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鸭式教育

更新时间:2024-10-25 19:27

填鸭式教育是指灌输式教育,是由前苏联教育家伊·安·凯洛夫发明的。填鸭是指在鸭子生长的一定时期,通过按时把做成长条的饲料从鸭嘴填进去,减少鸭子的运动量,使鸭子快速增加重量。填鸭式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把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文章纯靠死记硬背,完全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

由来

填鸭式教育是由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发明的,他发明这种教育后来被苏联人民彻底唾弃,当时新中国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只能借鉴前苏联失败的发明(并且当时国人较为保守)。故而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是这种教育方式。填鸭式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把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文章纯靠死记硬背,完全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明白意思。

与之相对的是启发式教育。相对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方式,显然是启发教育更好。在教育界有一句话:“我听,我忘记;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记住。”填鸭式教育”前两项都占全,就是没有“做”这一环节。而启发式教育就充分考虑到“做”的重要性。

利弊

从局限性上来讲,填鸭式教育之弊明显更多。它只是充分把老师和书本的思想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毫无创造性可言。长此以往,这种教育会很大程度上阻碍社会发展的速度。说的严重点,填鸭式教育的人类文明进步可能就到此为止。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至于填鸭式教育之利,仅限于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多的知识。

填鸭式教育极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无法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功能。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地也减少创造力必要的其他元素。消磨孩子的个性和独立人格。扭曲学生的心理,也扭曲家长的心理——学生在考试重压下得不到任何途径的心理宣泄,家长在一考定终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压迫下,渴望子女成才的希望越发狂热;应试教育所突出的分数至上,让学生本应享有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退居其次,甚至在课程表中毫无立足之地、毫无踪迹可寻。事实上,教育远非考试那么简单。然而,只要有考试就会有应试教育。因为学习的功利化,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的潜意识里,无助于考试学习加分的知识都不是好知识,而填鸭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是因为填鸭填出来的,而在于他们能够在填鸭的教育方式下,努力保持自己的思想。

有些人在此种教育下取得成功,原因很多:

1、有些人属于比较有悟性、好奇心强且肯用心钻研,对于问题会一直追究下去,结果又成功得到结果,从而在此教育下因主动探索而成功,这正是填鸭式缺少或没触及的。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将对问题的兴趣转成为对知识根由的兴趣。这样的人之所以少,主要是高中教育并没有能激发好奇心的东西。

2、有些则可能是好胜心强。这种在一些好学生中非常常见,他们不是对知识感兴趣,而是对名次的前后和别人的目光感兴趣。这种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失去继续追求上述目标的环境而失挫。比如那位屡次考上北大又退学的学生,他学习的目的很浅,就是为了一种状元身份,对以后的工作目标没兴趣,提不上劲,但对考大学却乐此不疲。

所以,好的教育,就是要学以致用,让学生看到这些知识的光明前途或者对这些知识的好奇,而产生动力。前途与好奇应该都具备,才是好的教育。再加上一点好胜心,就很完美了。三者都不可少。

3. 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发展及公平,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填鸭式”释义

填鸭式,就是只告诉“是什么”,不告诉你或没说清楚“为什么”,让你去死记硬背,这样你所知道的“怎么做”也就不牢固,完全靠记忆。所以说所“学”到的知识一考完试基本就全忘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