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11 15:44
《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是2006年10月1日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欣荣。
《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是万卷方法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丛书之一。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复杂性研究或复杂性科学,是系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之一。尽管目前它仍处于萌芽和形成阶段,但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并被誉为“21世纪的科学”。复杂性科学之所以获得如此的盛誉,主要是因为它在科学方法论上的突破。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在哲学上对传统的科学方法论(如还原论、整体论等)产生了重大冲击,其研究也采用了许多传统科学研究未采用甚至排斥的研究方法。复杂性科学方法论既是对传统科学方法论的重大挑战,也是对传统科学方法论的重要补充,并对复杂性科学自身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复杂性科学与科学方法论导论
第一节 复杂性科学:2l世纪的新科学
第二节 复杂性科学与科学方法论
第三节 复杂性科学方法论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复杂性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
第一节 复杂性语义的复杂性
一、复杂性语义的复杂现状
二、复杂性的语义溯源
三、国外学者对复杂性的界定
四、国内学者对复杂性的理解
第二节 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特点
一、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对象:复杂系统
二、复杂性科学的地位、体系和内容
三、复杂性科学的科学范式
第三节 一复杂性科学的历史嬗变
一、简单:分析科学家的终极追求
二、生命:简单性范式的有力挑战
三、系统:“老三论”对复杂性科学的美好设想
四、演化:“新三论”对复杂性科学的重要贡献
五、涌现:复杂性范式的初步形成
第四节 复杂性科学兴起的语境分析
一、复杂性科学兴起的哲学背景
二、复杂性科学兴起的实验事实
三、复杂性科学兴起的理论来源
四、复杂性科学兴起的技术基础
五、复杂性科学兴起的建制历程
第三章 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
第一节 复杂性科学与还原论
一、还原论的内涵及其分类
二、对还原论的一般评价
三、复杂性科学对还原论的批判
四、复杂性科学对还原论的超越
五、复杂性科学对还原论的包容
第二节 复杂性科学与整体论
一、整体论的含义及其演变
二、复杂性科学与整体论的复兴
三、复杂性科学与整体论的超越
第三节 融贯论:复杂性科学的新方法论
一、复杂性科学的两条径路
二、还原与整合:必要的张力
三、融贯论:复杂性科学的新方法论
第四节 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一、还原方法与整体方法相结合
二、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
三、定性判断与定量描述相结合
四、认识理解与实践行动相结合
五、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
第四章 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复杂性科学与隐喻方法
一、作为文学表现手法的隐喻
二、隐喻的科学方法论地位
三、隐喻方法与复杂性概念的刻画
四、隐喻方法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五、隐喻方法与涌现理论
第二节 复杂性科学与模型方法
一、科学模型模型方法
二、复杂性科学与模型方法
三、复杂性科学中的几个重要模型
四、模型方法在复杂性科学中的特点
第三节 复杂性科学与数值方法
一、从蝴蝶效应的发现谈起
二、数值计算机数值方法
三、数值方法与混沌理论
四、数值方法与分形理论
五、数值方法的一般方法论意义
第四节 复杂性科学与计算方法
一、计算算法与计算方法
二、计算方法与计算复杂性
三、计算方法与算法复杂性
四、计算方法与复杂适应系统
五、计算方法与人工生命研究
六、计算方法的一般方法论意义
第五节 复杂性科学与虚拟方法
一、模拟计算机与虚拟方法
二、虚拟方法与复杂性科学
三、虚拟方法与复杂适应系统
四、虚拟方法与人工生命研究
五、虚拟方法的一般方法论意义
第六节 复杂性科学与综合集成方法
一、综合集成方法的提出及其依据
二、综合集成方法的要旨
三、综合集成方法的特点
四、综合集成方法在复杂性科学中的意义
五、综合集成方法的应用案例
结语 任重更道远
参考文献
后记
黄欣荣,男,1962年5月生,江西赣州人,在中南大学分别获工学学士和哲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科技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馆长、人文学院教授、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科技哲学和科技管理(复杂性哲学、技术哲学与技术创新)、复杂性经济学和复杂性管理研究,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60篇。