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4 11:30
增液玄参与地冬,热病津枯便不通;补药之体作泻剂,若非重用不为功。
玄参一两(30g)、麦冬(连心)八钱(24g)、细生地八钱(24g)。
1、现代用法:水煎服。
2、古代用法:用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尽;不便再作服。
增水行舟。
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
本方是为阳明温病,阴津大伤,大便秘结者而设。温病迁延日久,或素体阴虚,使液涸肠燥,肠失濡润,传导不利,故大便秘结,即所谓“无水行舟”;阴津亏损,津不上潮,故口渴、舌干;阴虚内热,故舌红、脉细数无力。此证乃“液干多而热结少者”,其治不可用承气汤重竭其津,当用增液润燥之法,以“增水行舟”。
方中重用玄参为君药,其性咸寒润下,善滋阴降火,润燥生津。麦冬甘寒滋润,大有滋阴润燥之功;生地黄滋阴壮水,清热润燥。二药共为臣佐。三药合而用之,大补阴津,即以增水,水满则舟自行。全方药少力专,“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温病条辨》)。
1、本方为治疗津亏肠燥所致大便秘结的常用方,又是治疗多种内伤阴虚液亏病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便秘、口渴、舌干、脉细数或沉而无力为辨证要点。
2、现代常用于温热病津亏肠燥便秘,以及习惯性便秘、慢性咽喉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糖尿病、皮肤干燥综合征、肛裂、慢性牙周炎等证属阴津不足者。
热结甚者,可加大黄、芒硝以清热泻下,名增液承气汤;阴虚牙痛者,可加牛膝、牡丹皮以凉血、泻火、解毒;胃阴不足、舌质光绛、口干唇燥者,可沙参、玉竹、石斛等以养阴生津。
阳明实热引起的便秘,则不宜用本方。
1、名称:百合增液汤。
主治:鼻咽癌化疗后口干、唇焦、吞咽困难,舌边或舌质红,舌光滑无苔并有裂纹等症。
出处:《肿瘤患者药膳妙方》。
功用:养阴生津。
制法:将6味洗净,切碎,入锅,加水适量,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合并滤汁即成。
2、名称:加味增液汤。
组成:玄参、麦冬、生地黄、赤芍、丹参、益母草、蒲公英、金银花、当归、茯苓。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出处:《周围血管病中医小丛书周围血管病方药与临床应用》。
功用:清热解毒,滋阴润脉,活血利湿。
3、名称:养胃增液汤。
组成:石斛,乌梅,北沙参,玉竹,甘草,白芍。
用法:水煎,取计内服。
主治:小儿厌食,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脉细。
出处:《中医儿科学》。
功用:养胃育阴。
4、名称:黄龙汤。
用法:先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煎后再加放桔梗一撮煎,温服。
主治:里实热证而见气血虚弱。
出处:《伤寒六书》。
功用:泄热通便,补益气血。
5、名称:增液承气汤。
组成:大黄、芒硝、玄参、麦门冬、生地。
出处:《温病条辨》。
功用:滋阴增液,泻热通便。
增液汤、增液承气汤均为“增水行舟”之剂。然增液承气汤系增液汤上加大黄、芒硝,其泻下之力更强,用于肠燥阴亏,热结较重者。
1、《温病条辨》:温病不大便,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证。方取元参为君,其味苦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麦冬治心腹结气,能补能润能通,故以为佐;生地亦主寒热积聚,逐血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三者合用,可收增水行舟之功。
2、《方剂学》:方中玄参养阴生津,清热润燥;麦门冬滋液润燥;生地养阴清热。三药合用则具增液润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