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2 18:33
江湾校区的建设,贯彻了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是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崭新探索,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亮点。它是开发建设是以复旦大学为核心的杨浦知识创新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校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江湾校区的建设,将大大拓展复旦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我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较大程度地改善学校的教学科研条件,为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增强办学实力,把复旦大学建设成为一所立足上海、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切实提供硬件保证,为复旦大学更好地为全国经济建设服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复旦大学微纳电子与量子计算机研究院
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校园规划调整的背景
2011年11月,在校党委开展的“深入基层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中,经过梳理,校区功能定位不够明确与办学空间紧缺成为群众反映非常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各校区的功能定位和学科布局不够明确,部分学科和院系的空间过于分散,办学空间紧缺。办学空间紧缺是核心问题,由于办学空间的紧缺,造成部分院系不得不分散到各处寻找空间,哪里有空间就到哪里去,造成院系办学空间分散,校区功能布局的不合理。
以上状况已经严重制约了复旦大学学科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制约了学科之间以及学科内部的沟通交流,制约了复旦大学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制约了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和学科的集成创新,不仅阻碍了复旦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更为重要的是削弱了学校服务国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因此,解决学校办学空间紧缺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复旦大学决定,对江湾校区、枫林校区进行校园规划调整,复旦进入新一轮校园建设跨越式发展。
江湾校区校园规划
江湾校区规划立足现实,在原有规划布局基础上,继承和完善原有规划,力求做到疏解老校区功能,为未来发展留有空间;优化学科群布局,完善校区功能需求,推进“复旦创新走廊”建设;优化校园空间形态,形成完整校园形象;人车分流的高效交通模式;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地铁十号线终点站新江湾城,公交168路直达校区门口(3号门和4号门都设有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