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兰图

更新时间:2024-06-07 16:51

《墨兰图》是宋代画家郑思肖创作的一幅写意水墨画,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画作内容

无根兰花

《墨兰图》画面非常简单,如果抹掉画面那些干扰视觉的清代皇帝收藏印,画中仅有一株浮动在空阔背景中的兰草,除此之外别无它物。画中兰叶寥寥数笔,两朵花蕾,一则盛开,另一则含苞,虽着墨不重,却勾勒出一丛疏花简叶的幽雅之兰。卷中兰叶双侧对称,呈倒八字型分开,中间一矮蹙细茎上幽幽地半开着一朵花蕾,花下无土,根亦似有若无。

画家落款

《墨兰图》两侧配有作者的落款:左边的落款:“丙午(1306年)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并有“所南翁”印章一方。

钤印题跋

画上还钤有“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万古”闲章一方。

在这幅画的右侧,书有画者题诗一首:“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另外,在此画幅上有“嘉庆御览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钤印各一方,还有“御书房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钤印各一方等印记。

创作背景

宋朝灭亡后,郑思肖不肯事元,所以就改名思肖,“赵”是从“走”从“肖”,思肖的意思是思念赵宋,寓意义不忘赵。字忆翁,表示他时时不忘宋朝。号所南,表示他心向南方,决不北面事异族。据民间传闻,他隐居吴下,连坐时也必向南,平时,誓不与北人来往,他对事元的朋友,一概断绝关系。当时颇负盛名的书画家赵孟頫曾慕名前往拜访,但郑思肖憎其无气节,拒绝见面。听闻有人讲北语,他就掩起耳朵赶快走开。他的居室的匾上题为“本穴世界”,以“本”字的“十”加在“穴”字当中,就是“大宋”。

郑思肖生活的时代为“八荒翻沸,山枯海竭”。 生于动荡之际,郑氏一生关注国家命运, 为典型的爱国主义者。 他喜画竹、兰、菊、梅也是借以表达”纯是君子,绝无小人“ 的个人操守。 观其著作, 其文字由激进而平和,”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 老来一副超然世外的姿态。可想而知,这与其幼年世儒,中年闯仙,晚年参禅,老来”悉委之“的思想进程不无关系。 郑一生在孤独、悲愤和无奈中度过。这有时代的因素:国破家亡,但更重要的应是作为深谙儒、释、道三教思想的文人所特有的心态所致。

从《墨兰图》的落款“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推算,丙午年即公元1306年(马年)元宵节,这一年郑思肖65岁,距南宋灭亡已过27年,但他“香草美人”的气节丝毫未减,犹存一种浓郁的孤傲。

艺术鉴赏

主题

在中国古代绝大部分文人画家的眼里,兰即香草,象征着一种崇高理想,它可以作为一种操守和德行的追求的表征物,也可以作为一种美学感受的具体对象化。构思立意多取材自兰竹花木本身傲霜耐寒的自然特性,用以寄托他幽芳高洁的情操以及在国家民族沦覆之后不愿随波逐流,随世浮沉的高贵民族气节。根无所依,更直接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思想,对国土沦丧的悲痛。元人郑元祐在《遂昌杂录》中记载:“喜佛老教,工画兰,疎花简叶,不求甚工。画成即毁之,不妄与人。”由此他存世的画作极少,只能围绕孤品《墨兰图》探究这位诗人画家的内心世界。在诗人眼里,钟爱兰花是一种文化,有人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兰即香草,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故此,以“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成为一种表情达意的载体,体现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人格的追求,遵循孔子所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所以对于文人画家来说,兰是一种文化符号,兰与梅、竹、菊合称四君子。郑思肖的墨兰图正是采用了中国传统文人画最常用的手法,通过墨兰来表现自己不屈的个性和誓不事元的政治主张。

《墨兰图》画中蕴涵的儒释道三教思想以及所传达出的文人精神,不仅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写照, 同时也体现了传统文人士大夫共有的心志。道家思想为郑思肖的诗、画作品注入了空灵、幽远、飘逸之气。《墨兰图》画面寂静、幽远,使人超然物外,亦深得禅趣。 其意境恰似倪松云有诗云:兰生幽谷中,倒影还自照。无人坐妍娇,春风发微笑。禅宗的思想使郑的作品工整且有深意,在“ 物我两忘”、“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的静照中感受宇宙的苍茫惨淡。

画中自题诗可视为郑思肖借“兰”作画的自叙,表达自己超凡脱俗、清高自傲的襟怀。这种以诗配画的表现手法,缘物抒情的深化了《墨兰图》卷的题意,不俗不艳不媚不屈。在此画的左下角,钤有隶书“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万古”印一方,表示画者的画不轻易送人,尤其是对前来索画的元朝官员,体现出“头可断,兰不可得”的誓言,以及他自身的布衣傲骨。在此画的左侧,落款为“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钤有篆书“所南翁”印一方。在画幅的正中为一株墨兰,此乃构图正是郑思肖的一贯风格特点。后世传颂郑思肖画兰,寓意故国山河的沦丧,故而画兰无土无根,此幅《墨兰图》得以完整表现。

画法

简约,画面简单,寥寥数笔;其淡雅,笔由天成,清新疏朗,自然流畅,意趣盎然;其古拙,古朴恬淡,天真烂漫, 精神照人。画家似乎是在专注地画一幅兰的正面肖像:兰草出现在画面正当中,数片兰叶左右对称,近乎于呆板,将画纸分割成均衡的空间。变化仅仅表现为兰叶的长短,最具有风姿的也不过就是两条最长的兰叶,以及这两片叶子夹成的椭圆形空间中那朵用浓墨画出、微微向右边倾斜的兰花。

全卷用浓墨写出,笔法刚健,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笔势朴卓简逸,墨色浓重,所撇兰叶,运笔流畅奔放而又婉转敦厚,所以有刚劲挺拔的气势。从整体上看,虽不求甚工,但形象鲜明,形式感非常强烈,具有耐人寻味的意趣。

从《墨兰图》的文学性来欣赏此画,这是一幅非常抒情的文人写意水墨画。郑思肖描绘出兰草的野逸萧闲,孤高自傲的品质,气质如兰的屈原式文人的风骨。虽然,此画的画面构图简洁而舒展,几片兰叶互不交叉,两朵兰花饱满,形态清幽脱俗,但丝毫不见孤单落寞之感,从而尽得一种清逸儒雅的君子风范。据此可见,郑思肖的笔端不露丝毫霸悍之气,他的用笔沉稳流畅,挺拔刚劲,婉转富有变化,表现了兰叶挺拔、富有韧性、刚柔相兼之质。

名家点评

元代画家倪云林《题郑所南兰》: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后世影响

《墨兰图》的画法在画史上堪称首创,极易抒发文人的胸臆,他这种通过露根兰来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感的绘画手法,被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承传下来。

历史传承

《墨兰图》画卷上比较明显的有“乾隆御览之宝”印章一方,位于画幅左上角。“嘉庆御览之宝”印章一方,位于画幅中墨兰之上方。“宣统御览之宝”印章一方,位于“乾隆御览之宝”下方,还有“御书房鉴藏宝”印章一方;“三希堂精鉴玺”印章一方等印记,故此画作后应为清室宫内收藏,从乾隆至宣统传承有序。最后应该是随宣统帝溥仪带出,后因各种原因被日本人获得,该作品现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重要展览

2010年10月25日,《墨兰图》亮相于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展”。

作者简介

郑思肖(1241—1318年):宋元时期画家。 字忆翁, 号所南, 自称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人等, 福建连江秀乡人。 生于宋理宗淳三年 (1241 年),卒于元仁宋延五年(1318 年),为爱国诗人、画家。 原名已不可考, 思肖(即思赵)、所南、忆翁等名均为南宋亡后所改,以示不忘亡国之恨。 著述颇丰,主要有《心史》一部,内有《咸淳集》一卷,《大义集》一卷,《中兴集》一卷,及《久久书》 等, 是其一生三次创作高潮作品汇编,多为爱国主义诗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另存世的还有《一百二十图诗集》、《锦钱余笑》及杂文一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