节,使小说大致分为三部分,故事发生在三个城市:马赛、罗马和巴黎。期间,大仲马在《巴黎警署档案回忆录》中看到了一个复仇故事,并曾在小说1846年版本中插入了这个故事。

拿破仑专政时代,巴黎一家咖啡馆的老板马蒂厄·卢比昂和三个同伙,出于嫉妒跟刚订婚的年轻鞋匠弗朗索瓦·皮科开了个恶意的玩笑,诬告他是英国人和波旁王朝复辟势力的奸细。皮科当即被捕,从此音讯杳然。他被囚禁在戒备森严的费内斯特雷尔堡监狱,直到1814年拿破仑被迫退位、流放厄尔巴岛以后,才从待了七年的监狱获释。

由于同狱的一位意大利神甫在临终前把遗产留给了他,他出狱后去意大利拿到这笔遗产,变得非常富有。他化名约瑟夫·拉尔谢回到巴黎,得知当年的未婚妻听说他的死讯后,嫁给了害得他家破人亡的仇人卢比昂。他随即去卢比昂的家乡尼姆,化装成意大利神甫,从一个名叫安托万·阿吕的人嘴里,套出了卢比昂三个同伙的名字。

他返回巴黎后,进了卢比昂店里当伙计,着手实施复仇计划。不久以后,卢比昂的一个同伙尚巴尔被捅死在艺术桥上,短刀插在死者身上,刀柄上写着:第一个。皮科物色了一个获释的苦役犯,让他伪装成富有的侯爵,娶了卢比昂的女儿为妻。随后皮科又放火烧了卢比昂的咖啡馆,并杀死了那第二个同伙,遮盖尸体的黑布上写着:第二个。卢比昂夫人伤心过度而去世。皮科被卢比昂识破身份后,手刃卢比昂报仇雪恨,但他也被在场的阿吕刺死。阿吕逃往英国定居,直到1828年临终前,才向神甫说出事情经过。神甫将记录交给巴黎警署保存,身为巴黎警署档案保管员的珀歇看到存档的案情记录后,将其写进了回忆录中。

大仲马根据这个素材,构思了整部小说的轮廓。鞋匠皮科在小说中成了水手唐戴斯,故事的背景也改在风光绮丽的马赛港。大仲马不愿意让小说中的冤狱发生在拿破仑帝国时代,于是把故事的时间往后挪到王朝复辟时代,让唐戴斯成为波旁王朝冤狱的受害者。皮科的那几个仇人,则从市井平民变成了七月王朝政界、金融界和司法界的显要人物。

为写作小说,大仲马前往马赛重游加泰罗尼亚渔村和伊夫堡,从而酝酿出唐戴斯远航归来乃至于受冤入狱等场景,并结合现实人物法里亚神甫,写成了《基督山伯爵》。

人物介绍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基督山伯爵》与当时另一通俗小说家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不同,它更接近于巴尔扎克批判社会的观点。在大仲马笔下,复辟王朝(尤其是七月王朝),大仲马和他的读者所生活的时代,被写成颠倒了价值的时代。唐泰斯被无辜地投入紫杉堡的黑牢中,度过了漫长的十四年,相当于复辟王朝统治的年限,象征了复辟王朝暗无天日的统治。在大仲马笔下,七月王朝的黑暗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那些占据着法律、军队、政治、财政的关键位置的人,即维尔福、弗尔南(莫尔赛夫)、唐格拉斯,他们戴着假面具,道貌岸然,双手沾满了罪恶才爬上拥有权力的位置。最罪大恶极的维尔福却正好代表着社会的最高价值:法律。这个人物是浪漫派对当时社会最阴险恶毒的形象刻画之一,表现了大革命及随后的社会动荡所产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正义荡然无存。尽管大仲马是共和党人,但在《基督山伯爵》中,却没有什么让人相信社会进步和正义是治疗滥用权力和价值颠倒的良药。小说中为数不多的下层人物也不见得更好:卡德鲁斯和他的妻子,以及贝内德托,都是像维尔福和唐格拉斯那样的罪犯。从思想上说,大仲马正是在这里与《巴黎的秘密》、《流浪的犹太人》截然不同。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不一样的,有梦想的性质。基督山伯爵,这个无所不能的人,代替上帝惩恶扬善,在人间重建秩序与正义。但大仲马并没有将这个超人写成能够解决当时社会黑暗的救世主,这是大仲马与欧仁·苏的又一个重大区别。基督山伯爵不像《巴黎的秘密》中的鲁道夫公爵那样,是一个博爱者,他没有披上华丽的外衣,他的身份不断变换,除了他的仇人最后知道他的身份,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名字。他像以往骑士文学中的英雄,经历了大灾大难,死里逃生,大落又大起。他在小说开头从浪漫派梦想中的东方归来,最后又回到东方去,将这个社会弃之不顾,让人们处在等待和希冀中。他像雷电一样落在这个腐败的世界上,像《旧约》中的耶和华一样实施报复,然后扬长而去。

在小说中,大仲马鲜明地表现了他的政治倾向。唐泰斯不自觉地成为忠于拿破仑事业的牺牲品,但他却没有为此而后悔;小说中的好人几乎都站在第一帝国一边,如摩雷尔船长、他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维尔福的父亲努瓦蒂埃。唐泰斯站在受土耳其人奴役的希腊人一边。站在受奥地利压迫的意大利人一边。恶人则总是为波旁王室效劳,或者为资产阶级的暴虐效劳。小说并没有提出任何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基督山伯爵只能被看成是对社会黑暗发出抗议的一种力量,他既表明了一种理想,又表明了金钱腐蚀人心的力量。他用知识、矫健的身体、精湛的剑术与枪法、疾恶如仇的精神力量,还有金钱去驾驭这个使人变坏的社会。同时他又具有优异的品质,凌驾于社会之上。这虽然使他显得像神灵一样。但这种神话般的模式却能突出和反映社会的矛盾、人们的失望和从矛盾中产生的梦想。

艺术特点

《基督山伯爵》的艺术特点代表了优秀通俗小说的成就。

故事情节

情节曲折,安排合理。小说一开卷,唐泰斯正在举行婚礼时却遭到陷害被捕,然后被打入黑牢,看来永世不得翻身。这个富于戏剧性的开场正是“一石激起千重浪”。紧接着他在黑牢里的经历更是写得有声有色,这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他在牢里巧遇法里亚神父,通过地道互相往来,这段奇遇极富传奇意味。法里亚不幸中风死去,唐泰斯计上心来,钻进包裹法里亚尸体的麻袋,终于逃出虎口。随后,大仲马把三次复仇写得互不相同,但又与三个仇人的职业和罪恶性质互有关联。莫尔赛夫夺人之妻,出卖恩人,结局是妻子离他而去;他身败名裂,儿子为他感到羞耻,不愿为他而决斗,他只得以自杀告终。维尔福落井下石,害人利己,又企图活埋私生子,结局是犯罪面目被揭露,妻子和儿子双双服毒死去,面对穷途末路他发了疯。唐格拉斯是陷害唐泰斯的主谋,又逼得唐泰斯的父亲贫病而死,他靠投机发家;基督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受骗,终至破产,并让他忍受饥饿之苦,他被迫把拐骗的钱如数退出。不同的结果使复仇情节不致呆板,读者掩卷再思,会觉得这样的结局再好不过。大仲马还在基本情节之外穿插惊险紧张的场面,如卡德鲁斯在风雨之夜谋财害命,在罗马近郊神出鬼没的绿林好汉利用狂欢节绑架,维尔福的私生子安德烈亚从苦役监踏入上流社会又被捕入狱,卡德鲁斯夜人基督山伯爵府邸偷盗被安德烈亚刺杀,维尔福夫人为了夺取遗产而下毒害人……这些次要情节险象环生,奇峰突起,又不游离于主要情节之外。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写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没有喧宾夺主,又为主要情节服务。小说情节繁复而不散漫,读来只觉精彩纷呈,并无冗长拖沓之感。基督山伯爵的财富不是遗赠的,而是在神父指点下获得的,数目惊人,增加情节的传奇性;基督山伯爵根据神父的分析了解到仇人是谁,经过核实,复仇经过是作家的杜撰,他没有亲手杀人,否则难以脱身;其他次要情节也是作家虚构的。这是大仲马对生活中的原型和故事进行艺术加工的出色范例。不过,艺术虚构不能违反生活真实,否则会流于荒唐,导致艺术上的失败。为了准确地描写紫杉堡,他亲自去考察过。细节的真实非常重要。挖地道时。主人公先将泥土倒在一个废置的小房间里,等到填满了,再把土从窗口一点点抛洒出去,随风送到远处,洒落在海里,不留痕迹。又写他平时锻炼身体、挖地道,因是个深谙水性的水手。所以能够在大海里游泳逃走。情节和细节的合情合理关系到小说的成功与否。

社会描写

光怪陆离,熔于一炉。小说触及的生活面极其广阔,上至路易十八的宫廷、上流社会的灯红酒绿,下至监狱的阴森可怕和犯人的阴暗心理、强盗的仗义疏财,也有市民的清贫生活。大型舞会和豪华婚礼令人炫目;宴会上“水陆罗八珍”耗费惊人;价格高昂的骏马、金碧辉煌的客厅和名画的陈设是显露财富的一种手段,虽然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庸俗不堪;游山玩水、观看歌剧是公子哥儿不可或缺的消遣活动;为了争夺财产,连检察官的夫人也不惜下毒;唐格拉斯的金融投机、唐格拉斯夫人和德布雷的合伙,揭示了银行家跟政府官员暗中勾结,窃取政治情报,及时购买或抛出公债券和国库券,赚取巨款;丈夫为了赚钱,可以容忍妻子偷情;一旦无利可图,合作的一方便与情妇一刀两断。小说对上流社会的描绘淋漓尽致。大仲马还将读者一无所知的犯人生活展示出来,切口运用得恰如其分;苦役犯摇身一变,企图通过婚姻改变地位也有实际根据。绿林好汉的首领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喜爱古罗马的经典著作。再如异国情调的展现:地中海的走私船和走私贩子东躲西藏的生活;科西嘉岛民强悍的复仇意识与善良品质的奇异融合。表现为贝尔图乔为哥哥复仇。一路追杀维勒福,而他的嫂子对安德烈亚百依百顺;保持西班牙风俗的卡塔卢尼亚人以渔业为生的宁静日子;罗马狂欢节车水马龙、万头攒动的疯狂场面;罗马竞技场的优美夜景和绿林强盗古怪的接头方式……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和斑斓夺目的地方色彩、异国情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广阔的视野和浪漫主义的艺术趣味水乳交融,加强了小说的传奇性。全景式的描写以丰富多彩的色调作为点缀,能满足不同阶层读者的兴趣。

叙事结构

结构完整,一气呵成。《基督山伯爵》基本上分为两大部分:前面四分之一的篇幅写主人公被陷害的经过,后面四分之三写主人公如何复仇。第一部分是楔子:复仇虽然分成三条线索,但彼此交叉进行,有条不紊,每条线索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最后才汇合到一起,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次要情节的插入别具匠心:第三十一章至三十八章突然变换了环境,转到描写利用狂欢节进行活动的绿林好汉,似乎与主要情节毫无关系。但随后阿尔贝被绑架的事件成了基督山返回巴黎的导引线。后来唐格拉斯落入绿林好汉手中,一顿饭要付十万法郎。至此,当中的插曲便成为不可缺少的情节,与基本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再如,唐泰斯为了核实写密信的经过,找到了早先是裁缝后来是小酒店老板的卡德鲁斯,他的再出现沟通了前后的情节,又引出了安德烈亚;基督山后来把他从苦役监弄出来,作为他复仇的工具。陷入经济拮据的唐格拉斯误以为他是贵族子弟,想招他为女婿,摆脱困境。安德烈亚身份败露后,在法庭上揭露了维尔福正人君子的丑恶面目。这个人物成为情节发展的纽带。主次情节相得益彰。使小说酣畅自如、首尾贯一。

人物对话

善写对话,戏剧性强。全书十分之八的篇幅都由对话写成。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往往通过对话来表现,如维尔福审问唐泰斯的场面:为了保住自己的前程,他隐瞒了自己是拿破仑党人的独生子的身份,要置唐泰斯于死地,并烧毁了拿破仑的信。这一场面全是以对话写出的,维尔福的奸猾阴险、随机应变跃然纸上。有时,大仲马用对话来展开情节、交代往事。如维尔福埋掉私生子的隐私是由贝尔图乔叙述出来的,省去另辟章节补叙,小说情节也不致中断;插入的话既起解释作用,又推动情节发展,手法经济。努瓦蒂埃与政敌的决战、海蒂公主的身世、基督山宝藏的发现。都是这样口述出来的。还有一种别致的手法:努瓦蒂埃全身瘫痪以后,不能说话,只能以眼睛来表达思想。他眼睛的动作与别人的理解配合成一场巧妙的无言的“对答”。

形象塑造

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大仲马能从时代的变迁去刻画人物的变化。唐泰斯开始是一个正直单纯的水手,对世事的复杂一无所知。他获得财富以后,阅历渐深,变得老谋深算,失去单纯。而且铁面无情,手段凶狠。唐格拉斯是阴骘之徒,弗尔南是无赖小人;唐格拉斯当上银行家以后,他的不择手段、唯利是图又得到充分表露;而弗尔南的背信弃义、卑鄙无耻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变化反映了七月王朝的精华人物的发家过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也写得相当生动。爱钱贪财的卡德鲁斯夫妇,作恶成性的安德烈亚,淫荡无行的唐格拉斯夫人,毒辣阴险的维尔福夫人,坚定高尚的努瓦蒂埃,热情善良的摩雷尔,正直纯真的马克西米利安,热烈诚挚的瓦朗蒂娜,软弱和善的梅尔塞苔丝,耿直单纯的阿尔贝。博学多识的法里亚,还有我行我素、厌恶男人、个性强硬的欧仁妮,都是呼之欲出的人物。至于三个恶人,也有不同的特点。唐格拉斯和维尔福同是狡猾阴险,但前者显露一些,后者则老奸巨猾。在陷害唐泰斯时,唐格拉斯虽然假手于人,但毕竟亲自动笔,还有在场者,容易落下把柄。维勒福则烧掉罪证,摆脱关系,而且让唐泰斯存有幻想,陷害了别人还让被害人感激自己。他明明知道妻子下毒,却假装不知,直至可能危及自身,才露出凶相,要妻子自尽,把她甩掉。莫尔赛夫比起他们则较为赤裸裸。此外,维尔福夫人和唐格拉斯夫人都很贪财,前者心狠手毒,不惜连续下毒,后者卑污猥亵,以出卖色相来谋取钱财。努瓦蒂埃和摩雷尔有相近的政治信仰。而且心地正直,但前者热诚,后者刚烈。这种区别使读者不致把同类人物混同,故而评论家认为大仲马塑造了“令人难忘的人物”。

作品影响

《基督山伯爵》被公认为通俗小说中的典范。这部小说出版后,很快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在法国和美国多次被拍成电影。它仍在世界各国流传不衰,被公认为世界通俗小说中的扛鼎之作。

出版信息

中文版本

作者简介

大仲马,全名亚历山大·仲马,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通俗小说家。大仲马继承了父亲反封建传统,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制;他憎恨和不满复辟的波旁王朝。他曾被视为拿破仑分子而受到歧视。他先后参加了1830年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和 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的二月革命。他曾两次被迫长期流亡国外,1860年他还去意大利协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作战。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他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的剧本《享利第三及其宫廷》(1829)比雨果的《欧那尼》还早问世一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大仲马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最著名的是《三个火枪手》旧译《三剑客》,(1844)、《基督山伯爵》。大仲马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 “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译本差异

《基督山伯爵》在中国曾出现多个译本,因译本不同,人物名字(艾德·丹地、埃德蒙·邓蒂斯(蒋版)、爱德蒙·堂泰斯(郑版)、埃德蒙·唐戴斯(周版)等)亦出现部分区别。

1902年至1914年期间,分别为《岛雄记》《炼才炉》《几道山恩仇记》《岩窟王》《窟中人》。其中前三个版本由英文版本转译,后两个版本为日本版本转译。此外,除《窟中人》为删减全译本,其他四个均为小说节译本。

1946年至1947年,经济学家蒋学模以英文版本转译,书名为《基度山恩仇记》。1992年,作家郑克鲁亦在此翻译基础上,推出了同名法文转译版本。

1991年,作家韩沪麟与数学家周克希以法文版本进行合译,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新译本,改名《基督山伯爵》,理由有二。一是,此为原法文书名直译;二是,“基督”更为切合实际原文及实际地理岛名。后中国出版社大多以此译名作为标准。

衍生作品

《基督山伯爵》曾被多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动画作品,同名作品有法国电影《基督山伯爵》(1998)、俄罗斯舞台剧《基督山伯爵》(2020)、美国电影《新基督山伯爵》(2002)等等。

此外还有以小说情节与主题为基础进行的改编作品,将时代背景改为中华民国时代的中国香港连续剧《大报复》(1977);将主人公性别换为女性的美剧《复仇》(2011);以幻想舞台与真实场景名称为背景的日本动画作品《岩窟王》(2004)等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