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更新时间:2023-08-31 07:55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是二战中苏联黑海舰队基地,位于黑海北岸克里木半岛南端。塞瓦斯托波尔是当地最合适的港口,也因此成为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而在这里有一个度假村,以此要塞而建立......

基本简介

克里米亚半岛是从苏联南方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境内向黑海突出的大半岛,由于具有温暖舒适的地中海气候而曾被当作历代沙皇的度假地。但这个度假村却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巨大的要塞之上。同时黑海是土耳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诸多国家的共有内海,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价值,一旦掌握了黑海的制海权,就能向沿海周边国家施加政治压力。而塞瓦斯托波尔是当地最合适的港口,也因此成为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历史溯源

从1854年英法与俄国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开始,塞瓦斯托波尔已随着战斗不息的时代而演化成一个要塞都市,大量的堡垒、壕沟和故意制造的迷宫隧道围绕市区。

二战中,整个要塞的防御力量:以塞瓦斯托波尔市区为参照,整个市区北靠细长的塞维纳亚湾南岸,塞维纳亚湾北岸和别别克峡谷之间是防御重点。在这片绵延360公里的矩形地带,配置了12个永久要塞群,占全部克里米亚要塞数量的75%,每个要塞都有一个典型的苏联式名称,但多数史学家认为这是德军给起的别名。中心地带由“莫洛托夫”、“契卡”、“柯别乌”这3个巨大的要塞群把守,西南靠海的角形突出部配置了“列宁”和“北堡垒”这2个要塞,正东有5个联合要塞,即“斯大林”、“西伯利亚”、“伏尔加”、“顿涅茨”和“乌拉尔”。在4重防御线的最北也是最容易被突破的隘口,是当时最强的“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联装炮塔要塞,它拥有1934年制造的双联装305毫米巨炮,射程达到44公里,外部防御层形状酷似当时的战列舰炮塔,由200~300毫米厚的装甲板全体包裹,炮塔下面有3层永固工事,每层永久混凝土天盖都厚达3000~4000毫米。此外,在“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东侧还设置了“巴斯季昂I号”要塞作为前瞻。所有要塞周围都被永久混凝土装甲板覆盖,用地下通道和小型铁路连接,在山地部分更设置难以数计的暗堡、火力点,所有的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装且具有绝对优势射界,理论上不可能对该防御地带进行地面攻击。而且设计者将要塞的基本弹药存放在塞维纳亚湾南岸地下深达30米的“库拉贝”主弹药库中,可谓万无一失。

相对的,塞瓦斯托波尔南部及西部防御力量就没有这么集中:沿正东到东南只配置了“巴斯季昂II号”、“库贝”和“巴勒库勒瓦”这3个要塞,在它们中间穿插着5个主要的一线步兵防御阵地:“白糖帽子阵地”、“北方鼻子阵地”、“废墟山”、“荆棘山”、“红色高地1、2、3”;一线阵地西侧只有3个二线步兵阵地:“上坡高地”、“秃鹫高地”和“风车高地”。为防止南部海上威胁,在克里米亚半岛南端突出部设置了“马克西姆-高尔基II号”联装炮塔要塞。在二线阵地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区之间是“苏联山脉阵地”,这是最后一道屏障。守卫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士兵比较特殊,除了普通的红军(陆军)外,还有海军陆战队和苏联内务部队(秘密警察),这些特殊部队战斗力和武器装备、军官素质都很强。当时守城兵力约为10万人,但坦克仅40辆。

塞瓦斯托波尔位于现俄罗斯境内,属于乌克兰时期被俄罗斯黑海舰队租借为海军基地,2010年俄乌双方将租借年限延长至2042年,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属于俄罗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