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0 15:27
《复依田百川君书》是康有为所著作品,出自于《康有为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百川先生执事:
仆来东国,采物望,仰大雅久矣。读报章得所赐书,所以垂爱而教诲之者甚至,又引魏叔子之说,想见大君子之虚衷雅量,不敢不竭其愚。自政变以来,议论纷纭,其词不一。或有以仆为急激者,或有以仆为变而无法者,或有料仆之必败者。又有以仆为阴险者,又有以仆为弋功名、求富贵者,又有引天王明圣、臣罪当诛之说以仆訾西后为反叛者。圣上幽囚,亡人至此,惟有引咎而已,奚复能喋喋多言,以白其是非哉?
惟君子词义至婉,哀其志而惜其措置之未善,引孟子“不得罪于巨室”,及贵国维新诸公相教告。仆诚感激,谨为足下言之。凡贵国议论之纷纭,率由未知敝国帝、后之嫌故也。敝国向来大权皆在西后,皇上不过祭则寡人而已。当割台之后,仆开强学会于京师,切责枢臣翁常熟以变法。常熟方兼师傅,日与皇上擘画变政之宜。皇上锐意维新,侍郎长麟、汪鸣銮,学士文廷式,御史安维峻,皆劝上收揽大权。太监寇良材,亦请西后归政于皇上。西后大怒,长、汪、文、安诸君遂皆贬谪,寇良材被杀,甚至二妃被杖。而上于是乎几几废矣,幸恭邸力谏乃止。迨胶、旅继割,政权利权,纷纷输失。上傍观坐视,积愤忧怒。乃使人告太后曰:吾不能为亡国之君,若不与我权,我宁逊位。西后忧而阳慰许与之,阴乃与荣禄而谋废立。于是皇上与常熟锐意维新。仆之说常熟以变法,亦颇犹西乡、大久保、木户之拥三条、岩仓、近卫而维新也。
然四月二十三日定国是之诏才下,四月二十七日,西后逐翁常熟,召见二品以上大臣,命荣禄出督直隶,统袁、董、聂三军,定九月阅兵于天津,以为废立之计。盖八月六日废立之变,已于四月二十七日定之矣。仆于四月二十八日,乃蒙召见,过承知遇,不图皇上毗倚之如斯。当是时也,谣谤盈廷,弹劾继踵,自非至愚,谁不知其险难者。仆诚哀中国之危亡,悯生民之涂炭,思振救之。更痛我皇之圣明,陷非常之祸变。故誓舍身图报,以救我圣主于万一。故凡所以策全局而变法者,皆待九月阅兵后,乃拟行之,是时稍变其一二端而已。群臣献言者,拔京卿已十数,或拔为军机参大政。诸公多有强牵仆者,仆誓辞之。自襄赞维新以来,未尝加一官,仍是进士释褐之主事而已。此亦庶几于贵国维新诸公之退为参预,亦可以白于天下后世者耶?
盖敝国之情势,西后则守旧耽乐,皇上则明圣维新。若坐视皇上见废,则敝国从此沦亡。故思居间画策,以救圣主。渐为皇上收揽大权,渐选人材以为亲臣,渐选将材以得兵权。若使事集,则皇上既有兵力以行其大权,则西后无能为,而敝国天子专制之权,雷霆万钧,无不披靡,有何所谓巨室大官者哉?或优其爵禄以待之,或解其柄权以驭之,在指顾间耳。
然我国之帝、后,犹贵国之有公、武也。帝、后之隙已深,亦如贵国万无公、武合体之理。然贵国公、武异处,而我则帝、后同居。贵国王室与幕府犹有君臣之分,我朝皇上与西后尚牵母子之名。同居则行事甚难,假名则群臣易惑。既猜忌甚至,故布置甚难。至于阅兵期近,忍无可忍,甫欲征将召兵,而警变即起,固无可如何者矣。设谓未有其权,必宜隐忍,则西后十年割地失政,忍之已久耳。即能忍之,而九月阅兵,亦卒于废立矣。此盖敝国之特情,苟非坐视危亡,辜负恩遇,忍弃不顾,则无论如何权位,皆不能弥缝之。故仆舍身于万死一生,冀救圣主而救敝国众生耳。复何急激阴险、取功名弋富贵之云云?
大官顽固,既无可藉手,惟一圣主,岂忍弃之而辜负其知遇哉?若无西后之扼,则圣主当阳,雷动万物,天下奔走俯伏。上厌守旧大臣甚矣,无能摇惑者,则早料仆之必败者,亦未知敝国之事势者也。西后分非正嫡,于我皇上不过先帝遗妾耳。既无母子之名,当正君臣之分。既敢行逆废主,则是篡位之贼耳,岂得复待以君后之义?上考《春秋》之绝文姜,不许庄公之念母。中考朱子《纲目》,书胡灵后为弑君。近考我先帝高宗纯皇帝之批《通鉴辑览》,责魏文帝之忘仇误孝。则仆今日之所处,岂得谓西后明圣、臣罪当诛哉?敢布区区,惟俯察焉。
【注】:以上为原文部分内容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他也是书法家,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曾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