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5 14:10
复旦剧社成立于1925年,是复旦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正规组织的演剧团体,也是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之一。复旦剧社的第一任指导老师是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之一——复旦大学外文系的洪深教授。在抗日战争、解放时期,复旦剧社一直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以演剧形式参加革命和建设活动。
1925年,马彦祥、吴发祥、卞凤年、袁仁伦、陈笃等发起成立我校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正规组织的演剧团体——复旦新剧团。同年秋,该团便以5个独幕剧在校同乐会上一鸣惊人。1926年,复旦新剧团更名为“复旦大学复旦剧社”,简称“复旦剧社”,并聘请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之一的,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洪深任指导。
1930年,“左联”在上海成立。不久,包括左翼剧联在内的各个文艺联盟纷纷成立。左翼剧联组织联合公演,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复旦剧社也投身其中。同年,剧社排演了一部大戏——法国浪漫主义剧作家罗斯丹的悲喜剧《西哈诺》。全剧出场入场不下70人,表演难度极大。经过4个月的排练,《西哈诺》在上海新中央大戏院公演,轰动一时。该剧的演出确立了复旦剧社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的地位。
1932年,为了替东北义勇军筹款,剧社举行了一场大型义演,演出了契诃夫的《胜利》、《蠢货》及田汉在“九·一八”事变后结合抗日斗争写的独幕剧《战友》。抗战爆发后,复旦大部迁至重庆,小部搬到赫德路的一幢小楼里。当时,渝校学生生活十分艰难,但社员们不甘销声匿迹,怀着极大的热情排戏、演出。1941年李维时导演的《北京人》由于进行了大胆革新,上演后在重庆引起了轰动。
解放后,复旦剧社改组为复旦剧团。该团不仅以演剧形式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活动,还在暑假里为学生们举办戏剧讲座,普及戏剧知识。1963年剧团在上海艺术剧场公演新编话剧《红岩》,连演4天,场场爆满。 文革十年,剧团遭到了猛烈冲击。直到1977年,在校领导夏征农和文艺界知名人士黄佐临等人的提议下,剧团才正式恢复,并进行了招考。1978年,该团以宗福先的《于无声处》一剧再次轰动上海滩。1979年排演的《“炮兵司令”的儿子》也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和激烈争论,《文汇报》还为此特设专栏,笔战一场。此后,剧团每年排演的剧目都在上海市大学生文艺汇演上夺得奖项。剧社1987年开始举办的戏剧节和1990年开演的小品专场,给喜爱话剧的同学们提供了更多一显身手的机会和舞台。2004年,剧社以冯艾、戴浩然和李佳美3名西部支教志愿者为原型,创作大型话剧《托天的太阳》,全国巡演,好评如潮。
进入新千年后,上海市教委成立组建“上海大学生话剧团”,并以复旦剧社为班底。2001年以来,开始在复旦大学统一进行的艺术特长生考试中设立“戏剧项目”进行招考。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考生前来争相报考,他们通过艺术特长生考试后仍需参加当地高考,高考分数必须达到当地重点一本线后,方能录取,并进入复旦剧社参加剧社的排练、演出等活动。
2006年以来,复旦剧社在人员招新方面做出重大改革,即决定通过复旦大学统一举行的学生社团招新专场的形式,面向全校所有学生进行剧社演职人员的选拔。通过校内选拔进入剧社的社员虽然在艺术表演能力方面略为不及艺术特长生,然而所有的剧社人均对戏剧表现出极大地热情,在全体一致地努力和辛勤排练、演出中,复旦剧社2006年为全体复旦人奉献了校园改编话剧《背惊》,该剧同时也是复旦剧社历史上第一次外国留学生参演的话剧;同一年中,又将上话中心经典先锋派作品《天堂隔壁是疯人院》搬上了相辉堂的舞台。2007年,复旦剧社在艺术特长生招考同时,又一次在校内进行选拔招新,并且经过一学期紧锣密鼓地排练,时隔近六十年后,将曹禺先生的名著《北京人》再度搬上复旦的舞台,为复旦人再一次展现了剧社演绎的《北京人》;此外,随着近年来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剧风靡沪上,我们也积极尝试演出了阿加莎的《捕鼠器》,将其奉献给全校的戏剧迷和侦探迷。同一年里,作为中国话剧发祥地之一的复旦剧社,在2007年末举办了“庆祝中国话剧诞辰百年·暨复旦剧社成立八十二周年”纪念活动,将《北京人》、《捕鼠器》再度公演于百年相辉堂,得到了SMG等媒体的关注报道与推广支持。
2008年,复旦剧社作为上海市唯一入选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决赛阶段的普通组的剧团,经过近一年多的精心排练,凭借《托起明天的太阳》一剧真挚的演绎深深打动了在场所有观众,在10月的上戏大剧院铸就了复旦剧社新的辉煌——荣获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中国戏剧奖,总分位列所有普通组参赛队伍榜眼,成绩卓著,蜚声国内。2008年,也是复旦剧社对外交流大丰收的一年,5月,先后接待新加坡国立大学话剧团到访演出的中英文双语话剧和舞剧《西厢记》,南京大学歌声魅影音乐剧社的音乐剧《蝴蝶梦》,同济大学东篱剧社的《再见!伊莲娜》等,在与兄弟院校的话剧社团的沟通交流中,互相学习,彼此切磋,谱写了复旦话剧的对外交流史的新篇章!
2009年5月,由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艺术教育中心主办,复旦剧社具体承办的第十届复旦大学戏剧节隆重举行。本届戏剧节竞赛单元由来自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的13个团体所上演的16部大小剧目组成,评委会在对每场演出进行认真细致的观赏和考评后,评出了最佳编剧、最佳短剧、最佳男女主角、最佳新人、最佳男女配角、最佳舞美、最佳音效、明日之星、优秀编剧、优秀短剧、优秀男女演员等奖项,最佳剧目和最佳导演空缺。
同年11月,复旦剧社经过为期半年的精心创制和排练,以原创大戏《小巷总理之男妇女主任》荣获2009年上海市大学生校园戏剧展演一等奖,该项赛事为如今上海市高校校园话剧最高级别赛事。同年12月,复旦剧社又联合校内其他剧社联合举办了2009年复旦大学戏剧演出季,在演出季上上演了获奖剧目《小巷总理之男妇女主任》和中国古典名剧《白蛇传》。
2010年6月,复旦剧社为复旦大学2010届全体毕业生倾情打造了香港著名话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该剧大部分演员和舞台工作人员均由剧社2010届毕业社员担任,演出当晚座无虚席,取得圆满成功。与以往不同的是,复旦剧社2010届社员大部分来自校内普通招新,他们一路走来,伴随复旦剧社走过了本科四年。
2010年11月,复旦剧社的《小巷总理》入围到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的决赛阶段比赛,在2009年演出的基础上,剧组在为期半年的时间里,对剧本进行修改和重新打磨,对部分演员进行了更换,对剧组全体演职人员进行了封闭式的训练和专项培训,该剧最终在决赛阶段不负众望,再度为复旦大学赢回一座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的奖杯,复旦大学也是国内仅有的两所连续两届都捧杯的普通组高校之一。
2011年第十一届复旦大学戏剧节,复旦剧社献上了经典剧目《我爱桃花》、《屠夫》、《空幻之屋》、《暗恋桃花源》,原创剧目《着陆》,作为学校相辉堂修缮前的最后一次大型演出季,吸引了几千人次的观看。
2012年,复旦剧社的原创大戏《科莫多龙》参加了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小品《4:1》获得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剧中miumiu扮演者何获得齐荣获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校园戏剧之星奖。此外,《4:1》在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戏剧类一等奖。
2013年第十二届复旦大学戏剧节,最大的特色就是小剧场,演出地点设在复旦大学东区艺术教育观。本次戏剧节以“戏引力”为主题,共有来自校内外7个剧社的12部戏20个场次的演出。复旦大学倾情奉献互动剧《19:25》、《The Monument》、《线索》、《名词解释》、《罗密欧与朱丽叶》,并且不同以往,每部剧都进行了多次上演,常常爆满,好评如潮。
2014年,原创肢体剧《1925·身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功上演,参加大学生话剧节,最终获得二等奖以及最佳导演奖。“1925”是复旦剧社成立的年份,该剧与2013年第十二届复旦大学校园戏剧节中的《1925·台词篇》同为复旦剧社原创的“1925”系列互动剧。同年年底,“1925”系列的第三部曲《1925·展览》在上海戏剧学院演出。
2014年的金秋九月,复旦剧社进行新一轮的招贤纳才,主题为“‘剧’绝平庸”,邀请热爱戏剧、不甘平凡的学生们齐聚剧社的舞台,共同打造属于大学生自己的戏剧嘉年华!
2014年11月,复旦大学复旦剧社的原创军旅题材大戏《天之骄子》作为第四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决赛的参赛剧目,在上海戏剧学院成功上演。《天之骄子》荣获本届校园戏剧节金奖,即中国高校戏剧最高奖。男主角杨文广的饰演者、2011级哲学学院田博毅同学荣获“校园戏剧之星”称号。
2015年3月,原创短剧《海上花》获得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类一等奖。
2015年也是复旦剧社成立90周年,也将迎来第十三届复旦大学戏剧节。复旦剧社将站在崭新的起点上振翅高飞,扬帆起航,为剧社的90周年献上一份诚挚的贺礼。
2014年11月,复旦大学复旦剧社的原创军旅题材大戏《天之骄子》作为第四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决赛的参赛剧目,在上海戏剧学院成功上演。11月11日,戏剧节举行闭幕式,《天之骄子》荣获本届校园戏剧节金奖,即中国高校戏剧最高奖。男主角杨文广的饰演者、2011级哲学学院田博毅同学荣获“校园戏剧之星”称号。
2014年5月, 原创肢体剧《1925·身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功上演,参加大学生话剧节,最终获得二等奖以及最佳导演奖。
2013年11月,第二届上海高校“红色经典诵读大赛”决赛中,独诵和复旦剧社集体朗诵《陈云——平生最爱是红旗》分别获得个人组和集体组二等奖;在单项奖中,复旦剧社获得优秀视频奖和优秀创作奖以及优秀指导奖。
2012年10月,原创小品《4:1》获得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剧中miumiu扮演者何获得齐荣获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校园戏剧之星奖。
2012年2月,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原创小品《4:1》荣获戏剧类一等奖。
2012年2月,上海市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艺术社团”。
2010年11月,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原创话剧《小巷总理》荣获“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编剧奖、剧中李楼长扮演者蔡一一荣获“校园戏剧之星”最佳表演奖。
2009年12月,“莘莘学子爱国情”上海市大学生校园戏剧展演,原创话剧《小巷总理》获得一等奖。
2009年2月,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小品《课堂》获得上海市表演类甲组一等奖,小品《我的未来不是梦》获甲组二等奖。
2008年10月,第一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获得“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剧社指导老师耿保生获“校园之星最佳编剧奖”,社员林洁颖获“校园之星最佳表演奖”。
2005年11月,上海市第四届学生艺术节,小品《无题》、话剧片段《家访》分获戏剧专场表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