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15 14:14
壮热是指病人自觉热甚,或恶热,喜弃衣被,扪之肌肤烙手,测其体温39℃以上者,多因外邪入里,邪正相搏,阳热内盛,蒸达于外所致。常见于外感温热病气分阶段,属里实热证,多兼面赤、汗多、烦渴饮冷、舌红苔黄等热盛之症。
指实证出现的高热,一般属温病在气分的热型。
病人高热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的,称为壮热。又称高热。是指发热较高,热势较甚,常不伴恶寒而反恶热,又称“但热不寒”,或“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是里实热证的主要症状之一,为邪正斗争激烈所致,常见于外感热病的中、后期。
1.物理降温
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
2.针刺降温
常用穴位为曲池、合谷、大椎、少商、十宣等。
3.药物降温
常用的解热剂有阿鲁散或小儿退热栓(扑热息痛栓)。
4.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口服有困难者给予静脉补液,并注意热量的供给,使用1:4(含钠液:葡萄糖液)液,可适当予以钾盐等。
5.对伴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一般降温措施效果不著者,可酌情选用氯丙嗪与异丙嗪。
壮热成因很多。外感病初起,发热恶寒同时并见,当病邪由表入里,邪正交争,热邪亢盛,即可出现壮热。在外感热病辨证中,壮热是病邪入里的标志之一,多见于外感热病的中后期阶段。其病机为风热内传,或风寒入里化热,正邪相搏,阳热炽盛,蒸达于外所致。壮热相当于西医的高热,引起高热的原因:
1.急性高热
(1)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疾病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
(3)变态反应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
2.长期高热
(1)常见病败血症、沙门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
(2)少见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
高热是一些疾病的前驱症状,引起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急性感染性疾病和急性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前者最为多见,如细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尿路及皮肤感染等,后者主要由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药物热、血清病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代谢疾病所引起。
1.壮热饮食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2.忌辛辣刺激食物。以免造成病情反复的情况,比如海鲜、鸡肉、狗肉等。与此同时,禁食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