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9 09:57
朱塞佩·塔蒂尼(意大利语:Giuseppe Tartini,1692年4月8日—1770年2月26日),是一位威尼斯著名作曲家及小提琴家,杰出的教育家,严肃的学者和雄劲深沉自成一格的作曲家;这是一位在音乐史上的 成就和影响远远尚未被人完全认清的大人物。他的代表作《魔鬼的颤音》(意大利语:Il trillo del diavolo,英语:Devil's Trill Sonata)因其高超的演奏难度而闻名,除此之外他还留下来150首左右的小提琴协奏曲及音乐理论著作《和声论》。
朱塞佩·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1692–1770年),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教师。他的很多作品如《G小调奏鸣曲》(《魔鬼的颤音》)堪称经典之作。塔蒂尼对小提琴的弓子做了改进,他的运弓方式成为小提琴的基本技巧。他还对音乐声学做了研究。
塔蒂尼1692年生于威尼斯共和国位于伊斯特拉半岛的一个叫皮兰的小镇上(该镇现位于斯洛文尼亚境内),家族传统是神职人员。
父母早就给儿子规定好以教会安身立命的前程。他应该成为米诺里特斯基修道院信奉圣芳济教派的修道士,所以起先让他在皮拉诺教堂附设的小学读书,然后把他送到伊斯特里亚的卡狻城字习,在卡狻上学期间同时还在学音乐,不过当时学的只是一些极其初步的课程。此时,尚未成年的朱塞佩就开始学拉小提琴,究竟谁是他的老师——不清楚,未必会是一位大音乐家吧。塔蒂尼即使到后来也没有机会跟专业的提琴教师上过课。他的一身本领全靠自己的苦修苦练得来。塔蒂尼真正说得上是个无师自通的专家(凭自己总结实践经验而有所创新的教学理论家)。
这个孩子十分任性而又容易感情冲动,使得父母只好打消让朱塞佩按照教会需要去安排未来生活的念头。作出了决定要他到帕多瓦去学法律,在帕多瓦有一所四处闻名的大学,塔蒂尼在1710年到那里入了学。
他随意敷衍得过且过地对待功课,他宁肯过著那种充满形形色色惊险经历的狂热而轻佻的生活。他认为斗剑比法律有意思。要说到掌握这门技能,本来是每个“名门望族”出身青年人份内的事,可是对塔蒂尼来说,却成了一门职业。他参加过无数次的决斗,他的剑术高明,为此他曾产生以教授斗剑为谋生之计的设想。可是突然间,一种原来意想不到的局面打乱了他的如意算盘。问题出在他除了舞刀弄剑之外,还在继续研究音乐,为了挣点额外收入以贴补父母寄来费用之不足,甚至还给人上起音乐课来了。
他教的学生中间有一个名字叫爱丽萨贝塔·普蕾玛佐内的女孩子,来头不小,原来是帕多瓦本城权势通天的大主教乔尔奇奥·科纳罗的外甥女。生性多情的年轻人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自己年轻的女学生,他们偷偷地结了婚。当这对情人永结同心的消息传到了他妻方那些门第高贵亲戚的耳朵里,怎么会叫他们感到高兴呢。尤其是那位红衣主教科纳罗听了暴跳如雷,而塔蒂尼也就立刻面临著受追捕的威胁。
于是塔替尼被迫逃离帕多瓦,他妻子也被送到女修道院去。最后塔替尼逃到阿西西(Assisi)的圣方济各修道院,才得以避开追捕。著名的《魔鬼的颤音》就是在这里写成的。
算他走运,著名管风琴家,教会音乐作曲家兼理论家的波希米亚人帕德雷·博埃莫(Padre Boemo)当时刚好也住在阿西西(后来格鲁克在布拉格也跟他学过音乐理论)。塔蒂尼有幸得到如此高明音乐家的指导,在不断加深理解对位法技巧的同时, 开始有了迅速的进步。不过,他专心学的不仅是音乐理论,就是对拉小提琴也爆发出火热的热情,所以过不多久,每逢教堂做礼拜,他也就能够在博埃莫伴奏下显示一下独奏的本了。
很可能,正好就是这位师长在塔蒂尼身上种下了后来立志钻研音乐理论的种子。长期隐居于修道院的生活给塔蒂尼性格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变得相信起万能的上帝了,还很迷恋神秘主义的教义。但是他的世界观里这个部分并未在创作里有所反映;塔蒂尼留下的作品实际证明他的内心始终是个属于尘世的热心肠而直爽的男子汉。
塔蒂尼在阿西西一住就是两年多,由于完全出之偶然的一件小事,他回到了帕多瓦:“有一回欢庆节日,他照例正在教堂的合唱队里拉琴,这时,突然刮起一阵强风把这在乐队前面的幕布微微吹开了一点……于是,他被坐在教堂礼拜席位的人们看到了。在座有一个帕多瓦人认出是他,回到本城闲谈之中不免要泄露出塔蒂尼隐藏的地点。这件新闻立即被他妻子和红衣主教听到了。要说到他那些高贵亲戚的众怒,过了这么久早已事过境迁……”
回到帕多瓦的塔蒂尼没有多久就以音乐方面多才多艺而开始为人所知。1716年有人请他光临威尼斯的皮柴诺·莫契尼果贵妇人私人府邸,那里为欢迎萨克森选帝侯将举行一次盛大的音乐会演。除了预先约请塔蒂尼来表演之外,届时将有著名小提革家弗朗切斯科·威拉契尼的演出。 威拉契尼的名气传遍了当时的文明世界。由于他平常拉好所表现出的感情层次非常细腻,当时意大利人一提起他的演奏总认为那是一种“完全新鲜”的格调。这种说法不无根据,若是和科列里生前那种崇尚雄伟而朴实的演奏风格相比,这样的拉法倒的确是一种新的创造。威拉契尼是一位预先准确地表达出“极端浪漫主义”多情善感特征的大演奏家。塔蒂尼行将和这样不好惹的对手碰头了。
听到了威拉契尼拉琴,使塔蒂尼五内震荡。他当即谢绝演出,把妻子安顿到故乡兄弟那里去住,随后就离开威尼斯独自到安科纳修道院隐居。他决意在这种远离尘世繁华和诱惑的环境里不断刻苦练琴去获得类似威拉契尼那样的巧技。就这样在安科纳过了四年隐居的生活,也正是在这个地方,磨炼出一位掌握小提琴十分地道而辉煌的音乐家,意大利人为了著重指出他这种了不起, 奉送他一个“属于整个世界的大师”的称号。1721年塔蒂尼重新回到了帕多瓦。
1721年,他被任命为帕多瓦圣安东尼奥教堂独奏小提琴手和管弦乐队指挥。塔蒂尼在欧洲享有盛誉,1728年创建于帕多瓦的小提琴学校被称为“民族学校”。
此后塔蒂尼的生活大体上都在帕多瓦度过,他在当地圣安通尼奥教堂乐团担任独奏小提琴家和乐队首席的职务。这个由16个歌唱家和24个器乐演奏家组成的乐团被公认为是当时意大利最优秀的音乐组织之一。 塔蒂尼只有一次又离开帕多瓦到外地过了三年。那是在1723年,布拉格请他去参加卡尔洛六世加冕典礼。当地的绘爱音乐而又乐于保护艺术家的金斯基伯爵由此听到了他杰出的演奏,不胜钦佩,总算劝得他答应留在伯爵家里工作。塔蒂尼在金斯基乐团一直工作到1726年,之后由于思乡病发作迫使他重返家园。后来各国王公贵族虽曾屡次三番以重金礼聘,但都遭到塔蒂尼的婉言谢绝。
在帕多瓦住定之后的塔蒂尼于1728年在当地开办了一所专门以小提琴演奏为教学宗旨的高等学校。法、英、德、意各国一些最出众的小提琴家由于渴慕这位名震全球的大师,纷纷汇合到这所学校里来向他请教。塔蒂尼平素待人接物十分谦恭温雅。据德·勃罗斯告诉我们:“塔蒂尼这个人很有礼貌,亲切,一点不傲慢,也没有怪脾气;他对法国和意大利音乐优劣的论断就象一位天使那么不带任何的偏见。听他拉琴也好,和他聊天也好,我都感到很满意。” 他在1731年3月31日写给著名音乐理论家帕特雷·玛蒂尼那封信件被保存下来了。从这封信里可看到他对本人写的结合音乐专题论文自认为被人过份吹捧而作了何等严格的自我剖析。它证实塔蒂尼为人极其谦逊:“我未敢同意的是,使那些见识高超学问渊博的人士会把我看成是个自命足以一手开创并改进当代音乐风格的妄人。恳求馈下万勿使我陷于此等窘境,我衷诚以求的只是想得到其他高明之士的指教!”
“塔蒂尼十分善良,经常救济穷人,不收学费地给有才能的贫穷人家孩子上课。不过由于妻子生性泼辣凶恶令人难以容忍地的家庭生活过得很不幸福。这种处境更促使他把全副精神都用在艺术方面。(海顿、帕格尼尼、李斯特无不如此)据说,这位大师即使到行将告别人间的晚年,每到礼拜天,还在帕多瓦总教堂里亲自当众演奏自作的《皇帝》奏鸣曲的慢板乐章呢。”
塔蒂尼活到七十八岁,1770年因患坏血症或癌瘤在自己心爱的弟子皮耶特罗·纳尔迪尼看护下闭上了双眼。
在十八世纪前半叶意大利的小提琴音乐文化世界,塔蒂尼理所当然地高高站在集当时表演创作精华大成的盟主地位。在诺蒂尼的音乐和性格里往往可以分析出不少浪漫主义的成分。“他特具的艺术家天性是那种热腾腾遏制不住的激动和梦想。心潮滚滚,忽尔乐入天堂,忽尔苦入地狱,心情转变总是那么突如其来,使人难以揣测。正因为他吸取了科列里、维瓦尔第、洛卡台利、威拉契尼、杰米尼亚尼以及其他前辈和同辈大师们的心得,之后把它们熔铸成完整雄强的统一体,所以他的演奏艺术显得是经过移山倒海,另有自己的天地。他艺术中所表现的意境深远,善于变幻,不拘一格——既有奏鸣曲《被遗弃的达朵》(达朵是传说中迦太基的女王和建国者)里温柔至极的抒情,又有奏鸣曲《魔鬼的颤音》里烈火般的激情,既有A大调赋格曲中那种辉煌的竞奏,又有巴罗克时期吟诵式柔板中那种庄严的哀悼,听了使人感到十分惊讶。
关于塔蒂尼拉琴的种种评语中,也有互相冲突之处。著名德国长笛演奏家兼理论家的克里兹,1723年在布拉格金斯基乐团任职期间听过他的演奏。据克里兹说:“他的确不愧是最伟大小提琴家中间的一份子。他从自己的乐器上发出非常美妙的声音。手指和弓子都同样地听从著他的支配,即使是天大的困难,由他应付起来也显得毫不费劲。颤音,甚至是双颤音(Trill),不论用那几个手指去打,也都打得同样清脆而干净,他还很喜欢使用高把位。不过,他的演奏并不一定十分动人,就是他的趣味也有欠缺高雅的成份,因此往往会使他不知不觉掉入和美妙歌唱格调相对峙的意境。” 所以会得到这样的评语,很可能是由于塔蒂尼在安科纳改进本人演奏器官下了长时期苦功之后,大概还有点受技术第一那种思想支配的缘故吧。 其他同时代人说的情况和这也对不上号,例如,格罗斯莱伊留下的文字说,塔蒂尼拉起琴来并不具备才气惊人的品质,他表现不出这样的辉煌情趣。有一次这位意大利小提琴家来向他炫示了一番自己的技术,他冷静地听完了开言道:“这段很出色,这段很活泼,这段很有力,但是——一面把手搁到胸前,他一面添了一句——至于这方面嘛,我无可奉告。”
维奥蒂对塔蒂尼演奏发表过特别推崇的称赞言论,巴伊的、罗德、克莱采尔在1802年为巴黎音乐学院合编的小提琴教科书中也曾指出他演奏的特点:谐和、温柔、优雅。
由于塔蒂尼创作所获得的名气只不过是他赫赫声誉中很小的一部份。根据目前掌握但决非完全的资料,我们获悉他写过140首小提琴协奏曲(用四重奏或弦乐五重奏伴奏)、20首大协奏曲、150首奏鸣曲、50首三重奏; 60首奏鸣曲得到了发表,可是还有 200首左右的作品手稿依然被封存在帕多瓦圣安通尼奥总教堂的乐团档案库里。
在他的奏鸣曲中间——《魔鬼的颤音》奏鸣曲大概足以名传千古了。关于它的由来保存了一段似乎是由塔蒂尼本人讲出来的离奇故事。“有天晚上(那是在1713年),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把灵魂出卖给魔鬼了,于是乎他就得为我办事。根据我的手势要什么都能照办——我这个新仆人还预先猜得出我每一个愿望。一次,在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把我的小提琴交到他的手里, 且看看他能不能拉出点无论什么样的好听的音乐呢。可是,当我确实听到了一首美妙得出奇的奏鸣曲,而且还拉得那么精采而熟练,即使我用最大胆的幻想也难以想象得出如此的意境,这时候我是多么地吃惊。我是那么地入迷,倾倒,叫我连气都要喘不过来了。我就是这么激动万分地醒了过来,赶忙抓起了小提琴,想把梦中听到的声音那怕保留下一部份也好,可是,白费了力气。 我当时写下的而且也题名为《魔鬼奏鸣曲》那首奏鸣曲是我最好的作品,可是把它和曾给我带来如此狂喜的那一首比一比,相差如此悬殊,所以,要是我当真能够再一次领略到小提琴在梦中给过我那样强烈的快感,我宁愿立刻把自己的乐器砸碎而永远放弃音乐。”
《魔鬼的颤音》是一首小提琴奏鸣曲,使用g小调,分为3个乐章。不长,大概17分钟,但因有大量的高难度的颤音而变得技巧性,难能可贵的是同时保持了强的可听性。
第一乐章是慢板,演奏速度很慢。小提琴的旋律充满哀伤,有点幽怨,几个较强较长的音甚至有点哭诉的味道,协奏的乐队(或钢琴)旋律相近,在背后“煽风点火”,这一乐章基本没出现颤音。(4:00)第二乐章是快板。一开始便是几个强音,颇有气势,接着旋律便川流不息的进行下去,表现出勇往直前的毅力和锐气。同时开始了大胆的动机跳跃,独奏小提琴时而如舞者般急速地跳跃,时而强奏,时而悠扬婉转,显得千姿百态。这一乐章里,颤音不时出现。(7:15)快板结束,进入第三乐章一开始的慢板。抒情的旋律好像是狂欢后的感叹,又稍微带点颓废。(8:35)之后便是慢板段落和快板段落多次交替进行。慢板庄严雄浑,快板生动活跃,小提琴演奏的难度较大,经常演奏双音,把狂欢与悲伤两种情绪诡异地糅合在了一起。在三个快板段落中还各有一段颤音,先后用D弦、A弦和E弦奏出。夸张的颤音和诡异的旋律,在协奏乐队阴暗旋律的衬托下。乐章最后是小提琴华彩段,从双音发展到三个音的和弦和四个音的和弦。在双音部分,有时上面是颤音有时下面是颤音,充分显示出华丽的演奏技巧。在抒情上,最后的华彩段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小提琴的顿弓造出声嘶力竭地哭喊的效果,使人内心为之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